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救我!

讀經: 詩篇86篇1-13節


我在患難之日要求告祢,因為祢必應允我。-詩篇86篇7節


國際無線電緊急求救信號「Mayday」總是連發三次「Mayday-Mayday-Mayday」,以清楚傳達危及生命的緊急情況。這個詞語是1923年由英國人莫克弗(Frederick Stanley Mockford)所創,他是倫敦克羅伊登機場的通訊員。這座現今已關閉的機場,曾有許多航班往返於英國和巴黎機場。依據英國海事博物館記載,莫克弗是根據法語m’aidez的諧音,創造了這個求救信號,意思是「救我」。

大衛王一生面臨無數艱險,甚至危及性命,走投無路。然而,大衛在最黑暗的時刻,仍然信靠主,他在詩篇86篇寫道:「耶和華啊,求祢留心聽我的禱告,垂聽我懇求的聲音!我在患難之日要求告祢,因為祢必應允我。」(6-7節)

大衛並沒有專注於眼前的困難,他求上帝指引他的腳步:「耶和華啊,求祢將祢的道指教我,我要照祢的真理行;求祢使我專心敬畏祢的名」(11節)。他祈求度過危機後,仍能繼續與上帝同行。

我們面對的艱險嚴峻環境,可能是引導我們與主更親近的一道門。我們在患難時求主幫助,別忘了也求祂每日引導我們行走在祂的道路中,與祂更親密。

— 麥大衛

主啊,當我們今日呼求祢的幫助,得以脫離險境時,
求祢幫助我們危機過後,能繼續與祢同行。


上帝垂聽我們的呼求,並引導我們行走祂的道路。



全年讀經:
申命記14-16章;馬可福音12章28-44節


靈命日糧 : 家

讀經: 以弗所書2章11-22節


你們不再作外人和客旅,是與聖徒同國。-以弗所書2章19節


年輕的史蒂芬是個無國籍的非洲難民,他不確定自己的出生地,不知道父親是誰,母親也去世了。他的母親曾因內戰而逃離故鄉,成為各國遊走的路邊小販。史蒂芬既無身分證,也無出生證明,於是他走進一所英國警局,請求警方將他逮捕入獄。對史蒂芬而言,沒有公民的權利和福利,監獄似乎比在街頭流蕩更好。

當保羅寫信給以弗所地區的信徒時,心中浮現的正是無國籍者的困境。他的這些非猶太讀者深知,作為局外人和外邦人的苦境(以弗所書2章12節)。只有當他們得著基督裡的生命和盼望之後(1章13節),才能發現成為天國子民的真諦(馬太福音5章3節) 。在基督裡,他們認識這位基督所表明的天父,體會祂的接納並看顧(馬太福音6章31-33節) 。

不過,保羅知道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很容易忘記過去自己也曾經是絕望的外邦人,如今卻蒙恩得著盼望。

願上帝幫助我們心中有平安,謹記我們已經因相信耶穌基督而成為上帝家中的一員,擁有上帝所賜的一切,享受天國子民的權柄和恩典。

— 狄馬汀

親愛的主啊,當我們思想,
被祢尋回之前的失喪與絕望,就求祢幫助我們,
莫忘現在仍然困苦無依的人們。


絕望的人最需要盼望。



全年讀經:
申命記11-13章;馬可福音12章1-27節


靈命日糧 : 犯錯

讀經: 出埃及記32章1-5、19-26節


他們就給了我,我把金環扔在火中,這牛犢便出來了。-出埃及記32章24節


當一位總裁談到他的公司捲入非法活動時,他懊惱地說:「犯錯了!」他看起來很後悔,但卻不肯承認自己有任何錯誤。

有些錯誤只是單純的「過錯」,如:開車走錯路了、不小心將晚餐燒焦、要開支票時才發現支票簿已用完了。但有些錯誤則是蓄意犯下的偏差行為,上帝稱之為罪。當上帝詢問亞當和夏娃,為什麼不聽從祂的吩咐?他們兩人立刻互相推卸責任、怪罪他人(創世記3章8-13節) 。當百姓在曠野中鑄造並敬拜金牛犢時,亞倫也不肯為此擔負起個人的責任。亞倫向摩西解釋說:「他們就給了我,我把金環扔在火中,這牛犢便出來了。」(出埃及記32章24節)

他還不如低聲地說:「我犯錯了!」

有時,怪罪他人會比承認自己的過失更加容易。同樣地,我們也不應該將所犯的罪視為單純的「過錯」,而不肯承認自己犯了罪。

但當我們肯負起責任,承認我們的罪並悔改時,上帝「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約翰一書1章9節) 。上帝賜下赦免,讓祂的兒女可以回轉歸向祂。

— 凱辛蒂


要得上帝的赦免,需先承認我們的罪。



全年讀經:
申命記8-10章;馬可福音11章19-33節


靈命日糧 : 肖像畫

讀經: 腓立比書2章1-11節


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腓立比書2章5節


位於英國倫敦的國家肖像藝術館,珍藏了幾世紀以來的肖像畫,包括166幀邱吉爾、94幀莎士比亞以及20幀華盛頓的畫像。越是古老的畫像,越是容易讓人懷疑:這是他們真實的樣貌嗎?

比如說,那裡有8幀蘇格蘭愛國英雄威廉·華萊士(1270-1305年)的畫像,但在沒有任何照片可以比對的情況下,我們如何確定畫家們忠實地呈現了華萊士的樣貌呢?

對於呈現耶穌的真實樣貌或許也類似。可能我們並沒有意識到,其實基督徒會在他人的心中留下耶穌的畫像。這並不是用筆刷和油彩勾勒出的圖像,而是以言行舉止、對人的態度,將耶穌真實的樣貌呈現出來。

我們的行為是否描繪出耶穌的心懷呢?這就是使徒保羅所在意的,他寫到:「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腓立比書2章5節)。保羅渴望基督徒能正確地反映主的樣貌,勸勉眾人活出耶穌的謙卑、犧牲和憐憫的生命。

對某些人而言,唯有從我們身上,他們才能看見耶穌。當我們「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3節)時,就能向世人展現出耶穌的心懷和態度。

— 柯貝爾

天父,求祢幫助我常以基督的心為心。
使我身邊的人得以看見基督,
並且渴望認識祂。


基督為我們捨己,激勵我們為他人犧牲。



全年讀經:
申命記5-7章;馬可福音11章1-18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