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長大成人

讀經: 彼得後書3章14-18節


你們卻要在我們主救主耶穌基督的恩典和知識上有長進。-彼得後書3章18節


有一位牧師回憶他幼年學騎腳踏車時,父親常常走在他身旁,扶著腳踏車。但一次他看見幾個女孩子坐在門廊上,就逞強說:「爸爸,我會騎了,不需要扶我了!」結果他因為沒有父親的扶持而失去平衡,跌得鼻青臉腫。他以為自己長大了,不需要父親的幫助,其實不然。

我們的天父期盼我們「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以弗所書4章13節),但靈命成長與生理成長截然不同。父母養大子女希望他們能獨立,無需再依賴父母的照顧;但天父上帝養育我們,卻要我們每天更加倚靠祂。

彼得後書一開始就說:「願恩惠、平安因你們認識上帝和我們主耶穌,多多地加給你們!」到了結尾,彼得仍勸勉眾人:「要在我們主救主耶穌基督的恩典和知識上有長進」(1章2節,3章18節)。顯然,成熟的基督徒絕不會因有所長進而不需要耶穌。

這位牧師也提醒我們:「有些人忙著甩開耶穌的手,不要祂去碰我們生命的控制桿。」這就像我們在軟弱失敗時,彷彿不需要祂強壯的雙手扶持,也不需要祂的安慰一樣。然而,我們唯有倚靠基督才能成長,只有在祂的恩典和知識上扎根才能有長進。

— 韋陌格

主耶穌,感謝祢在我身旁,與我同行,
使我能與祢的關係愈發親密。


你在哪方面特別需要倚靠主耶穌?這如何成為生命成長的標記呢?



全年讀經:
以西結書27-29章;彼得前書3章


靈命日糧 : 上帝的產業

讀經: 彼得前書2章4-10節


惟有你們是……屬上帝的子民。-彼得前書2章9節


想像在雄偉的宮殿裡,一位偉大的君王坐在寶座上,身邊圍繞著許多服侍他的僕人和侍衛,個個都態度恭敬,盡力表現出自己最好的一面。在這位君王的腳邊有一個箱子,他不時俯下身子,伸手翻動裡面的物件。裡面是什麼呢?全都是他特別喜愛的珠寶、金子和寶石。這個箱子裝了君王的寶物,是帶給他極大快樂的特別珍藏。你能在腦海中看到這樣的畫面嗎?

寶物的希伯來文是segulah,意思是「特別的產業或貴重的財產」。這個字曾出現在出埃及記19章5節、申命記7章6節和詩篇135篇4節,中文聖經直接翻譯為「上帝的子民」,在舊約都是指以色列民。在新約,使徒彼得也提到相同的概念,他寫道「⋯⋯上帝的子民;從前未曾蒙憐恤,現在卻蒙了憐恤」(彼得前書2章10節),他指的就不再只是以色列民。換句話說,彼得在這裡所說的「上帝的子民」,乃是泛指所有相信耶穌的人,不拘是猶太人或外邦人。

想像一下,全能的天上大君王將你視為祂特別的產業,祂救你脫離罪惡和死亡的權勢,並且宣稱你是屬於祂的。這位君王揚聲說道:「這是我所愛的,是屬於我的!」

— 博約翰

上帝啊,祢是天上的大君王,卻將我看作是祢的產業,
讓我成為祢的兒女,這不是因為我做了什麼,
乃全在於祢的作為,感謝讚美祢。

知道上帝看你為寶貴,對你有什麼意義?



全年讀經:
以西結書24-26章;彼得前書2章


靈命日糧 : 談論上帝

讀經: 申命記11章13-21節


所以你們要把我這些話放在心裡,存在意念中;要繫在手上作記號,戴在額上作頭帶。-申命記11章18節,新譯本


美國巴拿研究中心(Barna Group)於2018年進行了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的美國人並不喜歡談論上帝。只有7%的美國人表示會常常談論屬靈方面的事,即使是固定參加教會聚會的基督徒也是如此。在這些人當中,只有13%的人表示每星期都會談論一次與信仰有關的事。

愈來愈少人談論與信仰相關的話題,這應該並不讓人感到意外,因為談論上帝或許會有風險。無論是由於兩極化的政治氣候,擔心意見不合會破壞關係,或者因為講到信仰可能需要你改變生活方式,都會讓人感到談論上帝是個高風險的話題。

但申命記記載,在上帝的子民所領受的命令中,談論上帝是每日生活的一部分,是正常不過的話題。以色列民要背誦上帝的話語,並放在他們容易看到的地方,還要與兒女們談論上帝所賜使人得生命的律例典章。「無論坐在家裡,行在路上,躺下,起來,都要談論」(11章19節)。

上帝要我們談論信仰,現在就讓我們把握機會,倚賴聖靈將閒聊轉變為更有意義的談話。當我們談論並遵行上帝的話語時,相信上帝必會賜福!

— 畢愛敏

上帝啊,我願與人分享祢在我生命中奇妙的作為,
求祢帶領我與別人之間的談話。


與朋友談論上帝會帶來什麼挑戰和祝福呢?



全年讀經:
以西結書22-23章;彼得前書1章


靈命日糧 : 得誰讚許?

讀經: 帖撒羅尼迦前書2章1-4節


不是要討人喜歡,乃是要討那察驗我們心的上帝喜歡。-帖撒羅尼迦前書2章4節


義大利作曲家威爾第(Giuseppe Verdi,1813-1901年)年輕時,憑著一股要得人讚許的渴望而邁向成功。一位美國聖經學者寫道:「當威爾第所撰寫的首部歌劇在佛羅倫斯上演時,他站在舞台邊一個角落裡,緊盯著在觀眾席中偉大的作曲家羅西尼(Rossini)的表情。對威爾第來說,大廳裡的其他人為他歡呼喝采或冷嘲熱諷都不重要,他想要的只是這位音樂大師讚許的笑容。」

我們想要得到誰的讚許呢?是父母、老闆或是摯愛?對保羅而言,只有一個答案。他寫道:「但上帝既然驗中了我們,把福音託付我們,我們就照樣講,不是要討人喜歡,乃是要討那察驗我們心的上帝喜歡。」(帖撒羅尼迦前書2章4節)

尋求上帝的讚許是什麼意思呢?這至少包括兩件事。首先是不再渴望別人的掌聲,另外就是讓聖靈使我們更像那位愛我們、為我們捨己的耶穌基督。當我們願意順服上帝完美的旨意,讓祂塑造我們、使用我們的時候,有一天我們也必將得到上帝的讚許和微笑。

— 柯貝爾

天父啊,我總是嚮往得到人們的掌聲和讚美。
求祢幫助我能定睛仰望祢,
惟有祢最瞭解我又最愛我!
點擊此處閱讀探索叢書《活出基督的生命》。


你渴望得到誰的讚許?這為何對你如此重要?上帝的讚許如何更深地滿足你呢?



全年讀經:
以西結書20-21章;雅各書5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