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命日糧 : 為別人著想
![]()
讀經:
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腓立比書2章3-4節
在美國各地有許多電動車的充電站,有些是快速充電樁,讓駕駛人能快速為車輛充電,然後繼續上路。可惜有些車主卻在快速充電樁超時停留,使他人無法使用充電樁。為了解決這種不為別人著想的行為,一間擁有許多充電站的公司在某些最繁忙的充電站實施嚴格的時間限制。當車輛的電池電量達到85%時,駕駛人就必須離開,讓給下一位車主充電。
使徒保羅勸勉信耶穌的人心存謙卑,要「看別人比自己強」(腓立比書2章3節),或說「要視他人高於自己」(聖經易讀版)。他指出腓立比教會存在一個問題,就是以自我為中心。許多信徒渴望得到認可和與眾不同,但他們的動機並不單純,只是為了「譁眾取寵」(3節,新普及譯本)。保羅敦促信徒要有基督那樣的心懷,「要顧別人的事」(4節)。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應該完全漠視自己的需求,而是除了自己也要考慮別人的需要,「以基督的心為心」(5節)。保羅鼓勵腓立比教會的眾信徒,摒除自己的驕傲,謙卑地為別人著想。願意為別人著想的根本動機是什麼呢?那就是愛。
當我們天天努力效法基督(6-11節),祂會幫助我們以祂慈愛的眼光看待別人,從而為別人著想。
— 魏馬文
以上帝的眼光來看待別人是什麼意思?
親愛的上帝,求祢幫助我,
能處處為別人著想,不以自己為中心。
靈命日糧 : 同感疼痛
![]()
讀經:
你們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加拉太書6章2節
我弄傷無名指的時候,已經預料到要花好幾個月才能完全康復。當我按照醫生的吩咐,為無名指做一些規定的復健運動時,旁邊的小指也開始抽痛,於是我詢問醫生這是什麼原因。醫生說:「這是十指連心,同感疼痛。」無名指與小指的神經相互連結、互相依賴。一根手指受傷,另一根手指也會一起疼痛。
使徒保羅以人體為比喻,闡述上帝子民的獨特性與合一性。在哥林多前書12章21-26節,他強調了每一個肢體對整體健康運作的重要性。接著,他將焦點轉向我們彼此連結時所實現的合一。「若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26節)。保羅對教會內部彼此連結的描繪,也體現在他的其他書信中,例如「與哀哭的人要同哀哭」(羅馬書12章15節),以及「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加拉太書6章2節)。
今天,當我與人握手,或拿筷子為客人夾菜的時候,我都能感受到無名指與小指隱隱作痛。我們身上的各個部位共同運作,既能傳遞痛楚,也能彼此支撐,促進健康。感謝上帝,透過這種同感疼痛,使我們看見在教會這個基督屬靈的身體中,我們需要彼此連結,互相扶持。
— 莫麗莎
別人曾如何與你一同受苦?
親愛的上帝,求祢幫助我能有祢的憐憫心腸,
願意與主內弟兄姐妹一同受苦,使我們信心更堅固。
靈命日糧 : 遷徙的救主
![]()
讀經:
主的使者⋯⋯說:「起來!帶著小孩子同祂母親逃往埃及。」—馬太福音2章13節
在1947年,隨著英屬印度帝國的瓦解,超過1,500萬人由於宗教因素而被迫遷徙。雨季引發的洪水氾濫與疾病蔓延,使局勢更加動盪,甚至造成100多萬難民不幸喪生。
縱觀人類歷史,人們為了追求自由、生命安全或更好的生活,總是不斷遷徙。顯然地,渴望遷徙、尋找新生活是人類的本能。聖經中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希伯來人離開埃及,遷徙到應許之地。耶穌也曾被迫遷徙。當祂還是嬰兒的時候,祂父母為了保護祂免受希律王殺害,而逃往埃及。讓人覺得意外的是,以色列人曾逃離埃及前往應許之地(出埃及記3章17節),以擺脫殘殺男嬰的埃及法老(1章16節),而上帝卻指示約瑟帶著耶穌和馬利亞逃往埃及,以躲避同樣施行殺戮的暴君(馬太福音2章13節,見16-18節)。
馬太福音告訴我們,這段旅程是要應驗何西阿書11章1節的預言:「我從埃及召出我的兒子來」(馬太福音2章15節)。但這也提醒我們,基督對於人類的經歷有深切的體會(希伯來書4章15節)。我們有一位瞭解我們的救主,祂同樣經歷過你我遭受的試煉和磨難。當我們身處困境時,可以尋求祂,祂會垂聽我們的禱告,也會為我們代求(希伯來書4章14-16節)。
— 陸明德
親愛的天父,許多人為了生命安全而被迫遷徙,
求祢保護他們,賜給他們平安的新家園。
靈命日糧 : 基督的使者
![]()
讀經:
我們作基督的使者,就好像上帝藉我們勸你們一般。—哥林多後書5章20節
艾倫在一個營會中教導青少年創業技能,第一天就有個學生對他說:「你是基督徒,對吧?我看得出來。」那時艾倫還沒有向人表明自己是基督徒,或穿上他最喜歡的帶有基督教標誌的襪子與領帶。那個學生說,他是從艾倫的言行舉止和態度,看到了耶穌。隨後,他們一起討論要如何隨時隨地更好地反映耶穌基督的樣式。
向人表明自己是基督徒,或穿上帶有基督教標誌的衣物,無疑是件好事。但聖經告訴我們,在與人分享福音時,我們的愛心和言行才是基督跟隨者的真正標誌。使徒保羅與哥林多教會的信徒在與人分享上帝的福音時,因為受到基督愛的激勵或催逼,以永恆的視角活出討上帝喜悅的生活(哥林多後書5章9-14節)。
當我們決心為基督而活,而不再為自己而活,聖靈會改變我們的觀點、品格、生活重心、優先順序,以及與他人互動的方式(15-17節)。我們在耶穌基督裡的新生命,目的是要反映祂的樣式,成為祂的使者,引導人歸向祂,就如同「上帝藉著我們勸告世人」一般(20節,新譯本)。
聖靈賦予我們能力,使我們隨時隨地都能夠喜樂地成為基督的使者。
— 鄧書琪
上帝改變生命的大能如何使你成為基督的使者?
耶穌,求祢藉著祢的靈改變我的生命,
使我能更好地成為祢的使者,無論祢要我往何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