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抬頭仰望!

讀經: 詩篇8篇3-4節;啟示錄21章22


在那裡原沒有黑夜。—啟示錄21章25節


美國電影製作人懷利·奧弗斯特里特(Wylie Overstreet)讓人們透過他的高倍率望遠鏡觀賞月亮的真實景象。許多人都被這彷彿近在眼前的情景所震懾,發出敬畏的低語或驚呼聲。看到如此壯麗的景觀,奧弗斯特里特說:「這讓我們心中充滿讚嘆,知道有些事物遠遠超越我們,明白人類實在微不足道。」

詩人大衛也同樣驚嘆於上帝屬天的榮光,他說:「我觀看禰指頭所造的天,並禰所陳設的月亮星宿,便說,人算什麼,禰竟顧念他?世人算什麼,禰竟眷顧他?」(詩篇8篇3-4節)

大衛提出的問題使我們看見自己的渺小,而且我們若明白將來上帝創造新天新地之後,就再也不需要月亮或太陽,那麼我們應該更能對上帝心存敬畏。因為正如使徒約翰所說,上帝的榮耀光輝將帶來所需的亮光。啟示錄21章23-25節說:「那城內又不用日月光照,因有上帝的榮耀光照,又有羔羊為城的燈。……在那裡原沒有黑夜。」

這是何等奇妙啊!只要我們願意尋求耶穌基督這世上的光,現在就可以經歷上帝的屬天光輝。就如奧弗斯特里特所言:「我們應該常常抬頭仰望。」當我們仰望時,願我們更認識這位創造萬物的上帝。

— 雷翠霞

奇妙的上帝,祢的神聖光輝使我敬畏,
祢就是那奇妙的光,我要頌讚祢!


上帝的榮光讓你認識哪些祂的特質呢?在讚美上帝的榮光時,你會體驗到什麼呢?



全年讀經:
詩篇7-9篇;使徒行傳18章


靈命日糧 : 團結與分離

讀經: 創世記13章1-9節


你我不可相爭,……因為我們是骨肉。—創世記13章8節


艾文被分派和同事小迪共同進行一項專案,在這期間,艾文面臨極大的挑戰,因為他和小迪對於執行計畫的看法大相逕庭。儘管他們尊重彼此的意見,但截然不同的做法卻使衝突似乎一觸即發。所以在衝突爆發之前,他們決定與主管一起討論彼此間的差異。後來,主管將他們分配到不同的團隊當中。事實證明,這是個明智之舉。艾文也在那天學到一個功課:要體現團結並不表示非得要在一起做事。

當亞伯拉罕在伯特利向他的外甥羅得提議分道揚鑣時,必然也是深諳此理(創世記13章5-9節)。亞伯拉罕發覺那地無法容納兩方的牲口,便明智地建議彼此分開。但首先他提醒羅得他們之間的關係,強調他們是骨肉至親(8節)。接著,縱使亞伯拉罕身為長輩,但他仍極盡謙卑地讓外甥先選擇(9節)。有位牧師說,這是一種「和諧的分離」。

上帝把每個人創造得獨一無二,因此有時我們會發現,為了相同目標而分頭進行的工作成效更佳,這便是分歧中的合一。即便如此,盼望我們永不忘記,我們都是上帝家中的弟兄姐妹,雖然做事的方法或許不同,但我們的目標都一致相同。

— 許文榮

上帝啊,幫助我能與人同心同工,
並能分辨在什麼情況下分頭服事會是最佳抉擇。


謙卑為何有助於帶來「和諧的分離」?若你在有爭議的問題上與人意見不同,那你們要如何保持一致的目標呢?(參閱羅馬書14章1-10節)



全年讀經:
詩篇4-6篇;使徒行傳17章16-34節


靈命日糧 : 形形色色

讀經: 啟示錄5章7-14節


祢曾被殺,用自己的血從各族、各方、各民、各國中買了人來,叫他們歸於上帝。—啟示錄5章9節


幾十年來,倫敦一直是世界上最國際化的城市之一。1933年,有位記者談及這個英國的首都時寫道:「我仍然認為倫敦最美的風景,是不同膚色和語言的各族人士聚集而成的群體。」如今,這樣的多元性在倫敦依舊隨處可見,並藉著國際化社會裡混雜交融的氣味、聲音和景象展露出來。這世上最偉大的城市之一,令人著迷的部分原因就在於其多元化之美。

但是,正如其他人類居住的城市一般,倫敦也面對許多問題。改變會帶來挑戰,文化有時也會相互衝突。這就是沒有任何人類建造的城市,能與我們的永恆家鄉相提並論的原因之一。

當使徒約翰被帶到上帝面前時,他看到在天堂敬拜的人群也相當多元化,那些被救贖的人唱道:「禰配拿書卷,配揭開七印。因為禰曾被殺,用自己的血從各族、各方、各民、各國中買了人來,叫他們歸於上帝,又叫他們成為國民,作祭司,歸於上帝,在地上執掌王權。」(啟示錄5章9-10節)

想像一下天堂的榮景:來自世界各個族群的人相聚在一起,同心頌揚歡慶成為永活上帝兒女的美好。讓我們這些基督徒,今天也一起來歡慶這樣的多元性吧!

— 柯貝爾

天父,我感謝祢,沒有任何族群能與祢的愛隔絕。
教導我們切實地彼此相愛,正如祢以豐盛的愛來愛我們。


教會的多元性有什麼益處?在怎樣的情況下,這樣的多元性會變成教會的困擾?



全年讀經:
詩篇1-3篇;使徒行傳17章1-15節


靈命日糧 : 不占便宜

讀經: 使徒行傳16章22-34節


不要傷害自己!我們都在這裡。—使徒行傳16章28節


幾名囚犯正在路邊清理垃圾,藉此減少他們的刑期,這時負責監督他們的監獄主管詹姆斯突然倒地不起。他們趕緊衝過去幫忙,發現詹姆斯的情況非常緊急,需要馬上接受治療,於是一名囚犯立即借用詹姆斯的手機打電話求助。警方後來向這幾名囚犯致謝,因為他們的協助,使詹姆斯能及時就醫,否則他的中風就會危及生命。特別是他們本可對他置之不理,或是利用這個狀況逃跑。

這些囚犯善意的行為與保羅和西拉被囚禁時的表現,不無相似之處。保羅和西拉被人脫去衣裳、被棍打並被關進監牢,當天夜裡突然發生一場大地震,使囚犯的鎖鏈鬆脫、監門全開(使徒行傳16章23-26節)。當獄卒半夜醒來,以為囚犯已經逃走,因知道自己必會受到嚴懲而準備自殺。但保羅大聲呼叫說:「我們都在這裡」(28節)。這個獄卒大受感動,因他們不像一般的囚犯趁機逃走,進而對他們所敬拜的上帝感到好奇,最終這個獄卒也相信了耶穌基督(29-34節)。

我們對待人的方式會顯示我們所相信、所看重的是什麼。當我們選擇行善而非傷害時,我們的行為可能會促使別人來認識你我所愛的這位上帝。

— 洪可婷

慈愛的上帝,求祢讓我的言行舉止,
以及所做的選擇都能吸引人歸向祢。


在什麼情況下你會選擇不占便宜?這個決定將如何使他人受惠?



全年讀經:
約伯記41-42章;使徒行傳16章22-40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