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推薦信

讀經: 哥林多後書2章17節-3章6節


你們就是我們的薦信,寫在我們的心裡,被眾人所知道、所念誦的。-哥林多後書3章2節


身為一名大學教授,時常有學生請我幫忙寫推薦函,如申請領導職務、出國留學、申請研究所或是求職推薦。在每一封推薦信中,我都有機會讚許那位學生的人格特質和所具備的條件與資格。

在初代教會,基督徒出外遠行時,通常也會隨身攜帶教會為他們寫的推薦信,以確保他們在途中能獲得殷勤款待。

使徒保羅在對哥林多教會的信徒講道時,並不需要推薦信,因他們認識保羅。但保羅在第二封書信中卻特別聲明,他傳福音不是為個人利益而是出於誠實(哥林多後書2章17節)。保羅也不要這些信徒以為他在澄清自己的動機時,是在為自己寫推薦信。

保羅強調自己並不需要這樣的信,因為哥林多教會的信徒就是他的推薦信,基督在他們生命中的工作顯然就像是一封信,「不是用墨寫的,乃是用永生上帝的靈寫的」(3章3節)。他們的生命見證了保羅所教導純正的福音真理,他們的生命就是推薦信,是「被眾人所知道、所念誦的」(3章2節)。期盼你我在跟隨耶穌的信仰旅程中,也能成為一封「推薦信」,讓人們能透過我們的生命看見福音的美好!

— 畢愛敏

當別人細讀你生命所寫成的「書信」時,
他們在你身上看到耶穌的哪些特質?
誰是你生命中的導師,他們如何影響你?


生命更像耶穌,散發基督的馨香。



全年讀經:
約拿書1-4章;啟示錄10章


靈命日糧 : 祂掌管時間

讀經: 詩篇102篇11-13、18-28節


祢僕人的子孫要長存,他們的後裔要堅立在祢面前。-詩篇102篇28節


魯益師在《返璞歸真》一書中提到:「幾乎可以確定的,是上帝不在『時間』內。祂的生命不是由一刻繼另一刻構成。要是今夜十點半有一百萬人向祂祈求,祂用不著在我們叫做十點半的那個小小片斷時間中來聽大家的禱告。十點三十分,以及自有世界以來的每一刻,對上帝來說,都是『現在』。」等待的時光常令人感到漫無止盡,但如果我們學會信靠上帝這一位永恆時間的創造者,就能瞭解我們脆弱的生命在祂手裡十分穩妥。

詩篇102篇的作者哀嘆自己的年日如「日影偏斜」,也如草枯乾,唯有耶和華的名「存到萬代」(11-12節)。他雖飽受苦難,卻仍稱頌耶和華「必存到永遠」(12節),堅信上帝的大能與永不止息的憐憫必傳揚至後代(13-18節)。當他感到絕望時(19-24節),依然專注在上帝創造的大能(25節),即使天地萬物都要滅沒,上帝卻永不改變(26-27節)。

當時間看似停滯,或事情拖延,我們可能會埋怨上帝延遲或沒有回應,或許也會愈發地不耐煩且對事情毫無進展感到洩氣。我們可能會忘了,在上帝為我們預備的道路上,祂掌管每個細節。上帝必不撇下我們,我們可以確信祂一直同在,讓我們今天就與祂同行,不再為明天憂慮。

— 鄧書琪

慈愛的上帝,求祢教導我們看重生命中的此時此刻,
而不再為明天憂慮,因祢應許永遠與我們同在。


若上帝所定的時間非你所願,你如何因相信祂掌管時間而信心堅定呢?活在當下如何使你平靜安穩?



全年讀經:
俄巴底亞書1章;啟示錄9章


靈命日糧 : 主看顧保守

讀經: 詩篇18篇30-36節


惟有那以力量束我的腰,使我行為完全的,祂是上帝。-詩篇18篇32節


我正要上車時,突然瞥見一個小小的光點。原來是一根釘子插在後輪胎的側壁上。我俯身聽聽看是否有漏氣的聲音,所幸破洞正好被釘子堵住了,至少暫時安全無虞。

在前往修車廠的途中,我不禁心想:那根釘子在那裡多久了?有好幾天或好幾星期了?在我渾然不知有危險時,上帝已保守了我多久?

有時我們會誤以為自己能掌控一切,但那根釘子卻提醒我們,其實不然。

然而,當我們感到人生無常、無法掌控時,應謹記我們的上帝信實可靠。在詩篇18篇,大衛讚美上帝的看顧保守(34-35節),宣稱「那以力量束我的腰」的是上帝,祂「使我腳下的地步寬闊;我的腳未曾滑跌」(32、36節),並稱頌上帝的扶持與同在(35節)。

我不會像大衛一樣勇敢迎戰,甚至還會刻意避開不必要的風險,但我的生命仍常常是一團糟。

上帝雖然未曾應許我們不會有苦難,但我相信並深知祂永遠知道我身在何處、將往何處去,以及會有什麼際遇。祂是萬有的主宰,甚至掌管我們生活中的各種「釘子」。

— 何安德

天父,求祢讓我們每天都謹記,祢深知我們走的每一步路。不論我們會面對何種潛在的問題,或突如其來的挫敗,
求祢幫助我們相信,祢已為我們預備了一切。


你何時曾經歷上帝的保守免受危難?祂如何保守呢?



全年讀經:
阿摩司書7-9章;啟示錄8章


靈命日糧 : 你的價值

讀經: 撒迦利亞書11章4-13節


耶和華對我說:「你要把銀子丟給陶匠。」-撒迦利亞書11章13節,新譯本


凱特琳如今是位出色的作家,她寫下被性侵後與憂鬱症搏鬥的過程。與身體受到的傷害相比,她的心靈承受更深的創傷,讓她認定:「我是沒人要的,也沒有人會看上我這樣的女孩。」她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是任人隨意糟蹋後撇棄的人。

上帝瞭解這種感受。當祂慈愛地牧養以色列民,並要人們估定祂的工價時,他們竟只給三十塊銀子(撒迦利亞書11章12節)。那其實是奴隸的身價。當奴隸因意外致死,他的主人就會獲得三十塊銀子的賠償(出埃及記21章32節)。他們給上帝這最低的工價,使上帝受羞辱,所以上帝諷刺地說:「那銀子就是他們認為我應得的高價」(撒迦利亞書11章13節,新譯本),要先知撒迦利亞扔掉這些銀子。

耶穌也深有同感。祂不只被朋友背叛,而且還被輕蔑地出賣了。猶太領袖看不起基督,便以買奴隸的最低價給了猶大三十塊銀子,而他竟也收下了(馬太福音26章14-15節,27章9節)。猶大輕看耶穌,只為了一點點錢就出賣了祂。

既然耶穌都曾被人輕看,所以當你被人藐視時也無需訝異。但需謹記,你的價值不是由別人決定,甚至不是由你自己評定。唯有上帝才能決定你的價值,而祂認為,你值得祂為你受死。

— 韋陌格

上帝,我感謝祢,因為祢看重我!


你會如何描述自己的價值?你能幫助誰明白自己真正的價值呢?



全年讀經:
阿摩司書4-6章;啟示錄7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