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屏息凝望

讀經: 路加福音23章44-49節


你們要觀看,有像這臨到我的痛苦沒有?-耶利米哀歌1章12節


墨西哥作曲家蘇呂便(Rubén Sotelo)所寫的詩歌《凝望祂》,描述十字架上的耶穌。他要我們屏息凝望耶穌,因為十字架上耶穌所體現的愛實在無法言喻。我們憑著信心,可從福音書中想像當時的情景,我們可以想像十字架、鮮血、巨釘及痛苦。

當耶穌斷氣後,「聚集觀看的眾人見了這所成的事,都捶著胸回去了」(路加福音23章48節),其他的人「遠遠地站著看這些事」(49節),他們全都屏息凝望。只有一名百夫長說:「這真是個義人。」(47節)

人們寫下許多詩詞傳頌這無與倫比的愛。在這事的多年前,耶路撒冷慘遭毀壞之後,耶利米寫道:「所有過路的人啊!你們毫不在意嗎?」(耶利米哀歌1章12節,新譯本)他要民眾仔細觀看、凝想,因他認為耶路撒冷遭受了莫大的苦難。然而,又有什麼能比得上耶穌所受的苦難呢?

我們都是十字架下的過路人,但我們是否看見耶穌的大愛呢?在這個復活節,當言詞及詩歌不足以表達我們對上帝的感恩,或未能述盡上帝的慈愛時,不妨花點時間安靜默想耶穌的捨身受死,並從我們的內心深處向祂獻上敬拜。

— 歐凱拉

親愛的耶穌,當我舉目凝望祢的十架,
對於祢的捨命、犧牲,我無法用言語表達對祢的感恩,
只能深深感謝祢的愛。


仰望十架,俯首敬拜。



全年讀經:
士師記4-6章;路加福音4章31-44節


靈命日糧 : 讓萬物生長

讀經: 馬可福音4章26-29節


可見栽種的算不得什麼,澆灌的也算不得什麼,只在那叫他生長的上帝。-哥林多前書3章7節


一天,我發現屋前車道的右邊多了一撮嫩綠的鮮黃,細看原來是六株黃色的水仙花,從兩塊大石頭的夾縫中探出頭來,輕姿漫舞。我從沒在此播種,更別說施肥或特意澆灌,所以這些凌波仙子如何會萌芽生長,始終令我大惑不解。

耶穌在撒種的比喻中,揭示了屬靈成長的奧祕。祂將上帝的國度比作農夫撒種的情形(馬可福音4章26節)。撒種的農夫可能已為田地做好完全準備,只是如耶穌所說,農夫天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種子就在他不知不覺中漸漸發芽長大(27-28節)。農夫因收成而獲益(29節),但能有所收成並不在乎他做了些什麼,也不在乎他是否瞭解植物在土壤下如何發芽生長。

耶穌在這個比喻中提到種子的成熟結粒,正好像在我家車道旁綻放的水仙,因著上帝使萬物生長的權能,照上帝所定的時間發芽生長。當我們在等候主再來的期間,無論是我們個人的靈命成長,或是擴展上帝教會的計畫,都不在於我們的能力,或是否瞭解上帝的計畫,這全在於上帝奇妙的作為。然而,上帝仍然邀請我們去認識、事奉及讚美祂,收穫祂在我們生命中栽培成熟的屬靈果實。

— 鄧書琪

主,感謝祢使我們在靈裡成長,
又讓我們在祢國度拓展時,能服事祢的子民。


上帝子民的增長及國度拓展,都是上帝的作為,當將榮耀歸給祂。



全年讀經:
士師記1-3章;路加福音4章1-30節


靈命日糧 : 活著的真義

讀經: 路加福音12章22-34節


你們要謹慎自守,免去一切的貪心,因為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豐富。-路加福音12章15節


最近,我瀏覽了一些財務指南的書,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雖然這些書大多有好的建議,但都暗示節省開支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以後能有富裕的生活。然而,有一本書提供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見解,認為生活簡樸是富足生活的要素。若你需要更多或更好的物資才能感到快樂,便如書中所說:「你錯失了活著的真義。」

這番真知灼見令我想起,有一個人求耶穌吩咐他的兄長和他分家產時,耶穌沒有同情那人,還駁回他的請求,並且嚴厲地警誡眾人要免去「一切的貪心,因為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豐富」(路加福音12章14-15節)。隨後,耶穌講述一個財主如何計畫積蓄他的莊稼,好享受奢華的生活。這是典型的第一世紀退休計畫,但結局令人震驚。當夜財主就去世了,他的萬貫家財對他根本毫無意義(16-20節)。

雖然我們要有智慧地使用所擁有的,但耶穌的話語提醒我們應省察自己的動機。我們要專心尋求上帝的國,更認識祂,樂意服事人,而不是專為自己的未來打算(29-31節)。當我們為祂而活並無私地與人分享,我們此刻就能與祂同在,享受富足的人生,活在生命充滿意義的國度中(32-34節)。

— 白茉妮

主,感謝祢一切豐富的供應,求祢教導我們,
懂得如何享受祢所賞賜的一切,並與他人分享。
求祢幫助我們能完全倚靠祢。


我們現在就可以在上帝國度中,享受富足的人生。



全年讀經:
約書亞記22-24章;路加福音3章


靈命日糧 : 這人是誰?

讀經: 路加福音19章28-40節


奉主名來的王是應當稱頌的!-路加福音19章38節


想像一下,你站在人頭攢動、塵土飛揚的道路上。你身後的婦人踮起腳尖,想看看前方來的人是誰。在遠處,你瞥見有一個人騎著驢子前來。當祂越來越靠近,群眾開始把外套脫下鋪在地上。你突然聽到樹木斷裂的聲音,有人正砍下棕櫚樹枝,並把樹枝鋪在驢子前行的路上。

耶穌被釘十字架的前幾天,祂進入耶路撒冷,受到眾人熱情地迎接。眾門徒因所見過的一切神蹟而歡樂,大聲讚美上帝(路加福音19章37節),他們圍繞著耶穌並且說:「奉主名來的王是應當稱頌的!」(38節)眾人對耶穌的熱情擁戴,影響了耶路撒冷當地的人民。當耶穌進了耶路撒冷,全城都驚動了,人們問:「這人是誰?」(馬太福音21章10節)

今天,大家仍然很好奇,耶穌到底是誰?也許,我們無法為祂在路上鋪棕櫚枝,或是親自到祂面前讚美祂,但我們仍然可以榮耀祂,就如我們能述說祂奇妙的作為,幫助有需要的人,為信仰忍受辱罵,以及彼此切實相愛。而且,我們也必須隨時準備好回答人們的問題:「耶穌是誰?」

— 史珍妮

主啊,願我的言行舉止,
表達出我對祢的認識。
願別人在我身上看見祢,並且認識祢。


當我們活出上帝兒女的樣式,便榮耀上帝的名。



全年讀經:
約書亞記19-21章;路加福音2章25-52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