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命日糧 : 別氣餒
讀經:
我們行善,不可喪志;若不灰心,到了時候就要收成。—加拉太書6章9節
疲憊不堪。這是偉翔從事這份新的工作九個月之後的感受。身為基督徒,他在解決問題和領導工作上,都盡力想遵循上帝的原則。可惜與人有關的問題層出不窮,整個組織也似乎停滯不前,這讓偉翔很氣餒,一度想要放棄。
或許你也像偉翔一樣,覺得身心疲累。雖然知道該怎樣做才對,但精神和體力卻已耗盡,無法再繼續努力。千萬別氣餒!使徒保羅鼓勵我們:「我們行善,不可喪志;若不灰心,到了時候就要收成」(加拉太書6章9節)。在這裡保羅用農夫做比喻,而正如每一位農夫都知道的,撒種本來就是一項艱苦的工作。
「順著聖靈撒種」(8節)同樣是艱苦的工作。基督徒想要順從聖靈的帶領,過一個榮耀上帝的生活,也會有筋疲力盡、勇氣全消的時候。但若我們能緊抓住上帝的應許,就能迎接收成的時刻。我們所收取的乃是「永生」(8節,見約翰福音17章3節),也就是當基督再來時,會獲得上帝所賜豐盛的福分,同時在今生,會擁有因認識基督而得的信心與喜樂。我們會在適當的時候有所收成,這個時間並非取決於季節或氣候,而是那一位完美的上帝按祂的旨意而定。讓我們靠著上帝的大能繼續撒種,直到收成的時候。
— 謝葆芳
你要如何抓緊「到了時候就要收成」的應許?
親愛的天父,求祢幫助我不要氣餒,堅持行善。
靈命日糧 : 容易和艱難
讀經:
上帝說:「恐怕百姓遇見打仗後悔,就回埃及去。」—出埃及記13章17節
馬克是一名年輕有為的牧者。某天早晨,他的兒子歐文與他一起踢球時,突然倒地身亡。馬克痛失愛子、悲不自勝,但這樣的傷痛使他成為更具有憐憫心懷的牧師。我也和馬克一同哀傷,在我看來,他所遭遇的試煉似乎闡述了美國牧師陶恕的見解:「上帝若沒有深深地傷害過一個人,可能就很難大大地賜福他。」此言恐怕不假。
但這麼說或許過於簡單。從以色列人出埃及的經歷,我們可以認識到上帝行事的複雜性。在離開埃及時,上帝帶領這個年輕的國家走一條較輕鬆的道路,祂說:「恐怕百姓遇見打仗後悔,就回埃及去」(出埃及記13章17節)。但在幾節經文之後,上帝卻要摩西帶領百姓原路折返,這樣法老就會集結軍隊攻打他們(14章1-4節)。後來法老果真追趕他們,以色列人「就甚懼怕,向耶和華哀求」(10節)。摩西訓斥他們:「耶和華必為你們爭戰,你們只管靜默,不要做聲。」(14節)
上帝用輕鬆和艱辛的道路來使祂的子民成長,並為祂帶來榮耀。上帝應許:「我便在法老和他全軍身上得榮耀,埃及人就知道我是耶和華」(4節)。對以色列人或是我們來說,都是如此。上帝透過一次次容易或艱難的試驗,建立我們的信心。願我們在順境時,靠主得安歇;在逆境時,讓祂帶領你繼續前行。
— 韋陌格
上帝為何要讓人經歷容易和艱難的試煉?
親愛的耶穌,無論面對何種試煉,我有了祢便已足夠。
靈命日糧 : 新的開始
讀經:
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羅馬書5章8節
「你的罪也使耶穌被釘十字架嗎?」荷蘭畫家林布蘭於1633年的畫作《豎起十字架》,似乎提出了這個問題。在畫中,耶穌位於正中央,祂的十字架正要被舉起放置。抬十字架的有四個人,但在耶穌周圍的光線中,有一個人特別顯眼。他的衣著與眾不同,身穿林布蘭當代風格的服飾,戴著林布蘭經常戴的帽子。仔細觀察這人的臉,就會發現林布蘭將自己融入畫中,彷彿在說:「我的罪也導致耶穌受死。」
但還有另一個人物也很突出。這人騎在馬背上,似乎直視著你。有些人認為這是林布蘭再次入畫,以一種心領神會的眼神注視著所有看畫的人,似乎在問:「你不也在這裡嗎?」
使徒保羅看見自己就在那裡,你我也同樣在那裡,因耶穌也為我們受難、受死。在羅馬書5章10節,使徒保羅將自己和我們稱為上帝的「仇敵」。然而,即便我們的罪導致耶穌受死,祂的死卻使我們與上帝和好:「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上帝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8節)
我們與林布蘭、使徒保羅一樣,都是需要被赦免的罪人。透過耶穌被釘十架,祂為我們成就了我們永遠無法為自己做成的事,並且滿足我們最深的需要:與上帝有一個新的開始。
— 龐雅各
今天,你如何成為祂的朋友?
親愛的耶穌,感謝祢因為愛我而為我捨命。
請幫助我,今天活在祢的愛裡。
耶穌宣告祂是世人的救主,是生命的泉源。我們要如何回應祂?
全年讀經:
靈命日糧 : 與上帝同行
讀經:
以諾與上帝同行。—創世記5章24節
多年來,健康專家一直強調跑步對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性。但最近的科學研究顯示,每天步行也有益於身體健康。根據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的研究指出:「每天步行至少八千步的成年人,與每天只步行四千步的成年人相比,在接下來的十年裡,死亡風險更低。」走路顯然對我們有益處。
在整本聖經中,「行走」常被用來象徵與上帝交流。從創世記第3章,我們可以想像上帝常在「天起了涼風」時,與亞當和夏娃同行(8節)。創世記第5章講述了以諾的故事,他忠心地「與上帝同行三百年」(22節),直到有一天,以諾一如既往地與上帝同行時,直接被上帝接到祂那裡(24節)。在創世記第17章,上帝與亞伯蘭重新立約時,吩咐亞伯蘭在祂面前「行走」(1節,和合本修訂版)。雅各在離世前,將上帝形容為他的牧人,並提及他的祖先忠心「事奉」上帝,這事奉就有行走的意思(48章15節)。在新約聖經,保羅吩咐我們要「順著聖靈而行」(加拉太書5章16節)。
就像在創世記中的以諾和以色列的祖先一樣,我們也可以天天與上帝同行。藉著將生命的主權交給耶穌並接受聖靈的引導,我們就能與上帝同行。這才是真正的健康之道。
與上帝同行之路,你走得怎麼樣?
— 陸明德
當你反思今天的經文時,你會如何謹守遵行?
天父,我曾順從自己的心意而選擇不與祢同行,
求祢赦免我,幫助我天天與祢同步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