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惡性循環

讀經: 箴言7章10-27節


她的家是在陰間之路,下到死亡之宮。-箴言7章27節


海洛英成癮絕對是個悲劇。吸毒者會產生耐藥性,每次都需要更大的劑量才能達到快感,很快地他們所攝取的劑量便足以致命。上癮者若得知有人死於吸食濃度過高的海洛英,第一個反應或許不是恐懼,而是「我可以在哪裡找到這樣的海洛英?」

魯益師在《地獄來鴻》中提醒讀者要小心這種惡性循環,他以豐富的想像力描寫了魔鬼的誘惑伎倆。魔鬼會先讓人感到快樂,而且儘可能是合乎上帝心意的快樂,但享受快樂的方式卻是上帝所禁止的。一旦人們上鉤了,魔鬼就會減少一點愉悅感,誘發人想要得到更多。這種不斷減少的愉悅感,讓人不斷地想要得到更多,一直到最後,魔鬼得著那人的靈魂,而那人卻一無所得。

箴言7章用這種惡性循環來形容性犯罪的誘惑。性關係本是上帝所賜的禮物,但在婚姻關係以外尋求性滿足,就像是「牛往宰殺之地」(22節)。許多看似堅強的人,因追求不當的快感而毀了一生。因此我們要「留心」,我們的心「不可偏向[錯誤]的道」(24-25節)。罪很誘人也容易讓人上癮,但結局卻是死亡(27節)。要遠離罪的引誘,就必須倚靠上帝的能力,在祂裡面我們能得著真正的喜樂和滿足。

— 韋陌格

想瞭解成癮問題,可上網閱讀探索叢書《欲罷不能時》。
traditional-odb.org/ds/when-we-just-cant-stop/


你曾在何時何地面對試探呢?如何尋求上帝的智慧和幫助遠離誘惑?



全年讀經:
詩篇49-50篇;羅馬書1章


靈命日糧 : 為主辛勤苦幹

讀經: 希伯來書6章9-12節


我們願你們各人都顯出這樣的殷勤,……一直到底。-希伯來書6章11節


威廉·克理(William Carey,1761-1834年)在英國的鄉村長大,同鄉的人可能都想不到他日後會有如此成就,甚至被譽為「近代宣教士之父」。克理的雙親皆為織布工,他自己則是個鞋匠,也曾當過短期的教師,並自學希臘文、希伯來文和拉丁文。多年後,他實現了去印度宣教的夢想,但卻面對極大的困難。他的兒子離世,妻子因受打擊而精神失常,而他服事多年的民眾對福音依然冷淡。

在如此艱難的環境中,為何克理還能將整本聖經翻譯成6種語言,並將部分聖經譯為另外29種語言呢?他說:「我可以辛勤苦幹,只要有明確的目標我就會堅持到底。」不論遭遇何種試煉,他總是忠心地事奉上帝。

忠心服事基督,正是希伯來書的作者對信徒的勸勉。他呼籲讀者,要使上帝得榮耀就不可「懈怠」(希伯來書6章12節),而是要殷勤(11節)。他重申上帝並沒有忘記他們所做的工,以及他們為祂的名所表現的愛心(10節)。

威廉·克理在晚年時回顧上帝如何持續供應他的需要,他說:「上帝的應許絕不落空,因此我事奉祂也不能失職。」願上帝加添力量給我們,讓我們能天天忠心服事祂。

— 潘艾梅

上帝啊,無論我們是在高峰或低谷,
求祢讓我一生天天跟隨祢!
求祢讓我確信,祢時刻與我同在。


上帝如何幫助你繼續服事祂?你如何激勵灰心的人起來服事主?



全年讀經:
詩篇46-48篇;使徒行傳28章


靈命日糧 : 在職訓練

讀經: 馬太福音16章21-28節


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馬太福音16章18節


巴西一間公司的經理要大廈所有的清潔人員都提交書面報告,因為她想要知道每天誰負責清理了哪些房間,哪些房間尚未清掃,以及打掃每個房間需要多少時間。一週後,她才收到這些理應每天都呈上的書面報告,而且並不完整。

這位經理調查後,才發現大部分的清潔員都不識字。她大可辭掉他們,但她卻為他們安排了識字班。五個月後,每個人都有基本的閱讀能力,且能繼續工作。

上帝經常使用我們的缺點或不足,成為裝備我們的機會,使我們能繼續為祂作工。在彼得的一生中,他經常犯錯也經驗不足。他試著在水面上行走,卻信心動搖;他不確定耶穌是否應該納丁稅(馬太福音17章24-27節);當基督預言,祂將被釘十架及第三日復活,彼得卻拒絕接受(16章21-23節)。耶穌透過這些事情讓彼得更加明白,耶穌就是上帝所應許的彌賽亞(16節)。彼得從這些事件中學習並領受耶穌的教導,使他日後得以建立初代教會(18節)。

倘若你今天因失敗而氣餒,別忘了耶穌可以藉此教導你並裝備你,使你更有效地服事祂。即使彼得有缺點,耶穌仍繼續與他同工,同樣地祂也能使用我們繼續建造祂的國度,直至祂再臨。

— 史珍妮

主啊,祢可以藉由任何事讓我更深地認識祢。
即使我失敗跌倒,仍求祢顯明祢的榮耀。


上帝如何用你的缺乏來裝備你,引導你去服事祂?



全年讀經:
詩篇43-45篇;使徒行傳27章27-44節


靈命日糧 : 使人和睦

讀經: 馬太福音5章9、13-16節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馬太福音5章9節


在紀錄片《見聞者:溫德爾·貝瑞》中,作者貝瑞(Berry)以離異來形容這個世界的狀態,人與人,人與歷史、與土地離異了。原本應該完整結合的事物,已經變得支離破碎。當有人問他該如何回應這令人難過的景況時,貝瑞說:「我們無法把所有的事物結合為一體,但能將兩樣事物結合在一起。」也就是說,我們可以使兩件破碎分離的事物再次合而為一。

耶穌告訴我們:「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馬太福音5章9節)。使人和睦就是帶來平安(希伯來語shalom),意思是讓世界恢復原本的樣貌。有位神學家將平安形容為「萬物繁盛、整全,一片欣欣向榮……是萬物應有的樣貌」。也就是說,平安是使破碎的變成完整。讓我們跟隨耶穌的帶領,致力於恢復萬事萬物的原貌。正如祂呼召我們使人和睦,成為「世上的鹽」和「世上的光」(13-14節)。

在這支離破碎的世上,我們有許多機會讓人和睦,當面對這些景況時,我們當勇於參與而非置之不理。讓我們倚靠上帝的大能,使友誼不致消逝,使陷入困境的鄰居不致憂愁焦急,也不再抱持冷漠、疏離的態度。讓我們細心留意四周,相信上帝會賜下智慧和能力,讓我們能使人和睦。

— 郭惟恩

上帝啊,在我周圍有很多人面臨破碎的景況,
求祢引導我,讓我知道該從哪裡著手。


環顧周遭,你可以幫忙修復哪些破碎的關係?



全年讀經:
詩篇40-42篇;使徒行傳27章1-26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