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天父知道

讀經: 馬太福音6章25-34節


你們沒有祈求以先,你們所需用的,你們的父早已知道了。-馬太福音6章8節


還記得在我四歲那年,某一個炎熱的夏夜裡,我與父親睡在地墊上,而母親則睡在另一個房間,以便照顧小寶寶。那時我們住在北迦納,當地的氣候常是炎熱乾燥。我睡得全身是汗,口乾舌燥。我實在是太渴了,只好將父親搖醒。於是,在那個酷熱漆黑的半夜裡,儘管他十分困倦,但因為我開口要求,他便起身去拿水壺倒水給我喝。其實在我一生中,他一直都像那天夜裡一樣,時時供應我的需求,扮演慈父的角色。

或許有些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沒有一個好父親,但我們都有一位天父,祂滿有能力,永遠與我們同在,而且不會讓我們失望。耶穌教導我們,可以向「我們在天上的父」禱告 (馬太福音6章9節) 。耶穌還告訴我們,當我們面臨日常生活的需求,無論是飲食、衣著、居所和庇佑 (31節) ,「你們沒有祈求以先,你們所需用的,你們的父早已知道了」 (8節) 。

我們的天父永遠與我們同在,無論白天或黑夜,不管何時遇到困難,我們可以相信祂永遠不會離棄我們。祂應許要看顧我們,並且祂比我們更清楚我們需要些什麼。

— 戴勞倫

主,感謝祢,讓我能成為祢的兒女,稱祢為父。
我尚未開口,祢就知道我的需求。
謝謝祢,因為祢永遠不會拒絕我。


慈愛的天父必定看顧你。



全年讀經:
詩篇89-90篇;羅馬書14章


靈命日糧 :我不明瞭

讀經: 以賽亞書55章6-13節


我的意念非同你們的意念,我的道路非同你們的道路。-以賽亞書55章8節


雖然我每天都必須依賴新科技完成工作,我卻不清楚這些科技運作的原理。我只要打開電腦,開啟文件檔案,就可以開始寫作。我對於微晶片、硬碟、無線網路和彩色顯示器運作的原理,都一竅不通,但我還是能享受這些高科技產品所帶來的快捷和便利。

就某些層面而言,我們與上帝之間的關係也是如此。以賽亞書55章8-9節提到上帝的超越性:「耶和華說:『我的意念非同你們的意念,我的道路非同你們的道路。天怎樣高過地,照樣,我的道路高過你們的道路,我的意念高過你們的意念。』」

雖然我們無法明瞭上帝的心思意念,但並不妨礙我們信靠祂,因為上帝已經證明祂愛我們,正如使徒保羅寫道:「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上帝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羅馬書5章8節) 。縱然有許多事仍難以明瞭,但只要信靠上帝的慈愛,我們便能與祂一路同行。

— 柯貝爾

天父,我雖不能明瞭祢的心思和作為,
但我仍要為能認識祢而感恩。
求祢提醒我,即使不明白祢的意念和道路,
我仍可以因為祢的愛和同在而完全信靠祢。


上帝超過人所能測度,當來敬拜祂。



全年讀經:
詩篇87-88篇;羅馬書13章


靈命日糧 :心意更新

讀經: 羅馬書12章1-8節


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羅馬書12章2節


加拿大學者馬歇爾·麥克魯漢(Marshall McLuhan)於1964年提出創見:「媒體就是訊息。」意思是人們理解一個訊息時,會受到其傳播方式的影響。當時個人電腦、手機和網路根本就不存在。如今我們進入這個科技時代,才能真正理解他深遠的先見。尼古拉斯·卡爾(Nicholas Carr)在《網路讓我們變笨?》一書中,寫道:「網路提供大量的訊息,也塑造我們思考的過程。網路似乎削弱我們的專注力和思維能力。如今,不論我是否上網,我都希望能依照網路模式獲得大量的訊息。」

英國牧師菲利普(J. B. Phillips)曾對羅馬書重新釋義,他說:「不要被這世界同化,要讓上帝改造你們,更新你們的心思意念,讓你們在現實生活中體驗上帝所定的計畫對你是好的,讓你對祂完全順服,以至靈命達到成熟的地步」 (羅馬書12章2節) 。在今日的世界,我們更應該遵行這節經文的教導,因為我們的思想和思維過程,正受到電子資訊科技巨大的影響。

我們無法阻擋排山倒海而來的訊息,但是,我們能求主幫助我們專心仰望祂,並藉著祂的同在使我們的心思意念得以更新。

— 麥大衛

天父,求祢使我靈平靜專一,
讓我心得安寧,讓我終日思想祢的話語。


讓聖靈而不是讓世界引導你的心思意念。



全年讀經:
詩篇84-86篇;羅馬書12章


靈命日糧 :不要懼怕

讀經: 路加福音2章8-20節


那天使對他們說:「不要懼怕!」-路加福音2章10節


在聖經中,幾乎每次天使出現,所說的第一句話都是「不要懼怕」(但以理書10章12、19節;馬太福音28章5節;啟示錄1章17節) 。這實在不足為奇,因為當人們親眼看到上帝的使者降臨,第一個反應總是驚惶恐懼、目瞪口呆。但是路加福音告訴我們,上帝以一種不讓人害怕的形式來到世上。祂降世為人,降生在馬棚裡,躺臥在馬槽中。試問有誰會害怕初生的嬰孩呢?

當耶穌開始宣講天國的福音後,就有許多人質疑:降生在伯利恆的小嬰孩,一個木匠的兒子,怎麼可能是上帝所應許的彌賽亞呢?然而,在野地裡的牧羊人卻深信不疑,因為他們已經聽見天使及天軍報告大喜的信息 (2章8-14節) 。

上帝為何要降世為人呢?聖經提供了許多解釋,有些是深奧的神學,有些卻淺顯易懂。其中,耶穌青少年時期在聖殿裡,坐在教師中間邊聽邊問的景象,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線索 (46節) 。那是世人與降世為人的上帝,第一次面對面展開對話及辯論。耶穌可以直接與人談話,無論是對祂的父母、猶太教的教師,或是窮寡婦,耶穌都不需要先說:「不要懼怕。」

藉著耶穌,上帝來到我們身邊。

— 楊腓力

主啊,感謝祢,
卑微如我,祢願親近。獻上感恩!


上帝降世為人,使人坦然無懼地親近祂。



全年讀經:
詩篇81-83篇;羅馬書11章19-36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