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愛的盛宴

讀經: 約翰福音6章47-59節


我是從天上降下來生命的糧。-約翰福音6章51節


丹麥電影《芭比的盛宴》描述,在一個偏遠貧苦的濱海村莊,住著一群生活嚴謹簡樸的清教徒,因長期壓抑而充滿抱怨。一天,來了個叫芭比的法國難民,身為當地教會領袖的兩位年長姐妹接納了芭比。此後14年,芭比一直做她們的管家。後來,芭比無意中贏得一大筆錢,便邀請12名會友享用一頓極盡豪奢的法式料理,從魚子醬到派皮鵪鶉,不一而足。

隨著一道道佳餚被端上桌,賓客們從不安到放鬆。有些人得到饒恕;有些人重拾愛心;有些人想起見過的奇蹟,兒時所學習的真理。有人問說:「記得以前老師怎麼教的嗎?」有人回答:「小朋友,要彼此相愛!」等到這場盛宴接近尾聲時,芭比才告訴那兩位姐妹,她為了這宴席已耗盡所有。她捨棄了一切,包括放棄回去當她的巴黎名廚,為的是要使她的這群朋友可以享受美食,可以再次敞開心懷。

耶穌以異鄉人也是僕人的身分來到世上,祂捨棄了一切,為要使我們飢渴的心靈得飽足。在約翰福音,耶穌提醒眾人,從前他們的祖先在曠野漂流忍飢耐餓時,上帝賜下鵪鶉和嗎哪(出埃及記16章)。這些食物能暫時讓人得飽足,但耶穌應許人若相信祂是「生命的糧」,「就必永遠活著」(約翰福音6章48、51節)。祂的犧牲能滿足我們心靈的飢渴。

— 畢愛敏

上帝如何滿足你的飢渴?
你如何毫無保留地付出呢?


耶穌為我們捨身流血,讓我們得著生命的糧和活水。



全年讀經:
以賽亞書62-64章;提摩太前書1章


靈命日糧 : 次等成員?

讀經: 羅馬書16章3-13節


又問我親屬與我一同坐監的安多尼古和猶尼亞安,他們在使徒中是有名望的。-羅馬書16章7節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總統伍德羅.威爾遜(Woodrow Wilson)被公認為是全世界最有權勢的領導人之一。但卻少有人知道,其實威爾遜在1919年歷經嚴重的中風之後,他的妻子幾乎一手包辦他所有的事務,連哪些事該讓威爾遜知道也全由她決定。事實上,當代歷史學者甚至相信,有一段短暫的時間,擔任美國總統的其實是第一夫人艾迪絲.威爾遜。

若談到初代教會有哪些領袖,我們大多會說是彼得、保羅和提摩太,因為聖經詳細記載了他們的恩賜和事蹟。但在羅馬書第16章,保羅卻列舉了將近40位背景各異的人,其中有男有女,也有奴隸、猶太人和外邦人。這些人都個別以不同的方式,對初代教會的建立貢獻一己之力。

顯然地,保羅非但沒有將他們視為教會中的次等成員,反倒給予最高的敬意,並且提到他們在使徒中深受敬重(7節),當得稱讚,因他們事奉耶穌。

許多人都覺得自己太過平凡,不可能成為教會的領袖。但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能用所擁有的恩賜來服事和幫助人。讓我們靠著上帝的大能,善用自己的恩賜榮耀祂吧!

— 陳鍾華

作為基督身體的一分子,為何你不該妄自菲薄呢?
在你的教會中,你可以用什麼方式去服事人呢?


別忘了,我們是基督身體中重要的一分子!



全年讀經:
以賽亞書59-61章;帖撒羅尼迦後書3章


靈命日糧 : 剛柔並濟

讀經: 約翰福音8章1-11節


你們中間誰是沒有罪的,誰就可以先拿石頭打她。-約翰福音8章7節


美國詩人卡爾.桑德堡(Carl Sandburg)曾如此描述美國前總統亞伯拉罕.林肯:「在人類歷史中少有這樣一位剛柔並濟的人,兼具剛強與柔和⋯⋯在他的意志和情感中,並存著看似矛盾的猛烈風暴與難以言喻的完美和平。」「剛柔並濟」道盡了林肯如何施行總統職權,同時又關切人們對爭取自由的渴望,致力於在兩者間取得平衡。

然而,縱觀古今中外,只有耶穌基督能在力量與溫柔、權能與憐憫之間,達到最完美的平衡。在約翰福音第8章,一群宗教領袖故意刁難耶穌,要看祂如何處置一個有罪的女人,耶穌便展現出了剛強與柔和。耶穌果斷地拒絕這群噬血暴徒的要求,讓他們將論斷的眼目轉回到他們自己身上,祂說:「你們中間誰是沒有罪的,誰就可以先拿石頭打她」(7節)。接著,祂流露出溫柔憐憫,對那女人說:「我也不定妳的罪,去吧!從此不要再犯罪了。」(11節)

在我們與人相處時,當努力效法耶穌的剛柔並濟,這可展現天父在我們身上的工作,使我們更像基督。在這個渴望溫柔憐憫和剛強正義的世界上,我們可以向世人彰顯上帝的剛柔並濟。

— 柯貝爾

基督有憐憫與公義,相比之下,
你是如何回應這破碎的世界?
你在哪方面需要上帝的幫助,使你能以剛柔並濟待人?


耶穌以憐憫和公義對待這失喪的世界。



全年讀經:
以賽亞書56-58章;帖撒羅尼迦後書2章


靈命日糧 : 讚美之時

讀經: 使徒行傳16章25-34節


監門立刻全開,眾囚犯的鎖鏈也都鬆開了。-使徒行傳16章26節


在2014年,年僅9歲的威利在自家前院遭人綁架。在綁匪開車四處兜轉的期間,威利一遍遍地唱著他最喜歡的讚美詩歌。在被綁架的三小時歷程中,綁匪一再喝令他保持安靜,但威利卻無視綁匪的命令,繼續唱詩歌讚美上帝。最後,綁匪竟然讓威利安然無恙地下車。後來,威利敘述這段經歷的時候,他說,當他感到信心戰勝恐懼時,綁匪似乎因為這首詩歌而感到焦慮不安。

威利面對危急狀況的反應,讓我聯想到保羅和西拉的經歷。在被施以杖刑且被關進監牢之後,他們就「禱告唱詩讚美上帝,眾囚犯也側耳而聽。忽然地大震動,甚至監牢的地基都搖動了,監門立刻全開,眾囚犯的鎖鏈也都鬆開了」(使徒行傳16章25-26節)。

當獄卒親眼目睹保羅和西拉所信的上帝施展大能,便相信這位上帝,甚至他和他全家人都領受了洗禮(27-34節)。那一夜,藉著讚美上帝,各人身上或心靈的鎖鏈都被斷開了。

我們也許不會像保羅、西拉,或像威利那樣,經歷明顯或戲劇性的拯救,但我們知道,上帝會回應祂子民的讚美!當上帝運行做工時,祂會斷開一切鎖鏈。

— 葉芮敏

保羅和西拉在患難中向上帝禱告,你可從中學到什麼?
當你面臨困境時,如何應用這些原則呢?


[上帝]是聖潔的,是用以色列的讚美為寶座的。–詩篇22篇3節



全年讀經:
以賽亞書53-55章;帖撒羅尼迦後書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