ODB

靈命日糧 : 地位岌岌可危

讀經: 彼得前書2章4-10節


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上帝的子民,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得前書2章9節


在一些比賽或排行榜中,我們會用「地位岌岌可危」來形容地位不確定,隨時可能被取代。比如有篇文章就如此報導:「在本屆世界12強棒球賽中,南韓在複賽分別輸給日本和台灣兩支球隊,亞洲棒球強國的地位岌岌可危。」

有時,我們也會覺得自己的「地位岌岌可危」,不確定自己是否有條件可以參與比賽或完成一生的賽事。當我們有這樣的疑惑時,千萬要記得,我們在耶穌裡永遠不會地位岌岌可危。身為上帝的兒女,我們在祂國度裡的地位是穩固有保障的(約翰福音14章3節)。我們的信心是源自那位揀選耶穌作為「房角石」的上帝,而這塊房角石就是我們生命的根基。上帝也揀選我們成為被聖靈充滿的「活石」,得以成為上帝創造我們所預定的樣式(彼得前書2章5-6節)。

在基督裡,我們的未來有保障,因為我們信靠基督並且跟隨祂(6節)。聖經告訴我們:「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上帝的子民,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9節)

在基督的眼中,我們的地位絕不會岌岌可危,我們是珍貴且蒙主所愛的(4節)。

— 歐瑞荔

天父上帝,當我失望、沮喪質疑自己是否為上帝的兒女時,求祢提醒我,我的盼望和信心都單單在於祢。


在生活中你曾因哪些不確定的情況而感到困擾?你要如何重拾對耶穌的信心?



全年讀經:
詩篇79-80篇;羅馬書11章1-18節


靈命日糧 : 時光書信

讀經: 約翰一書1章1-8節


這生命已經顯現出來,我們也看見過,現在又作見證,將原與父同在,且顯現與我們那永遠的生命傳給你們。—約翰一書1章2節


每年都有超過百萬名年輕人,報名參加國際書信寫作比賽。2018年的比賽主題是:「假如你是一封能穿越時光的信,你想要向讀者傳遞什麼消息呢?」

聖經中收錄了許多人因聖靈的默示和引領而寫的書信,這些書信也經過時光之旅,如今傳到我們手上。當時,教會不斷地增長,耶穌的一些門徒便寫信給在歐洲和小亞細亞的眾教會,幫助信徒瞭解他們在基督裡得著的新生命。這些信件大多被收錄在現今我們所讀的聖經之中。

寫下這些信件的門徒想要向讀者傳遞什麼信息呢?約翰在他所寫的第一封信中告訴我們,他的信件談到「從起初原有的生命之道,就是我們所聽見、所看見、親眼看過、親手摸過的」,其實這就是約翰與永活的基督相遇的經歷(約翰一書1章1節)。他詳細記錄一切,主要是讓讀者能夠彼此契合相交,也能和「父並祂的兒子耶穌基督相交」(3節)。約翰說,我們彼此相交團契時,我們的喜樂就能充足(4節)。聖經中的書信,讓我們能超越時光的限制,與這位永生的上帝相交。

— 畢愛敏

天父啊,感謝祢使我得以與祢相交團契。


假如今天上帝寫信給你,信裡會說些什麼?若你寫信告訴朋友你信主的經歷,你會寫些什麼?



全年讀經:
詩篇77-78篇;羅馬書10章


靈命日糧 : 祂的死帶來生命

讀經: 哥林多後書5章14-21節


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哥林多後書5章17節


鍾娜(Joanna Flanders-Thomas)在南非最暴力的男子監獄中從事福音事工,目睹了基督改變人心的力量。楊腓力在《恩典不虛傳》描述鍾娜的經歷:「鍾娜每天都去監獄探訪這些囚犯,向他們傳講簡單的福音信息,是有關饒恕與和好。她漸漸贏得囚犯們的信任,瞭解他們在童年時期遭受的虐待,也讓他們明白如何以更好的方式解決衝突。在鍾娜從事關懷事工的前一年,獄方記錄了279宗囚犯毆鬥和攻擊警衛的事件,但隔年卻只有兩起暴力衝突。」

使徒保羅寫道:「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哥林多後書5章17節)。我們也許不像鍾娜能看到如此戲劇性的革新,但福音的確能改變生命,這是出於上帝的能力,是世人最大的盼望。「新造的人」是多麼奇妙啊!耶穌的死,讓我們開始學習效法祂,直到我們與祂面對面,這旅程才算抵達終點(參閱約翰一書3章1-3節)。

身為基督徒,我們可以因成為新造的人而歡欣喜樂,但我們絕不可忽視基督為此所付出的代價。祂的死讓我們重獲新生,正如哥林多後書5章21節說:「上帝使那無罪的,替我們成為罪,好叫我們在祂裡面成為上帝的義。」

— 柯貝爾

天父,謝謝祢,藉著耶穌的犧牲讓我成為新造的人。
每當我故態復萌時,求祢赦免我,領我回到祢面前!


你的生命曾經歷耶穌怎樣的改變?你還有哪些層面仍需要繼續更新呢?



全年讀經:
詩篇74-76篇;羅馬書9章16-33節


靈命日糧 : 放手

讀經: 約翰福音11章21-36節


在耶和華眼中,看聖民之死極為寶貴。—詩篇116篇15節


安寧病房的護士告訴我:「你的父親已進入彌留狀態。」「彌留」是指臨死前最後的階段,對我而言這是個陌生的新名詞,讓我感到像是進入一條去而不返的單行道。在我父親離世前,我與妹妹雖不確定父親是否還聽得見,但我們還是坐在他的床邊,親吻他光潔的頭頂,輕聲告訴他上帝對他的應許。我們吟唱詩歌《祢信實何廣大》,又誦讀詩篇23篇。我們向他述說,我們愛他,並且謝謝他這位好父親。我們知道他渴望與耶穌相聚,便告訴他只管放心地離開。我們忍著心中的悲痛說這些話,學習放開父親的手讓他離開。幾分鐘後,我們的父親就喜樂地蒙主迎接進入永恆的家。

要放手讓所愛的人離開會叫人心碎。耶穌在摯友拉撒路死的時候,也不禁流淚哭泣(約翰福音11章35節)。但上帝應許我們在肉體死亡之後仍有盼望。詩篇116篇15節說,上帝看「聖民之死極為寶貴」,聖民是指屬上帝的人,他們被上帝看為寶貴,雖然死了,有一天必會復活。

耶穌應許:「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約翰福音11章25-26節)。知道我們將永遠與上帝同在實在令人深感安慰!

— 凱辛蒂

慈愛的天父,謝謝祢已應許,
我們會得著有祢同在的永恆生命。


耶穌藉著十字架的死成就了什麼?祂的犧牲如何影響了全人類?



全年讀經:
詩篇72-73篇;羅馬書9章1-15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