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ODB_271124

靈命日糧 : 基督的光

讀經:

約翰一書1章5-7節


上帝就是光。—約翰一書1章5節


在2011年密西根州的海蘭帕克市的路燈被關掉後,另一個光源──太陽能便開始受到重視。這個經濟景況不佳的城市因缺乏經費而無法支付公共設施的電費,於是電力公司關閉路燈,並拆除1,400支燈柱上的燈泡。這讓當地居民處於黑暗和危險之中,一位居民告訴記者﹕「你看,現在有幾個孩子正在上學的路上,沒有路燈,他們只好冒險走在街上。」

但人們成立了一個非營利機構,在海蘭帕克市安裝太陽能路燈,這樣的情況就大有改善。透過眾人的合作,這一個人道主義機構為海蘭帕克市節省龐大的電費,同時也提供居民所需要的光源。

在我們的信仰旅程中,那可靠的光源就是上帝的兒子耶穌。正如使徒約翰寫道﹕「上帝就是光,在祂毫無黑暗!」(約翰一書1章5節)約翰還進一步指出:「我們若在光明中行,如同上帝在光明中,就彼此相交,祂兒子耶穌的血也洗淨我們一切的罪。」(7節)

耶穌親自宣稱﹕「我是世界的光。跟從我的,就不在黑暗裡走,必要得著生命的光」(約翰福音8章12節)。有上帝所賜的聖靈引導我們所走的每一步,我們就絕不會在黑暗中行走,祂的光芒始終熠熠生輝。

— 雷翠霞

你生命中曾有哪些黑暗的角落被耶穌的光照亮?
今天,你能向誰講述耶穌?

親愛的上帝,願祢的光照亮我生命的每個角落。



全年讀經:
以西結書30-32章;彼得前書4章


ODB_261124

靈命日糧 : 與上帝同工

讀經:

馬可福音6章35-44節


你們給他們吃吧!—馬可福音6章37節


我朋友和她丈夫一直面對不孕的問題,於是醫生建議她接受一個醫療手術,但我朋友卻猶豫不決。她說﹕「難道祈禱無法解決不孕的問題,我真的需要動手術嗎?」我朋友想要清楚知道,人類的行動在上帝的工作中有什麼作用。

從耶穌使五千人吃飽的神蹟,可以幫助我們找到答案(馬可福音6章35-44節)。我們或許都知道故事的結局:五個餅和兩條魚就很奇妙地讓五千人吃飽了(42節)。但我們應留意是誰負責餵飽群眾?是門徒(37節)。是誰找到食物?是門徒(38節)。是誰分發、收拾這些食物?是門徒(39-43節)。耶穌對門徒說﹕「你們給他們吃吧!」(37節)耶穌施行了神蹟,而門徒以行動配合。

豐收固然是出於上帝的恩典(詩篇65篇9-10節),但農夫必須辛勤耕耘。耶穌告訴彼得「下網打魚」,彼得就必須撒網(路加福音5章4-6節)。即使沒有我們,上帝當然還是會滋潤大地、施行神蹟,但祂通常會選擇與人同工。

我朋友最終完成了手術,後來成功受孕。雖然這不是經歷神蹟的公式,但對我和我朋友來說,這讓我們領悟到:上帝常常透過祂賜給人類的方法,來成就祂的奇妙作為。

— 霍薛頓

你在什麼時候會只想祈禱而不願行動?
現在上帝正呼召你去做些什麼?

親愛的上帝,感謝祢讓我參與祢奇妙的工作,
請使用我手中的一切行出祢奇妙的作為。



全年讀經:
以西結書27-29章;彼得前書3章


ODB_251124

靈命日糧 : 磨難與感恩

讀經:

詩篇100篇


當稱謝進入祂的門,當讚美進入祂的院;當感謝祂,稱頌祂的名。—詩篇100篇4節


我一直很關心一位作家朋友,並為她祈禱,她常在網路上與人分享她的抗癌歷程。她時而分享身體的疼痛和面對的挑戰,時而分享代禱事項,其中提到某些聖經經文,也同時表達對上帝的讚美和感謝。無論她是在醫院等待治療,還是在家裡因掉髮而戴著頭巾,她那勇敢的笑容總是讓我們得到激勵。在每一個磨難中,她都不忘鼓勵別人在深陷困境時,依然要信靠上帝。

當我們遭遇患難時,或許很難找到理由去感謝、讚美上帝。然而,詩篇100篇給了我們理由,讓我們在困境中仍能喜樂地讚美上帝。詩人說﹕「你們當曉得耶和華是上帝。我們是祂造的,也是屬祂的;我們是祂的民,也是祂草場的羊」(3節);「因為耶和華本為善,祂的慈愛存到永遠,祂的信實直到萬代!」(5節)

無論我們遇到什麼考驗,我們都可以得到安慰,因為我們知道上帝靠近傷心的人(34篇18節)。我們花越多時間禱告、閱讀聖經,就越能以「稱謝進入祂的門」,以「讚美進入祂的院」,並「感謝祂,稱頌祂的名」(100篇4節)。我們能「向耶和華歡呼」(1節),尤其在你我身處困境時,更當如此,因為我們的上帝信實可靠!

— 高言曦

有什麼事值得你感恩?
你現在能為什麼事讚美上帝?

親愛的上帝,求祢幫助我在磨難中仍能讚美祢。



全年讀經:
以西結書24-26章;彼得前書2章


ODB_241124

靈命日糧 : 改變性格

讀經:

彼得後書1章3-11節


你們要分外地殷勤。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彼得後書1章5節


在多米尼克.布胡爾斯(Dominique Bouhours)彌留之際,他的家人都聚集在他床邊。據說,這位十七世紀法國文法學家在嚥下最後一口氣時說:「我快要死了,或說我即將死了,這兩種說法都是正確的。」誰會在臨終時還關心文法的問題呢?恐怕只有一生鑽研語法的人才會如此。

當我們步入老年時,性格已大致定型。我們的選擇會經年累月地形成好習慣或壞習慣,至終鑄成性格。我們的選擇決定我們成為怎樣的人。

當我們年輕、性格尚未定型時,較易培養敬虔的習慣。彼得敦促說:「你們要分外地殷勤。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有了德行,又要加上知識;有了知識,又要加上節制;有了節制,又要加上忍耐;有了忍耐,又要加上虔敬;有了虔敬,又要加上愛弟兄的心;有了愛弟兄的心,又要加上愛眾人的心」(彼得後書1章5-7節)。培養這些特質,你我就能「豐豐富富地得以進入我們主救主耶穌基督永遠的國」(11節)。

彼得列出的哪些特質在你身上最為顯著?你仍需特別培養哪些特質?我們無法真正改變自己的性格,但耶穌能夠。你可以求祂改變你、賜給你力量。這也許是一個緩慢而艱辛的過程,但耶穌必供應我們所需的一切。懇求祂改變你的性格,你就可以越來越像祂。

— 韋陌格

你最想改變自己的哪一種性格?
你要如何尋求上帝的力量和供應,開始改變自己?

親愛的耶穌,求祢使我更像祢,讓別人能藉著我看見祢。



全年讀經:
以西結書22-23章;彼得前書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