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避免紛爭

讀經: 箴言20章1-15節


遠離紛爭是人的尊榮。-箴言20章3節


一天早晨,住在澳洲珀斯的穆赫蘭發現他的車子不見了。此時,他才意識到自己不小心將車子停在禁區內,車子被拖走了。想到必須繳付600澳元的拖車費與違規停車罰款,穆赫蘭就感到非常懊惱,但他決定不遷怒於負責將他車子取回的工作人員。於是,他非但沒有發洩自己的怒氣,反倒寫了一首幽默的短詩描述此事,並且朗讀給在拖車場的一位工人聽。對方非常喜歡這首詩,原本可能會上演的激烈爭吵也消弭無形。

聖經箴言教導我們:「遠離紛爭是人的尊榮」(20章3節)。所謂的「紛爭」,是指人與人之間因為觀點不同,導致私下有摩擦衝突,或公然爆發怒火。

上帝已賜下讓我們與他人和睦相處的資源。祂的話語讓我們知道,生氣可以不必演變成雷霆之怒(以弗所書4章26節) 。祂的靈使我們能夠熄滅那憤怒的火苗,不以行動或言詞,去回擊那些惹惱我們的人。祂也賜下榜樣,使我們在被激怒時,能夠效法主耶穌(彼得前書2章23節) 。祂是有憐憫、有恩典的上帝,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和誠實(詩篇86篇15節) 。

— 史珍妮

親愛的上帝,求祢幫助我能控制自己的怒氣,
使我不致犯罪。求祢藉著聖靈的能力,
使我能夠自我節制。


不輕易發怒。



全年讀經:
列王紀上3-5章;路加福音20章1-26節


靈命日糧 : 學習語言

讀經: 使徒行傳17章22-32節


我遊行的時候,觀看你們所敬拜的,遇見一座壇,上面寫著「未識之神」。-使徒行傳17章23節


在一間牙買加的小教堂中,我站在會眾面前,盡我所能以當地的方言向大家問安:「哇關,牙買加?」回應比我預期的好,會眾都報以微笑以及熱烈的掌聲。

實際上,我說的只不過是一句牙買加方言常用的問候語:「你好嗎?」但在他們耳中聽到的卻是:「我很在乎你,所以我要說你的語言。」當然,我會的牙買加方言十分有限,但一扇門已就此打開。

當使徒保羅站在雅典人的面前時,他讓他們知道自己明白雅典人的文化。保羅告訴他們自己注意到他們的祭壇上有位「未識之神」,而且還引用他們的詩人所寫的話。當然,保羅過後傳講關於耶穌復活的信息,不是每個人都相信,但有些人說:「我們再聽你講這個吧!」(使徒行傳17章32節)。

聖經教導我們,當我們向人傳講耶穌和祂所賜的救恩時,找到他們所在乎的事,就如同開啟了傳福音的一扇門(參閱哥林多前書9章20-23節) ,學習他們的語言就是很好的例子。

當我們能夠以對方的語言,或所在乎的事作為切入點,將更容易與人分享上帝為我們成就的一切。

— 白德夫

主,求祢讓我們看見,他人重視的是什麼。
求祢使我們能優先考慮讓別人得益處,
好讓我們有機會能述說耶穌的愛。


在傳講基督之前,先讓人看到你有多在乎他們。



全年讀經:
列王紀上1-2章;路加福音19章28-48節


靈命日糧 : 溫柔觸摸

讀經: 路加福音5章12-16節


耶穌伸手摸他。-路加福音5章13節


加拿大地鐵的乘客見證了一個緊張的時刻,最後卻看到感人的一幕。有個年輕人在列車上大聲嚷嚷,說些威嚇的話,嚇壞了其他的乘客。但一位七十歲的老婦人卻走向他,伸手輕輕拍拍他的肩膀。老太太慈愛而溫柔的觸摸讓年輕人冷靜了下來,最後他眼泛淚光地癱坐在車廂地板上,對老太太說:「謝謝妳,老奶奶。」接著便起身離開了。過後,老太太承認自己當時也很害怕,但她說:「我是個母親,而他需要有人安撫他。」雖然在理智上,當時她應該與這個年輕人保持距離,但她卻因為愛而承擔了風險。

耶穌能瞭解這樣的憐憫。當那個絕望、身上長滿大痲瘋的人出現在耶穌面前,懇求祂醫治的時候,耶穌不像那些冷眼旁觀的人一樣充滿恐懼,也不像那些宗教領袖一樣無計可施,只會遵照律法,譴責那人竟把大痲瘋帶進村子裡(利未記13章45-46節) 。相反地,耶穌向這位可能多年來都無人觸摸的人伸出援手,並且醫治了他。

感謝上帝,耶穌來到世上,祂以溫柔的雙手和憐憫的心懷,觸摸那人和我們,這是我們從律法中得不到的。

— 狄馬汀

天父,求祢讓我們在那個絕望的人身上,
看見自己和他人的困境。
讓我們知道祢的愛子正以慈愛看顧,
隨時願意伸手觸摸、安慰我們。


無論你問題多大,罪孽多深,耶穌都願意觸摸。



全年讀經:
撒母耳記下23-24章;路加福音19章1-27節


靈命日糧 : 不要放棄

讀經: 加拉太書6章1-10節


我們行善,不可喪志;若不灰心,到了時候就要收成。-加拉太書6章9節


五十多年來,鮑伯·福斯特一直都是我的好友兼屬靈導師,他從未放棄過我。他持久的友情和鼓勵,曾幫助我走過人生中最黑暗的時刻。

當我們所認識的人面對極大的需要時,我們可能會下決心想幫助他們,但若是看不到即刻的效果時,我們的決心就會開始動搖,甚至最後可能會放棄。我們原本以為施予援手,馬上就能看到改變,沒想到竟要長久持續地提供幫助。

使徒保羅勸勉我們,在幫助人走過生命中的顛簸和掙扎時,必須要有耐心,正如他寫道:「你們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加拉太書6章2節)。保羅將幫助他人比喻為農夫期盼收成,需要下工夫、花時間,以及耐心等候。

我們應該為所關心的人禱告多久、付出多少呢?保羅說:「我們行善,不可喪志;若不灰心,到了時候就要收成」(9節)。我們應該幫助他們多少次呢?保羅的回答是:「有了機會,就當向眾人行善,向信徒一家的人更當這樣。」(10節)

主耶穌鼓勵我們今天就來信靠祂,以誠信待人、恆切禱告,更不要輕言放棄!

— 麥大衛

天父,懇求祢賜下盼望和耐心,
讓我們繼續向他人伸出援手。


我們祈求上帝,祂所成就的,超過我們所求所想。



全年讀經:
撒母耳記下21-22章;路加福音18章24-43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