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隱藏傷痛

讀經: 希伯來書4章12-13節


上帝的道……連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希伯來書4章12節


某次我到一間教會證道,分享如何將自己的傷痛誠實地帶到上帝面前,接受祂的醫治。那間教會的牧師在做結束禱告之前,站在會堂中間的走道上,深深地注視會眾的眼睛,說:「我身為你們的牧師,可以在週間探訪你們,傾聽令你們傷痛心碎的經歷。然而,在主日敬拜中,我卻看到你們隱藏自己的痛苦,這真令我感到難過。」

看到這些人隱藏上帝要醫治的傷痛,我為他們感到難過。其實耶穌早已知道我們的心思意念,希伯來書的作者將上帝的道描述為是活的、是有功效的。許多人將這個「道」理解為聖經,其實不止於此:耶穌更是上帝活著長存的道,能辨明我們的思想和意念,並愛著我們。

耶穌為我們捨命,讓我們隨時能夠來到上帝的施恩座前與祂親近。雖然我們都知道,把自己所有的事告訴每一個人並不明智。但我們也知道,上帝希望祂的教會能讓心靈破碎但已蒙赦免的基督徒,能坦然地彼此分擔和扶持。在教會裡,我們「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加拉太書6章2節) 。

你今天想要向人隱藏什麼?你是否也試圖躲避上帝呢?上帝透過耶穌看我們,並愛著我們。我們願意向祂坦誠嗎?

— 莫麗莎

你會鄭重考慮讓誰來分擔你的重擔呢?


上帝以慈父的眼光看顧我們。



全年讀經:
詩篇10-12篇;使徒行傳19章1-20節


靈命日糧 : 祂曉得

讀經: 詩篇139篇1-14節


耶和華啊,祢已經鑒察我、認識我。我坐下,我起來,祢都曉得。-詩篇139篇1-2節


在非洲生活時,一天晚上,當我開車準備回到160公里以外的村莊時,上帝曉得我的狀況嗎?按我當時的景況而言,實在很難說。那時,我發高燒,頭痛欲裂。我祈求說:「主啊,我知道祢和我同在,但我真的很痛苦!」

因為疲憊無力,我在一個小村莊附近停車休息。十分鐘後,我聽到有人問我說:「你好!你需要幫助嗎?」原來是那個村莊的村民。有他們作伴,我感覺好多了。他們還告訴我村莊的名字,其意思竟然是「這位君王曉得我的事」!令我十分訝異。過去我雖常經過這裡,但我從未稍作停留。這一次,主用這個村莊的名稱提醒我,縱然我身體不適且又獨自開車行駛,但這位君王確實與我同在。受到鼓舞後,我就繼續開車前往最靠近的診所。

無論我們在哪裡,處在何種情況,上帝都完全瞭解我們的日常瑣事(詩篇139篇1-4、7-12節)。祂不會離棄我們,也不會忘記我們,更不會因忙碌而忽略了我們。即使我們犯了錯或陷入困境,有如在「黑暗」和「黑夜」中(11-12節),祂依然與我們同在。這個真理帶給了我們希望和確據,使我們可以讚美這位主,因祂細心地創造我們,並要引導你我走人生的路程(14節)。

— 戴勞倫

主啊,謝謝祢,祢總是知道我在哪裡、狀況如何。
主啊,祢深知我,我感謝祢,因我可以信賴祢的確關心我。


不管我們在哪裡,面對何事,上帝都曉得。



全年讀經:
詩篇7-9篇;使徒行傳18章


靈命日糧 : 定心丸

讀經: 以賽亞書51章12-16節


惟有我,是安慰你們的。-以賽亞書51章12節


你是否事事都擔憂呢?我是。我幾乎每天都在焦慮中,大事小事我都擔心。有時候,我似乎擔心所有的事。在青少年時期,我就曾因父母遲了四個小時回家而打電話報警。

聖經一再告訴我們無須懼怕。因為上帝的良善和能力,又因祂差派耶穌為我們而死,還有祂的聖靈引導我們,所以我們的生命不再受恐懼的轄制。雖然我們會遇到困難,但上帝已經應許會與我們同在。

每當我感到恐懼時,總是能從以賽亞書51章12-16節得到極大的幫助。在這段經文中,上帝提醒祂那些忍受巨大痛苦的子民,祂仍然與他們同在。只有祂令人得安慰的同在,才是確實可靠的。不管環境看似多麼艱難,祂仍透過先知以賽亞告訴他們:「惟有我,是安慰你們的。」(12節)

我甚愛這個應許!這短短的九個字已成為我心靈深處穩定情緒的定心丸。當生活面對極大的壓力,或當我「整天害怕」(13節)感到壓抑沉悶時,我就會抓住這個應許。透過這段經文,上帝提醒我不要只看自己的恐懼,而是憑信心仰望「鋪張諸天」的那位上帝(13節),祂已應許要安慰我們。

— 何安德

主啊,有時我們在生活中所面對的看來如此巨大。
但祢更是至高至大的主!當我們恐懼時,
求祢讓我們能堅信祢必賜下安慰的應許。
當我們信靠祢時,求祢讓我們能經歷祢慈愛的供應。


上帝安慰的同在能勝過我們的恐懼。



全年讀經:
詩篇4-6篇;使徒行傳17章16-34節


靈命日糧 : 同是異鄉人

讀經: 利未記19章1-9、33-34節


若有外人在你們國中和你同居,就不可欺負他。……並要愛他如己,因為你們在埃及地也作過寄居的。-利未記19章33-34節


我和丈夫為了能與小姑相互照應而搬到西雅圖,起初我們還不知道要在何處謀生與落腳。一間當地的教會幫我們找到了一棟有很多房間可供分租的房子。我們可以住其中一間,並將其他的房間分租給國際學生。接下來的三年,我們這兩個異鄉人接待了許多異鄉客,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分享我們的居所與膳食。每週五晚上,我和這些國際學生會在家中舉行查經聚會,一起款待更多的異鄉客。

上帝的子民知道遠離家園的滋味。因為以色列民就曾在埃及當過異鄉客,還淪為奴隸,達數百年之久。利未記19章不僅提到「當孝敬父母」及「不可偷盜」(3、11節)這些耳熟能詳的教導,上帝還提醒祂的子民,要能將心比心地關顧異鄉客,因為他們深知身為異鄉客心中的恐懼(33-34節)。

雖然,並非所有跟隨上帝的人都有離鄉背井的經歷,但卻都知悉在世上為「客旅」的感受(彼得前書2章11節) 。因我們最終所嚮往的乃是天國,所以在世上儼然是個異鄉人。上帝要我們建立一個好客的群體,我們原本都是異鄉人,祂要我們帶領異鄉客進入上帝的家中。我和丈夫在西雅圖受到了殷勤的款待,也讓我們學習如此接待人。這是身為上帝家中的一員應盡的責任(羅馬書12章13節) 。

— 畢愛敏




今天我可以款待誰呢?



全年讀經:
詩篇1-3篇;使徒行傳17章1-15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