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獻上你有的

讀經: 約翰福音6章4-14節


耶穌說:「拿過來給我。」-馬太福音14章18節


關於《石頭湯》這個古老的故事有多種版本,都是講有個飢腸轆轆的人來到一個村莊,但沒有任何人願意拿一點點東西給他吃。於是,他在火上放了一個裝著清水的鍋子,然後在鍋裡放了一塊據說有魔力的石頭。當他開始攪拌「湯」的時候,村民們都好奇地一探究竟。最後,有人在湯裡放些馬鈴薯;有人加些胡蘿蔔;有人放顆洋蔥;有人倒了少許大麥;有個農夫給他一些牛奶。最後,這鍋「石頭湯」成了美味的雜燴濃湯。

這個故事固然說明了分享的重要,卻也提醒我們,可以貢獻自己所擁有的,即使所獻的看似微不足道。我們在約翰福音6章1-14節看到,在這麼一大群人當中,似乎只有一個小男孩帶了午餐。縱然耶穌的門徒認為,男孩的五餅二魚沒有多大的用處。然而,當這份午餐獻給耶穌之後,竟越變越多,甚至讓幾千名飢餓的群眾都能得著飽足!

曾經有人說:「你不用餵飽五千人,只要獻上你的餅和魚。」正如耶穌用一個男孩的午餐,以出乎眾人意料的方式使之倍增(11節)。同樣地,耶穌也會接納我們所獻上的努力、才幹與服事,只要我們願意將自己所有的獻給祂。

— 凱辛蒂

什麼是你不願意獻給上帝的呢?
為何難以將生命中的那一部分帶到上帝面前?


將所有獻給耶穌,讓祂把少變成多。



全年讀經:
創世記39-40章;馬太福音11章


靈命日糧 : 順著聖靈而行

讀經: 加拉太書5章13-18節


你們當順著聖靈而行,就不放縱肉體的情慾了。-加拉太書5章16節


一萬個小時!這是美國知名作家麥爾坎·葛拉威爾(Malcolm Gladwell)認為要學會一項技藝所需要的時間。他還認為,即使是古今中外所有偉大的藝術家跟音樂家,他們最後達到近乎完美的境界,並不是單憑天賦異稟,而是每一天都在那項技藝中琢磨和操練。

或許你認為有點不可思議,但若要學習在生活中倚靠聖靈的能力,順從祂的引領,我們也必須有這樣的態度。在加拉太書,保羅鼓勵眾信徒將自己分別出來歸給上帝。但保羅說,這種分別並非單靠遵守一系列律法的規條,而是要順從聖靈的引導。在5章16節,保羅用的「行」這個字,希臘文的字面意思是指「繞著某物轉」或「踏上旅程」。由此可見,保羅指的是每天與聖靈一同踏上旅程,而非僅一次性地經歷聖靈的能力。

期盼你我都能祈求每天被聖靈充滿,也就是當聖靈教導、指引、安慰我們,或與我們同在時,我們都願意順服聖靈的帶領。如此一來,我們就「被聖靈引導」(18節),我們也會越來越容易聽見祂的聲音,更能跟隨祂的帶領。讓我們同聲禱告說:「親愛的聖靈,我願今日並每一日都與祢同行!」

— 陳鍾華

我們在決志信主時領受聖靈內住,是一次性的經歷。
這與被聖靈充滿或與聖靈同行,有何不同?
你如何展現聖靈所結的果子?


順從聖靈引導,過一個討上帝喜悅的生活。



全年讀經:
創世記36-38章;馬太福音10章21-42節


靈命日糧 : 調整步調

讀經: 詩篇90篇4、12-15節


求祢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著智慧的心。-詩篇90篇12節


自1840年代有電子鐘以來,帶來許多改變。現在我們看時間大多靠智慧型手錶、手機和電腦。這也似乎加快人們生活的步調,就連休閒步行都加快速度,這種現象在大都市裡更是常見,學者認為這對健康有不良影響。英國心理學教授李察·韋斯曼(Richard Wiseman)說:「我們的步伐越來越快,以最快的速度回應他人,以致人們認為凡事都該即刻完成。」

聖經中有一首最古老的詩篇,也對時間做了反思,作者摩西提醒我們,上帝掌管生活步調。他寫道:「在祢看來,千年如已過的昨日,又如夜間的一更。」(詩篇90篇4節)

由此可見,時間管理的秘訣並不在於速度快慢,而是要住在上帝裡面,花更多時間親近祂。與上帝同步之後,再與人同步。因我們是由祂所造(139篇13節),祂為我們的生命訂了計畫並賦予意義(16節)。

我們在這世上的年日終會結束,所以我們需要明智地管理有限的時間,但並不是藉由精準地計時,而是將每一天都獻給上帝。正如摩西說:「求祢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著智慧的心」(90篇12節)。那麼我們將能與上帝同步,無論是現今或永恆,時間都掌握得恰到好處。

— 雷翠霞

慈愛的上帝,當我們與祢的步調不一致時,
求祢使我們更親近祢,讓我們住在祢裡面。


調整步伐,多親近上帝,與祂同步同行。



全年讀經:
創世記33-35章;馬太福音10章1-20節


靈命日糧 : 人人需要憐憫

讀經: 馬太福音9章27-38節


祂看見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馬太福音9章36節


傑明大學畢業時,才剛信耶穌不久。他在一家知名的石油公司擔任銷售員,經常出差接觸客戶,這也讓他聽到許多令人心碎的故事。同時,他也領悟到,客戶們最需要的並非石油,而是上帝的憐憫。為要更瞭解上帝的心意,傑明進入神學院進修,最終成了一位牧師。

傑明對人的憐憫乃源自於耶穌。馬太福音9章27-33節提到,耶穌醫治了兩個瞎子和一個被鬼附的啞巴。從這些醫治的神蹟中,我們看見基督的憐憫。耶穌在世上傳道時,「走遍各城各鄉」,宣講福音和醫治各樣的疾病(35節)。祂為何要這麼做呢?此乃由於「祂看見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36節)。

如今,全世界仍有許多心靈受傷、憂愁痛苦的人,需要救主溫柔的看顧。如同牧羊人帶領、保護和照顧羊群一樣,耶穌也憐憫那些凡來到祂面前的人(11章28節)。無論我們的生命正處於何種階段,或正經歷些什麼,只要來到耶穌面前,祂都會以溫柔慈愛的心來對待我們。當我們領受了上帝的慈愛憐憫之恩,盼望你我也能與人分享這份恩典!

— 柯愛莉

親愛的天父,感謝祢,因祢憐憫我們!
若沒有祢,我們就會迷失。
求祢幫助我們,能以祢源源不絕的憐憫來對待別人。


你何時曾經歷過上帝的溫柔看顧?今天你應當以憐憫之心對待誰呢?



全年讀經:
創世記31-32章;馬太福音9章18-38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