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上帝的榮光

讀經: 羅馬書1章18-25節


自從造天地以來,上帝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羅馬書1章20節


位於澳州東部外海的豪勳爵島,是個擁有白色沙灘和水晶般海水的人間天堂。幾年前我到那裡旅遊時,不禁讚嘆那片絕美的景色。在那裡,你可以與海龜和閃亮的竹筴魚一起游泳。如同霓虹招牌般的新月錦魚,也會不時在你身旁穿梭。在潟湖裡,我看到鮮橙色的小丑魚圍繞著珊瑚礁,而黃紋蝴蝶魚則忙著親吻我的手。因這令人震懾的美景,讓我不由自主地讚美上帝。

使徒保羅所說的,解釋了為何我有這樣的反應。他說,受造之物充分彰顯出上帝的屬性(羅馬書1章20節),正如豪勳爵島的奇景,就讓我一窺上帝的大能與榮美。

先知以西結曾看到上帝坐在藍寶石的寶座上,周圍是閃耀的光輝(以西結書1章25-28節) 。使徒約翰也曾看見上帝像寶石般發出光芒,四周環繞像綠寶石般的彩虹(啟示錄4章2-3節) 。上帝不僅彰顯出良善和全能,還發出璀璨的榮光。凡受造之物都反映出創造主的榮美,正如藝術品表露作者的特質一般。

但可悲的是,人們卻敬拜大自然,而不敬奉那位造物主(羅馬書1章25節)。但願晶亮的海水與銀光閃爍的自然生物,能讓我們看見那位創造宇宙萬物的上帝,祂有至高的能力和榮耀的光輝!

— 霍薛頓


美麗的受造物反映造物主的榮美。



全年讀經:
詩篇132-134篇;哥林多前書11章17-34節


靈命日糧 : 使人潔淨

讀經: 以西結書36章24-32節


我必用清水灑在你們身上,你們就潔淨了。-以西結書36章25節


當我打開洗碗機時,簡直嚇了一跳。所看到的碗盤,不是清潔亮麗的,而是覆蓋了一層粉狀的灰塵。我不確定是這地區水質的問題,還是洗碗機壞了。

上帝潔淨我們,不會像壞了的洗碗機,祂能洗淨我們一切的污穢。在以西結書,我們看到以西結分享上帝之愛與赦免的信息,表明上帝正呼召祂的子民歸向祂。雖然以色列人犯了罪,宣告效忠於其他的神衹和國家,然而上帝滿有憐憫,以至於依舊歡迎他們回轉歸向祂,並且應許要潔淨他們一切的污穢,使他們棄絕偶像(36章25節)。當上帝將祂的靈放在他們裡面時(27節),他們就會進入五穀豐收之地,不再遭遇饑荒(30節)。

如同先知以西結那時候一樣,今天如果我們偏離了主的道,祂也同樣歡迎我們歸向祂。當我們順服祂的心意,並遵行祂的話語,祂就會潔淨我們的罪,並更新我們的生命。上帝會藉由住在我們裡面的聖靈幫助我們,天天甘心跟隨主。

— 潘艾梅

我主上帝啊,能得蒙潔淨與赦免,實在是好得無比!
感謝祢,讓我成為一個新造的人。
求祢教導我每天順服祢,使我越來越有主的樣式。


主能潔淨我們。



全年讀經:
詩篇129-131篇;哥林多前書11章1-16節


靈命日糧 : 豐碩的果實

讀經: 加拉太書5章16-25節


我揀選了你們,並且分派你們去結果子,叫你們的果子常存。-約翰福音15章16節


每逢春、夏兩季,我總會欣賞鄰居家滿園的果實。他們的葡萄樹攀爬在我們兩家之間的籬笆上,結滿了大串的葡萄。此外,只要一伸手,就能摘到紫色的李子和飽滿的柳橙。

雖然我們沒有翻土、播種或澆水除草,但鄰居夫婦仍與我們同享美好的果實。他們負責培育果樹,並讓我們一同分享這份甘甜。

鄰居園子裡豐碩的果實,讓我聯想到另一種果子,能讓我自己和身邊的人同得益處,就是聖靈所結的果子。

基督徒所領受的命令,就是要順從聖靈的引導而生活,那我們就必得益處(加拉太書5章16-21節)。當上帝真理的種子在我們的心裡成長時,聖靈就叫我們更有能力活出:「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22-23節)

當我們決志相信耶穌為救主,我們就不再受私慾轄制(24節)。假以時日,聖靈就改變我們的思想、心態和行為。當我們的靈命在基督裡不斷長大成熟,滿有聖靈所結的果子,你我的鄰舍也能同得益處,我們內心的喜樂也增加。

— 鄧書琪

主啊,求祢在我們的心思意念中,
培育聖靈的果子。
透過我們的生命,讓鄰舍享受祢的馨香。


聖靈的果子改變我們,使我們能影響身邊的人。



全年讀經:
詩篇126-128篇;哥林多前書10章19-33節


靈命日糧 : 付出關懷

讀經: 詩篇41篇1-3節


眷顧貧窮的有福了!-詩篇41篇1節


約翰·牛頓(John Newton)曾寫道:「如果我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一個小孩,把一分錢弄丟了,我會給他一分錢,使他不再哭泣。或許,我樂意做更偉大的事,但我不會因善小而不為。」

在現今的社會裡,需要安慰的人也隨處可見:身兼兩職的超市收銀員,為維持家計而勞累過度;難民渴望有個安身之處;單親媽媽滿心憂慮,失去盼望;孤寂的老人憂心自己一無是處。

我們應如何盡一份心力呢?大衛寫道:「眷顧貧窮的有福了!」(詩篇41篇1節)。或許我們的付出無法減輕他們的經濟負擔,仍然應當隨時「眷顧」身邊的人,而「眷顧」其實就是關懷他們。

我們可以讓這些需要幫助的人知道,有人關心著他們。雖然他們可能會讓我們感到厭煩,但我們仍該尊重他們。我們可以傾聽他們的心聲,為他們代求或一起禱告,因禱告是得醫治、得幫助的最佳途徑。

耶穌教導我們:「施比受更為有福」(使徒行傳20章35節) ,這句看似矛盾的話,其實深具哲理。當我們願捨己眷顧窮人的時候,便得到最大的喜樂並成為蒙福的人!

— 羅大衛

天父,求祢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
看見有誰需要我們的關心。求祢賜給我們愛心與耐心,
能對他們的處境感同身受,如同祢愛我們一樣。


捨己愛人,生命才有意義。-布赫納



全年讀經:
詩篇123-125篇;哥林多前書10章1-8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