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命日糧 : 選擇生命
讀經:
你要揀選生命,使你和你的後裔都得存活。—申命記30章19節
曉南在一個信仰基督的家庭中長大,但他在就讀大學時偏離了兒時的信仰,開始酗酒並熱衷於參加派對等事物。然而,正如曉南所說的,在他最不配的時候,上帝把他帶回身邊。後來,曉南花了一個夏季的時間在美國各大城市的街道上,與陌生人分享耶穌。如今,他在自己的教會即將完成青少年事工的實習。曉南的目標是幫助年輕人不再虛度光陰,只為基督而活。
就像曉南一樣,以色列人的領袖摩西也關心下一代。摩西知道自己很快就要交出領導的工作,於是向百姓傳達了上帝頒布的美好的律例,並且清楚指出順服和悖逆的後果:順服帶來祝福和生命;悖逆帶來咒詛和死亡。摩西告訴百姓:「你要揀選生命,使你和你的後裔都得存活;且愛耶和華你的上帝,⋯⋯因為祂是你的生命」(申命記30章19-20節)。摩西敦促百姓要愛上帝,「聽從祂的話,專靠祂」(20節)。
選擇犯罪就要面對其後果。然而,當我們再次將自己生命的主權交給上帝時,祂必會憐憫(2-3節)、復興我們(4節)。這個應許在以色列民的歷史中實現了,而且也藉著耶穌在十字架上成就的救贖大工,使我們能與上帝建立親密的關係。今天我們也有選擇權,能自由地選擇蒙福的生命。
— 平凱靈
你要如何鼓勵下一代選擇蒙福的生命?
親愛的耶穌,感謝祢帶領我回轉,
重新與祢建立親密的關係。
靈命日糧 : 堅持不懈
讀經:
耶穌設一個比喻,是要人常常禱告,不可灰心。—路加福音18章1節
麗芳是一名烘焙助理,她的主管指控她偷了一些葡萄乾麵包,令她感到十分無助,無法為自己辯護。這種毫無根據的控訴,以及扣減工資當作賠償,只是她的主管許多不公平的行為中的兩項。麗芳每天禱告:「上帝啊,請幫助我。在這位上司手下工作實在太辛苦了,但我需要這份工作。」
耶穌講述有一位深感無助的寡婦,尋求公義為自己伸冤,懲辦那與她作對的人(路加福音18章3節)。她求助於有權解決她問題的法官,即使深知那位法官並不公正,卻依舊堅持不懈地去找他。
那位法官最終為寡婦伸冤了(4-5節),但他的態度與天父截然不同,天父會很快地以慈愛和幫助回應我們。若堅持不懈的態度能讓一個不公正的法官審理這寡婦的案件,那麼上帝這位公義的審判者豈不更樂意為你我成就更多的事嗎?(7-8節)我們可以相信上帝「會為晝夜呼籲祂的選民伸冤」(7節,新譯本),而堅持不懈地禱告是表明信靠上帝的一種方式,因我們相信,上帝會以完美的智慧回應我們的處境。
最終,在其他員工投訴這位主管行為失當之後,這位主管辭職了。讓我們順服上帝的旨意而行,堅持不懈地禱告,明白禱告的力量是在於那聆聽並幫助我們的上帝。
— 黃嘉仁
你要如何在禱告時,反思上帝的特質?
慈愛的上帝,請提醒我祢是看顧人的上帝,
無論面對的情況如何,求祢幫助我能堅持不懈地禱告。
靈命日糧 : 無法衡量的仁慈
讀經:
仁慈的人自己獲益。—箴言11章17節,新譯本
有兩個好朋友在電子產品專賣店選購筆記型電腦,恰巧遇見NBA傳奇球星歐尼爾(Shaquille O’Neal)。他們知道歐尼爾不久前剛失去了妹妹及一位前隊友,就由衷地向他表示哀悼。過後,當兩人繼續選購電腦的時候,沒想到歐尼爾走近他們,讓他們挑選店裡最好的筆記型電腦,並為他們支付這筆款項。原因很簡單,因他們不只將歐尼爾視為球星,還看到他正在經歷傷痛,他們仁慈的行為讓歐尼爾深受感動。
在此事發生的千百年前,以色列王所羅門寫道:「仁慈的人自己獲益」(箴言11章17節,新譯本)。當我們考慮到別人的需要,並且盡力幫助和鼓勵對方時,自己也會得到回報。這回報也許不是筆記型電腦或其他物質上的東西,但上帝能以這世界無法衡量的方式賜福我們。正如所羅門說:「賢德的婦女得著尊榮,強暴的男子只得著財富。」(16節,同上)。上帝所賜的福分遠比金錢更寶貴,祂還會以祂完美的智慧和方式,慷慨賜予這些福分。
仁慈和慷慨都是上帝的特質,祂喜愛看到我們的內心和生命展露出這兩種品格。所羅門做了很好的總結:「施惠於人的,自己也必蒙施惠。」(25節,同上)
— 龐雅各
今天,你要如何以上帝的愛去愛人?
親愛的上帝,感謝祢以仁慈待我。
請幫助我變得更像祢,使我能以實際行動分享祢的愛。
靈命日糧 : 一把米
讀經:
就是他們在患難中受大試煉的時候,仍有滿足的快樂;在極窮之間,還格外顯出他們樂捐的厚恩。—哥林多後書8章2節
印度東北部的米佐拉姆邦正慢慢擺脫貧困的狀態。儘管當地居民收入微薄,但自從福音傳入這個地區,當地相信耶穌的人就奉行「一把米」的傳統做法,每天預備飯食的人都會留下一把生米給教會。按照世界的標準來說,米佐拉姆邦的教會算是貧窮的,然而,他們卻捐贈數百萬美元給宣教事工,並差派宣教士去世界各地。如今在他們的家鄉,有許多人相信了耶穌。
在哥林多後書第8章,保羅提到有一個教會也面臨類似的挑戰。馬其頓地區的信徒雖然窮困,但卻依然慷慨樂捐(1-2節)。因他們把捐獻視為一項殊榮,他們甚至超過自己能力地捐助(3節),與保羅同工。他們瞭解自己只是上帝所賜資源的管家,捐獻財物是表明他們信靠這位供應一切需要的上帝。
保羅以馬其頓信徒為例,鼓勵哥林多教會的信徒也應如此付出:「既然你們在信心、口才、知識、萬分的熱忱,以及我們對你們的愛心上,都勝人一等,那麼,當在這慈善的事上也要勝人一等。」(7節,和合本修訂版)
就像馬其頓教會以及米佐拉姆邦的信徒一樣,我們也能反映出天父的慷慨,大方地與人分享我們所擁有的資源。
— 陸明德
你要如何慷慨給予,回應上帝賜於你的厚恩?
天父,我要為米佐拉姆邦教會禱告和感恩,
求祢讓我能像他們一樣,為福音事工慷慨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