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皇室角色

讀經: 約翰福音1章9-14節


凡接待祂的,就是信祂名的人,祂就賜他們權柄,作上帝的兒女。—約翰福音1章12節


皇室成員的繼承順位越靠前,就會越得到公眾的矚目,其他皇室成員則差不多被遺忘。英國皇室能繼承皇位的約有60人,其中之一是位列49名的弗雷德·溫莎公爵(Lord Frederick Windsor)。他沒有受到公眾的注意,而是平靜地生活。他任職金融分析師,並沒有被視為「在職的皇室成員」,即不能像其他皇室的重要成員可以因代表皇室而獲得報酬。

大衛的兒子拿單(撒母耳記下5章14節)亦是不受矚目的皇室成員,大家對他所知不多。在馬太福音耶穌的族譜中,提及大衛的兒子所羅門(約瑟的家譜,馬太福音1章6節),但在路加福音的族譜中,卻提及拿單(路加福章3章31節),很多學者相信這是馬利亞的家譜。即使拿單沒有繼承王位,但他仍在上帝永恆的國度裡擔任重要的角色。

我們身為基督徒也同樣具有皇室的身分。使徒約翰寫道,上帝賜我們「權柄,作上帝的兒女」(約翰福音1章12節)。或許我們並不引人注目,但我們卻是這位萬王之王的兒女!上帝看重我們每一個人,讓我們成為祂在世上的代表,且有一天要與祂一同作王(提摩太後書2章11-13節)。我們在世上或許像拿單一樣,不會戴上皇冠,然而我們在上帝國度裡仍然扮演重要角色。

— 華琳妲

天父,感謝祢,讓我成為祢的兒女,
使我能進入祢永恆的國度!


知道自己是上帝的兒女,有皇室身分,你有什麼感受?作為君王的兒女,你對身邊的人有什麼責任呢?



全年讀經:
詩篇29-30篇;使徒行傳23章1-15節


靈命日糧 : 要等候

讀經: 詩篇27篇1-3、7-14節


耶和華啊,我用聲音呼籲的時候,求祢垂聽;並求祢憐恤我,應允我。—詩篇27篇7節


十七歲的瑞文因為對教會感到失望,便開始尋求答案,希望解答心中的疑惑,但經過好幾年的探索仍無結果。

他的探索使他與父母更親近,但他對基督信仰卻依然存疑。某次討論中,他苦澀地說:「聖經裡都是空洞的應許。」

聖經人物大衛也曾因失望困頓而充滿懷疑,然而當他逃離追殺他的敵人時,並沒有遠離上帝,反倒讚美上帝說:「雖然興起刀兵攻擊我,我必仍舊安穩。」(詩篇27篇3節)

可是大衛的詩歌仍透露了他的疑惑不安。正如他向上帝呼求:「求禰憐恤我,應允我」(7節),這句話便似乎帶著恐懼和困惑。大衛還懇求說:「不要向我掩面。……不要丟掉我,也不要離棄我。」(9節)

然而,大衛沒有因疑惑而停滯不前。即使他心有疑惑不解,他仍宣告說:「我還是相信,在活人之地,我可以看見耶和華的恩惠」(13節,新譯本)。接著他向讀者,包括你、我以及所有像瑞文這樣的人說:「要等候耶和華!當壯膽,堅固你的心。我再說,要等候耶和華!」(14節)

對於內心極大的困惑,或許我們不會找到快捷簡單的答案,但我們只要等候上帝,就必能尋見這位值得信靠的上帝。

— 葛庭墨

天父啊,求祢融化我的心,
消除我的恐懼和憤怒,使我全然信靠祢。


你如何處理心中的疑惑?你曾在哪裡找到可以解答心中疑惑的答案呢?



全年讀經:
詩篇26-28篇;使徒行傳22章


靈命日糧 : 記在心上

讀經: 申命記6章1-9節


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話都要記在心上,也要殷勤教訓你的兒女。—申命記6章6-7節


有一個小男孩在學校裡遇到一些問題,於是他的父親便為他寫了一篇宣言,教導小男孩每天早上上學前念誦一遍:「感謝上帝今天早上把我喚醒,現在我要去學校,學習各樣的知識……努力成為合乎上帝心意的領袖。」這名父親盼望藉著這篇宣言幫助兒子,讓他應用在生活上,預備自己面對生命中不可避免的挑戰。

這位父親要兒子背誦這篇宣言,有點像古時上帝在曠野告訴以色列人說:「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話都要記在心上,也要殷勤教訓你的兒女。」(申命記6章6-7節)

以色列人在曠野飄流四十年後,他們的下一代即將進入應許之地。上帝知道要征服這片土地對他們而言並不容易,除非他們能夠全心仰望上帝。因此,上帝透過摩西吩咐以色列人要記念祂並順服祂,還要幫助後代子孫都能認識並愛這位上帝,凡上帝所說的話,無論他們「坐在家裡,行在路上,躺下,起來,都要談論」(7節)。

每個新的一天,我們亦可全然讓聖經的話語指引我們的心思意念,過一個充滿感恩的生活。

— 柯愛莉

親愛的上帝,感謝祢賜給我每個新的一天。
求祢幫助我,能將祢的智慧存記於心。


你如何將聖經的話深藏於心?為何與所愛的人一起閱讀和談論聖經至關重要?



全年讀經:
詩篇23-25篇;使徒行傳21章18-40節


靈命日糧 : 失去光輝

讀經: 耶利米哀歌3章13-24節


我們不至消滅,是出於耶和華諸般的慈愛,是因祂的憐憫不致斷絕。—耶利米哀歌3章22節


我再也無法重拾女兒梅莉莎昔日的光彩了。她中學時期興高采烈地打排球的美好身影,似乎也漸漸從我的記憶中消逝。有時我甚至難以記起,每當我們全家聚在一起時,那掠過她臉上愜意的羞澀笑容。梅莉莎在十七歲那年過世,她帶給我們的歡樂也因此落幕。

在耶利米哀歌,耶利米的話語表明,他瞭解人錐心的痛楚。他說:「我失去光輝了!我失去一切對上主的指望了」(3章18節,新普及譯本)。然而,他的情況與你我大不相同。耶利米宣講上帝的審判,親眼看見耶路撒冷城被敵人攻破。他失去光輝,是因為他感到自己被擊垮(12節)、被孤立(14節),甚至被上帝拋棄(15-20節)。

然而,這並不是耶利米的結局。因上帝的真光照耀,讓飽受煎熬與折磨的耶利米能夠說自己心中有指望(21節)。這指望是因他瞭解「我們不至消滅,是出於耶和華諸般的慈愛」(22節)。當我們失去光輝時,只需銘記:上帝的「憐憫不致斷絕。每早晨這都是新的」(22-23節)。

即使在我們最黑暗的日子裡,上帝偉大的信實依然光輝閃耀,能驅走一切的幽暗。

— 白德夫

天父,謝謝祢,祢是滿有憐憫的上帝。
縱然我行過黑暗的幽谷,但若牢記祢的憐憫與信實,
明亮的早晨也會隨即到來。


在你感到絕望時,上帝如何鼓勵你?祂會希望你如何藉此鼓勵他人?



全年讀經:
詩篇20-22篇;使徒行傳21章1-17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