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完美無誤

讀經: 羅馬書11章33-36節


深哉,上帝豐富的智慧和知識!祂的判斷何其難測!祂的蹤跡何其難尋!—羅馬書11章33節


夜深人靜時,我滿懷憂思,從睡夢中醒來,在房裡來回踱步,心裡默默祈禱。坦白說,我是帶著不順服的態度,對上帝充滿質疑和憤怒。因為心中煩悶,我便坐下來凝視窗外的夜空,無意間注意到獵戶座腰帶上那三顆明亮的星星,這三顆完美排列的恆星在晴朗的夜空中經常清晰可見。以我有限的天文知識,我只知道這三顆恆星相距約數百光年。

我知道若靠近那些恆星,它們的排列是參差不齊的。然而,當我從遠處觀看,它們看來就像連成一線,被仔細地配置在天上。那一刻,我明白自己是以太過靠近的距離去看上帝在我生命中的計畫。其實在祂的全盤計畫中,一切都是完美無誤的。

使徒保羅在總結上帝的最終目的時,不禁心生讚嘆,寫了一首讚美詩(羅馬書11章33-36節)。他的話使我們轉向那位掌管萬有的上帝,祂的計畫超過我們的理解與想像(33節)。但這位天地的主宰,卻密切地、慈愛地參與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馬太福音6章25-34節;歌羅西書1章16節)。

雖然許多事看起來令人困惑,但我們要知道,上帝所進行的計畫都是為了讓我們得益處,並使祂的名得尊榮。

— 莫艾文

慈愛的天父,求祢提醒我,祢為我的生命所定的計畫和
目的遠超過我能理解,求祢讓我全然信靠祢。


你有哪些問題渴望上帝回答你呢?相信我們的生命是上帝偉大計畫中的一環,對你有何幫助?



全年讀經:
撒母耳記下19-20章;路加福音18章1-23節


靈命日糧 : 孤單的雁鳥

讀經: 傳道書4章9-12節


有人攻勝孤身一人,若有二人便能敵擋他;三股合成的繩子不容易折斷。—傳道書4章12節


為什麼會有足球出現在停車場?當我走近一看,才發現那不是足球,而是一隻可憐的加拿大雁。

每到春天和秋天,常有成群的雁鳥聚集在附近的草坪上。但今天卻只有一隻雁鳥,脖子向後彎,頭埋在羽翼下。我心想:你的朋友在哪裡?竟連一個同伴也沒有,看起來實在很孤單,我真想給牠一個擁抱。(注意:可千萬不要嘗試喔!)

我很少見到沒有同伴,如此孤獨的雁鳥。雁鳥天生喜歡群居,常結伴同行,排成人字形飛翔以減少風的阻力。

人類也是一樣,我們也天生需要同伴(參閱創世記2章18節)。在傳道書4章10節,所羅門描述了當我們獨自一人時是多麼脆弱:「若是孤身跌倒,沒有別人扶起他來,這人就有禍了!」他更提到群眾的力量:「有人攻勝孤身一人,若有二人便能敵擋他;三股合成的繩子不容易折斷。」(12節)

無論在信仰旅程或日常生活中,我們也需要同伴。上帝從未讓我們獨自「飛翔」而孤立無援。我們需要與人建立關係,彼此得著鼓勵、更新和成長(參閱哥林多前書12章21節)。

若能和別人結伴而行,我們便能抵禦人生中迎面而來的逆風。當謹記:要與人結伴同行!

— 何安德

慈愛的上帝,幫助我們謹記,祢從未要我們獨自飛翔,
而是要我們與主內肢體結伴同行。
今天,求祢幫助我們能看見並支持那需要鼓勵的人。


什麼情況會使你想要「單飛」?有哪些孤單的人需要你對他說鼓勵的話呢?



全年讀經:
撒母耳記下16-18章;路加福音17章20-37節


靈命日糧 : 豐富的供應

讀經: 詩篇104篇10-18、24-26節


那裡有海,又大又廣;其中有無數的動物。—詩篇104篇25節


凌晨兩點,在馬達加斯加的某個村落裡,以養殖海參為業的娜娜,走到附近的海洋淺灘上,在一個用繩子圈起的圍欄內採收她的「作物」。要清早起床工作,對娜娜而言並不是問題。她說:「在我開始養殖海參之前,生活非常艱難。因為我沒有任何收入來源。」現在,作為一名海洋保護計畫的成員,娜娜有了穩定且持續增加的收入。她補充說:「我們為了這個計畫而感謝上帝。」

其實,這個海參養殖計畫能成功,主要是因為上帝創造了海洋生物,提供了養殖所需的天然條件。難怪詩人在讚美那位供應我們的上帝時寫道:「祂使草生長,給六畜吃,使菜蔬發長,供給人用」(詩篇104篇14節)。不僅如此,「那裡有海,……其中有無數的動物,大小活物都有」(25節)。

同樣地,上帝也奇妙地創造了萬物供應我們的需要。例如,在海洋食物鏈中不起眼的海參也是上帝的供應,只要細心養殖與適度地採收海參,娜娜和她的鄰居便能賺取生活費。

上帝所創造的萬物都有其目的,祂會藉由萬物使祂自己得榮耀,並使我們得益處。因此,詩人說:「我要一生向耶和華唱詩」(33節)。今天當我們仔細思想祂所供應的一切時,也當讚美祂。

— 雷翠霞

創造萬物的上帝,我們看到祢奇妙的創造,
以及祢供應我們的方式,就肅然起敬。


上帝如何透過祂的創造供應你呢?今天你要如何感謝祂呢?



全年讀經:
撒母耳記下14-15章;路加福音17章1-19節


靈命日糧 : 重新和好

讀經: 羅馬書5章6–11節


既已和好,就更要因祂的生得救了。—羅馬書5章10節


一天,有位母親和她年幼的女兒坐在教堂裡參加主日崇拜。在聚會中,講員邀請會眾公開接受上帝的赦免。每當有人走到台前接受赦免,小女孩就開始鼓掌。這位母親後來對教會的領袖說:「真不好意思,我的女兒只是想為每個人歡呼,因我向她解釋,悔改能讓我們再次與上帝成為朋友。」

為了讓孩子能理解,這位母親對福音做了一個簡單貼切的解釋。我們雖曾與上帝為敵,但藉著基督的死和復活,我們能與上帝和好(羅馬書5章9-10節),現在我們能再次成為上帝的朋友。由於過去我們曾破壞了與上帝之間的友好關係(8節),所以我們應當悔改,方能重建關係。這個小女孩的反應極為合適。因為即使只有一個人悔改,整個天堂都會鼓掌(路加福音15章10節),她在不知不覺中呼應了天堂的喝采。

耶穌也用類似的話語來描述祂與人和好的工作:「人為朋友捨命,人的愛心沒有比這個大的」(約翰福音15章13節)。因耶穌為了與我們建立友誼所做的犧牲,我們現在可以成為祂的朋友。正如耶穌說:「我不再稱你們為僕人,……我乃稱你們為朋友。」(15章15節)

過去我們與上帝為敵,現在成了上帝的朋友。這真是一個震撼人心的信息,且是一件值得歡呼鼓掌的事。

— 霍薛頓

上帝啊,感謝祢在我還與祢為敵時就深愛著我。
我願意向祢悔改,並為著能成為祢的朋友而歡慶。


你常會將你與上帝之間的關係描述為一種友誼嗎?今天你跟上帝的關係如何呢?



全年讀經:
撒母耳記下12–13章;路加福音1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