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完美的禮物

讀經: 羅馬書11章33節-12章2節


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上帝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羅馬書12章1節


在聖誕節過後的幾個星期,美國各大商場的商品退回部門是最忙碌的,因為人們都要把不合心意的聖誕禮物退換成需要的物品。然而有少數人所送的禮物卻能令人滿意,但他們怎麼知道對方的喜好,而且還送得恰到好處呢?其實送對禮的關鍵不在於錢,而在於傾聽對方的心聲,瞭解他們真正的喜好。

對送禮給朋友跟家人確實是這樣,但對上帝呢?我們能獻上什麼有意義、有價值的禮物呢?上帝還需要什麼嗎?

羅馬書11章33-36節是一首詩歌,讚美上帝極大的智慧、知識和榮耀。接著,保羅便呼召信徒獻上自己,他說:「所以弟兄們,我以上帝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上帝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12章1節)。我們也不要模仿這世界,而是要藉著心意的更新而改變(2節)。

今天,我們能獻給上帝最好的禮物是什麼呢?就是心懷感恩、謙卑和愛,把我們的身心靈完全地獻給祂。這就是上帝期望你我能夠送給祂的禮物。

— 麥大衛

親愛的主,我完全屬於祢,我願將身心靈完全獻給祢,謙卑地事奉祢,因祢已為我成就的一切,我感謝讚美祢。


我們能獻給上帝最好的禮物,就是我們自己。



全年讀經:
創世記4-6章;馬太福音2章


靈命日糧 : 感恩的生活

讀經: 詩篇23篇


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著我。-詩篇23篇6節


淑雲希望自己的靈命可以更成熟,更懂得感恩,於是她製作了一個她所謂的感恩瓶。每天晚上,她都用一張小紙條,寫上一件感謝上帝的事情,然後放到瓶子裡。有時候,她覺得一天當中有好多值得感恩的事情;但有些時候,她想了好久,卻只能勉強寫出一件感恩的事。到了年底,她把瓶子內的紙條都倒出來,將所有的紙條看過一遍。她為所有上帝為她成就的事情,再次獻上感恩。有時是簡單的小事,像上帝賜下美麗的夕陽,或涼爽的夜晚讓她能在公園散步。有時,是上帝賜下恩典使她有能力面對難題,或應允她的禱告。

淑雲細數上帝的恩典,讓我想起了大衛在詩篇中所說的經歷(詩篇23篇)。上帝使大衛躺臥在青草地上,領他在可安歇的水邊(2節);上帝帶領、保護並安慰他(3-4節);大衛在詩中總結說:「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著我。」(6節)

今年,我決定也來做一個感恩瓶,或許你也可以試試看。我想我們會有許多事情可以感謝上帝,包括祂賜給我們這些親朋好友,並供應我們身心靈各方面的需要。我們將會親身經歷上帝的恩惠慈愛伴隨我們一生的日子。

— 施安妮

親愛的主,謝謝祢愛我,並賜下數不盡的恩典。


當你想到所有的美善,當感謝上帝。



全年讀經:
創世記1-3章;馬太福音1章


靈命日糧 : 正是時候

讀經: 哥林多後書5章18節-6章2節


看哪,現在正是悅納的時候;現在正是拯救的日子。-哥林多後書6章2節


我們年幼的孫女瑪姬,與她就讀幼兒園的姊姊凱蒂,拖著好幾條毛毯到後院,她們要搭個帳篷在裡面玩。她們在外頭待了好一陣子,一直到她們的母親聽到瑪姬呼喊她。

「媽媽,趕快來這裡!」瑪姬喊道,「我現在要請耶穌進入我的心裡,妳快點來幫我!」顯然在那一刻,瑪姬清楚知道自己需要耶穌,而她已經準備好要接受耶穌了。

瑪姬如此急切地請媽媽幫助她接受耶穌,使我想起保羅在哥林多後書6章所談到的救恩。當時,保羅闡述耶穌基督降臨的事實,包括耶穌的死亡與復活,並且宣稱現在就是「上帝悅納的時候」。我們正是生活在這個時候,上帝早已為所有人預備了救贖。保羅說:「看哪,現在正是悅納的時候;現在正是拯救的日子」(2節)。若你還沒得著耶穌的赦罪之恩,現在正是得著救恩的時候,不要再延遲了!

或許聖靈已經提醒你要相信並接受耶穌基督,那就請你像瑪姬一樣。別再拖延了,立刻投向耶穌的懷抱,因為現在正是時候!

— 白德夫

天父,我知道我的罪需要得著赦免。我也瞭解,唯有藉著耶穌在十架上所做的犧牲,我的罪才能被赦免。今天我願意相信耶穌基督,求祢赦免我的罪,並成為我生命的救主。


今天就是進入上帝家中的好日子。



全年讀經:
瑪拉基書1-4章;啟示錄22章


靈命日糧 : 與上帝獨處

讀經: 馬太福音14章13-23節


[耶穌]就獨自上山去禱告。-馬太福音14章23節


這是一個忙碌的主日早晨,我在教會的育嬰室幫忙照顧幼童。十幾個小孩在裡頭玩鬧成一團,他們又跑又鬧,使得育嬰室頓時增溫,變得極其悶熱,我只好將門打開。一個小男孩看準這個時機,於是,當他自以為沒人瞧見時,就躡手躡腳地溜出去。我趕緊追了出去,毫無意外地,我看見小男孩往他爸爸的身邊跑去,投入他的懷抱。

其實,當生活忙碌不堪,使我們不勝負荷時,我們都應該像這個小男孩一樣,他悄悄地離開,只為了要與他的父親在一起。耶穌在世上時,也常常尋找機會,花時間在禱告中與天父相處。有人說,這可能是主耶穌在面對眾多需要時,重新得力的方法。根據馬太福音的記載,當主耶穌要前往曠野地方時,一大群人跟隨祂。耶穌看到群眾的需要就行了神蹟,醫治並餵飽他們。然而,群眾散去後,耶穌「就獨自上山去禱告」(23節)。

耶穌不斷地服事群眾,但祂卻沒有讓自己變得面容憔悴、行事倉促。耶穌藉著禱告與天父上帝更加親密,那你呢?你願意花時間與上帝獨處,經歷祂的能力,得著滿足嗎?

— 史珍妮

你認為哪個更重要呢?是滿足生活所需,還是與創造主建立親密的關係呢?


當我們親近上帝,心靈就得更新,也重新得力!



全年讀經:
撒迦利亞書13-14章;啟示錄2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