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著名的微笑

讀經: 詩篇28篇6-9節


義人的盼望必得喜樂。-箴言10章28節


我和妻子參觀了巴黎的羅浮宮之後,我撥電話給11歲的孫女愛蒂。當我告訴她我們看了達文西最有名的畫作《蒙娜麗莎》時,她問我:「她在微笑嗎?」

這不正是一直以來世人對這幅畫最大的疑問嗎?達文西於600多年前畫下這幅油畫,至今我們還是不知道,畫中的女主角到底是不是在微笑?雖然我們欣賞這幅畫朦朧的美,但始終無法確定她臉上的表情。

這幅畫吸引人之處或許就是「微笑」。但是,微笑很重要嗎?聖經是否也提到微笑呢?事實上,「微笑」在中文聖經裡不曾出現,聖經也沒有教導我們要微笑。但聖經卻教導我們一種可以帶來微笑的態度,那就是喜樂。這個詞在聖經中出現了127次,如大衛說:「凡投靠祢的,願他們喜樂,時常歡呼,因為祢護庇他們」(詩篇5篇11節);「祢已將我的哀哭變為跳舞,將我的麻衣脫去,給我披上喜樂」(30篇11節);「我的心必因耶和華誇耀;謙卑人聽見就要喜樂」(34篇2節);「求祢叫我遵行你的命令,因為這是我所喜樂的」(119篇35節)。

顯然地,上帝為我們成就的一切事足以令我們喜樂,也讓我們的臉上帶著微笑。

— 白德夫

親愛的上帝,祢是良善的天父,祢使我們微笑。
祢所賜的喜樂遠勝過這世上的快樂。
求祢讓我們藉著微笑,使人看見祢所賜的喜樂。


心中有盼望,臉上就有笑容。



全年讀經:
耶利米書32-33章;希伯來書1章


靈命日糧 : 有影響力

讀經: 詩篇13篇


耶和華啊,祢忘記我要到幾時呢?要到永遠嗎?……但我倚靠祢的慈愛。-詩篇13篇1、5節


第一次見到這小嬰孩時,我哭了。他睡在嬰兒床,看起來就像正常的新生兒,但我們知道他不會醒來,除非他到了耶穌的懷裡。

他堅持了好幾個月。後來,他的母親寄來一封令人心痛的電子郵件,告訴我們他過世了。她寫道:「這讓我心痛如絞。⋯⋯但上帝透過這小小的生命,將祂的愛刻在我們心裡,他的生命多有影響力啊!」

有影響力?她怎麼會這麼說?

這個寶貝的孩子讓他的家人和我們都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我們在任何事上都必須倚靠上帝,在苦難時更是如此。我們在痛苦中會看見上帝,這是個讓人覺得難受但又能得安慰的事實,上帝也曾經歷失去愛子的傷痛。

我們在最深的哀傷中,可以看看大衛的詩歌。他傾訴內心的悲痛,問道:「我心裡籌算,終日愁苦要到幾時呢?」(詩篇13篇2節)他還說:「使我眼目光明,免得我沉睡至死」(3節)。大衛雖然向上帝提出這些疑問,但他仍說:「但我倚靠祢的慈愛,我的心因祢的救恩快樂。」(5節)

唯有上帝能將我們最沉痛的苦難變得有意義。

— 葛庭墨

當危機臨到時,我要求告誰呢?當我面對悲傷與失望時,
我曾對上帝生氣嗎?我害怕向祂透露我真實的情緒嗎?
我曾向祂祈求真平安嗎?


上帝透過小小的生命帶來極大的影響。



全年讀經:
耶利米書30-31章;腓利門書


靈命日糧 : 成為無名氏

讀經: 羅馬書12章1-13節


愛弟兄,要彼此親熱。-羅馬書12章10節


我很喜愛一篇標題為《成為無名氏》的文章,這是簡.約倫(Jane Yolen)多年前登載在《作家》雜誌上的文章。她說,最好的作家,在內心深處會渴望成為一個無名氏,因為故事本身才是重點,而不是作家。

基督徒也是一樣,我們所傳講的福音才是重點,而不是我們自己。我們傳講的是救主耶穌,祂為我們流血捨命。讓我們和其他的信徒一起為耶穌而活,積極與他人分享基督的愛。

羅馬書12章3-21節告訴我們,基督徒彼此之間應以愛與謙卑的態度彼此相待。保羅說:「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要照上帝所分給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愛弟兄,要彼此親熱;恭敬人,要彼此推讓。」(3、10節)

我們若總以過去的成就為傲,便容易忽略他人的恩賜。傲慢會危害我們的未來。

施洗約翰謹記自己的使命就是為耶穌鋪路,所以他說:「祂必興旺,我必衰微。」(約翰福音3章30節)

這句話,也能成為我們每個人的座右銘。

— 麥大衛

主啊,我承認我還需要不斷地學習謙卑。
求祢讓我能更認識祢,好使我能以
正確的態度親近祢並與人互動。


謙卑在上帝面前,讓祂成為你的一切。-章伯斯



全年讀經:
耶利米書27-29章;提多書3章


靈命日糧 : 這是誰?

讀經: 馬可福音4章35-41節


他們就大大的懼怕,彼此說:「這到底是誰,連風和海也聽從祂了。」-馬可福音4章41節


記得在學生時代,只要聽到老師說:「請把書本都收起來,拿出紙和筆。」我就知道測試的時間到了。

在馬可福音4章,我們讀到了耶穌所經歷的一天。那一天,耶穌以在海邊教導眾人開始(1節),然後以在海上測試門徒為結束(35節)。耶穌在船上向眾人宣講信息,過後便乘著那艘船和門徒到對岸去。在航行中,耶穌因疲累而在船尾睡著了。這時海上忽然起了狂風(37節)。門徒們驚慌地搖醒耶穌說:「夫子!我們喪命,祢不顧嗎?」(38節)接著,神蹟發生了。先前,主耶穌在海邊告誡眾人要聆聽(3節),如今祂對著大自然的風暴,下達簡潔有力的命令:「住了吧!靜了吧!」(39節)

結果風浪聽從了耶穌,門徒在驚嘆之餘,彼此對問說:「這到底是誰?」(41節)這是個好問題,但門徒需經過一段時間才真正認識耶穌是上帝的兒子。今日,這種發自內心的真誠提問,以及切身的經歷,也同樣能讓人們明白,耶穌不僅是我們當聽從的導師,祂更是配得我們敬拜的上帝。

— 簡恩德

親愛的天父,感謝祢賜下祢的話語,
讓我們知道耶穌是祢的獨生愛子。
求祢幫助我能聆聽祢的話語,並相信祢凡事都掌權。


「夫子,祢無論往哪裡去,我要跟從祢。」-馬太福音8章19節



全年讀經:
耶利米書24-26章;提多書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