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讓我們跑完吧!

讀經: 傳道書4章9-12節


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若是跌倒,這人可以扶起他的同伴。-傳道書4章9-10節


在2016年里約奧運5,000公尺的賽跑中,有兩位運動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比賽進行到大約3,200公尺,紐西蘭選手妮基.漢布林(Nikki Hamblin)與美國選手艾比.達戈斯蒂諾(Abbey D’Agostino)碰撞跌倒。艾比雖然很快就站起來,但她卻停下腳步扶起妮基。這兩名跑者重新起跑不久之後,艾比就因為右腳在跌倒時受傷,而一拐一拐地前進。這時候,換成妮基停了下來,鼓勵她的夥伴完成賽跑。當艾比終於蹣跚地跨過終點線時,妮基在那裡等著擁抱她。如此互相鼓舞的畫面,多麼美好!

這件事讓我想起聖經中的一節經文:「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若是跌倒,這人可以扶起他的同伴;若是孤身跌倒,沒有別人扶起他來,這人就有禍了!」(傳道書4章9-10節)我們就好比參加屬靈賽跑的選手,我們需要彼此,也許還遠勝於此,因為我們並不是互相競爭的對手,而是隸屬同一隊伍的成員。有時是我們跌倒,需要同伴扶持;有時是藉由我們的代禱或陪伴,讓同伴得到鼓勵。

屬靈的賽跑不應孤單獨跑。上帝是否正帶領你成為別人生命中的妮基或艾比呢?讓我們回應聖靈的感動,與身邊的夥伴一同跑完這個賽程吧!

— 謝葆芳

親愛的主,謝謝祢讓我在人生旅程中,
有主內同伴扶助前行,求祢讓我也同樣能鼓勵同伴。


我們需要互相幫助,向著標竿直跑。



全年讀經:
傳道書4-6章;哥林多後書12章


靈命日糧 : 最好的福分

讀經: 詩篇73篇21-28節


我無論在什麼景況都可以知足,這是我已經學會了。……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秘訣。-腓立比書4章11-12節


小時候,我們兄弟常為了媽媽分的餡餅大小而爭吵不休:「他的那份比我的大!」

有一天,爸爸看到我們又在吵鬧不休,就拿起盤子,笑著對媽媽說:「請給我一份,一份和妳的愛一樣大的餡餅。」我和弟弟頓時目瞪口呆,看著媽媽切了一塊最大的餡餅,滿面微笑地遞給了爸爸。

我們若專注於別人擁有的東西,就很容易心生嫉妒。然而,上帝的話語能讓我們抬起雙眼,看看比世上一切更有價值的美福。詩人寫道:「耶和華是我的福分。我曾說,我要遵守祢的言語。我一心求過祢的恩」(詩篇119篇57-58節)。在聖靈的啟示下,詩人傳達一個真理:沒有什麼事比親近上帝更為重要。

世上有什麼福分能勝過這位慈愛無限的創造主呢?絕對沒有,世上一切都不足以和這位創造主相比,而且也沒有任何權勢能讓祂與我們分離。人的渴望盡屬虛空,或許有人能賺得全世界,卻仍免不了痛苦愁煩。然而,當上帝成為我們喜樂的泉源,我們便能得到真正的滿足。我們心中的空虛,唯有上帝能填滿。只有祂才能賜下你我所需要的平安。

— 龐雅各

親愛主,感謝祢,無人能像祢,滿足我一切所需。
我今永遠屬祂,祂也屬我。


若我屬於主,主就永遠屬於我。主祢創造了我,若沒有祢,我的心永無安息。-奧古斯丁



全年讀經:
傳道書1-3章;哥林多後書11章16-33節


靈命日糧 : 看著指揮

讀經: 希伯來書12章1-3節


存心忍耐,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希伯來書12章1-2節


世界著名的小提琴家約書亞.貝爾(Joshua Bell),以不尋常的方式指揮聖馬丁學院室內樂團的44位成員。他不是揮舞指揮棒,而是拉著他那把著名的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一邊與其他小提琴家一起演奏,一邊引導團員詮釋樂曲。貝爾告訴科羅拉多公共廣播電台說:「即使我在演奏時,也可傳達各種訊息和指令,唯有團員能辨識出來。他們從我拉小提琴的細微傾斜、揚眉或拉弓等姿態,明白我要傳達的訊息。他們清楚知道我要求整個樂團所奏出的和諧曲調。」

如同團員注目看約書亞.貝爾,聖經也要我們定睛仰望主耶穌。希伯來書作者在11章列舉許多信心偉人後,說:「我們既有這許多的見證人,如同雲彩圍著我們,就當放下各樣的重擔,脫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12章1-2節)

耶穌應許說:「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馬太福音28章20節) 。祂是亙古長存的,當祂指揮我們的生命交響曲時,我們能注目仰望祂,這是何等的殊榮!

— 麥大衛

主啊,求祢讓我們今天能定睛仰望祢,
跟隨祢的引導,並能與祢同心同行。


定睛仰望救主耶穌,祂正引導我們人生的道路。



全年讀經:
箴言30-31章;哥林多後書11章1-15節


靈命日糧 : 拆毀藩籬

讀經: 腓利門書1章8-16節


[他]不再是奴僕,乃是高過奴僕,是親愛的兄弟。在我實在是如此,何況在你呢!-腓利門書1章16節


每個週二,我都會到「中途之家」探訪瑪麗,那是一所協助前囚犯重新融入社會的機構。瑪麗的經歷和我們截然不同,她剛出獄,正在戒癮,與兒子分離。你或許會說,她是社會邊緣人。

如同瑪麗,阿尼西謀也同樣飽嘗社會邊緣人的辛酸。阿尼西謀身為奴僕,顯然觸怒了他的基督徒主人腓利門,而被關在監獄裡。他在那裡遇見保羅,相信了耶穌基督(10節)。阿尼西謀已成為新造的人,但還是奴僕的身分。保羅打發他送信給腓利門,勸他接納阿尼西謀的新身分:「不再是奴僕,乃是高過奴僕,是親愛的兄弟。」(腓利門書1章16節)

腓利門需要做出抉擇:視阿尼西謀為奴僕或基督裡親愛的兄弟。我也需要做一個抉擇:視瑪麗為前囚犯、戒癮者,或是正被基督大能更新生命的女人?我將瑪麗視為主內的姐妹,我們是有幸偕行信仰之旅的夥伴。

社會和經濟地位、階級或文化差異的高牆,阻隔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但是基督的福音可拆毀藩籬,更新我們的生命和人際關係,直到永遠。

— 吳凱倫

親愛的上帝,感謝祢讓耶穌基督的福音更新生命
和人際關係,拆除我們之間的藩籬,
使我們能在基督裡成為一家人。


福音改變了生命和人際關係。



全年讀經:
箴言27-29章;哥林多後書1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