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不會袖手旁觀

讀經: 雅各書1章19-27節


只是你們要行道,不要單單聽道,自己欺哄自己。-雅各書1章22節


記者雅各•里斯(Jacob Riis)在他的著作《另一半人怎麼生活》(How the Other Half Lives)中,鮮明描繪了19世紀紐約市貧窮人的生活,讓一般生活安逸的民眾感到震驚。在書中,他以拍攝的照片和生動的文字,讓大家知道有一群人正活在貧窮絕望中。里斯在家中十五個兄弟姐妹中排行老三,因為他曾經在那極其絕望的世界中過活,所以他的描繪深刻感人。

這本書出版後不久,一位政治生涯剛起步的年輕人給里斯寄了一張卡片,上面簡單寫著:「我讀了你的書,我不會袖手旁觀。」這位年輕人就是後來成為美國總統的西奧多·羅斯福。

我們從雅各書1章19-27節中知道,真正的信心是會回應他人的需要。願我們的心被感動,從無所作為到付諸行動、從紙上談兵到實際行動。要知道,出於愛心的行動,不但能幫助那些陷入困境的人,同時也能使他們敞開心門,聆聽福音,接受救主。因為耶穌知道他們的需要,絕不會袖手旁觀。

— 紀藍迪

主啊,我們很容易無所適從,或是任意下定論,因而不願伸出援手。求祢叫我們能夠超越自己的偏見和侷限,並讓我們如祢一樣關切他人所需。

愛的行動,能讓人看見上帝就是愛。



全年讀經:
詩篇79-80篇;羅馬書11章1-18節


靈命日糧:拾落穗

讀經: 路得記2章1-12節


請你容我⋯⋯拾取打捆剩下的麥穗。-路得記2章7節


我和女兒都認為,巧克力蛋糕是烹飪世界中的七大奇蹟之一。一天,我們又在製作這個我們最愛的甜點。女兒問我,可否不要把全部的麵糊都倒入模具中,留下一些在碗裡,因為她想享受剩下的麵糊。我笑了笑,答應了她,然後告訴她說:「這叫作拾落穗,不過這典故不是從巧克力蛋糕開始的。」

在享用剩下的麵糊時,我跟女兒解釋,路得要靠著拾麥穗來養活自己和婆婆拿俄米(路得記2章2-3節)。當時,因為她們的丈夫都過世了,只好回到拿俄米的家鄉去。在那裡,路得遇上富有的地主波阿斯,她請求對方說:「請你容我⋯⋯拾取打捆剩下的麥穗」(7節)。波阿斯欣然應允了,並吩咐工人要故意留下麥穗給路得(16節)。

波阿斯用禾場上的田產慷慨地供應路得,同樣地,上帝以祂的豐盛供給我們所需。祂的資源是無窮無盡的,而祂為了我們的好處而傾福予我們。祂樂意賜給我們身心靈的需要。我們擁有的一切美好事物,都是從祂而來的。

— 史珍妮

親愛的上帝,感謝祢所賜的一切福分!祢是我的供應者,祢有無限的資源,感謝祢牧養祢的兒女,我要敬拜祢。

我們的需要永不會超過上帝無限的資源。



全年讀經:
詩篇77-78篇;羅馬書10章


靈命日糧:不可預測

讀經: 詩篇46篇


你們要休息,要知道我是上帝!我必在外邦中被尊崇,在遍地上也被尊崇。-詩篇46篇10節


在2003年,美國的女子高爾夫球公開賽中,默默無聞的希拉蕊•崙科(Hilary Lunke)贏得了冠軍,史上留名。她在公開賽的18洞決賽中獲勝,這是她個人職業生涯中的唯一一次勝利。她的勝利不只讓人感到驚訝,且振奮人心,這也是體育競賽叫人興奮的原因,其結果永遠都無法預測。

人生也同樣不可預測,但卻不會讓人感到興奮。我們會安排規畫、制定策略、設定目標、為將來鋪路,但這些往往都僅是我們的一種希望。我們完全不知道一年後、一個月後、一週甚至一天內可能會發生什麼事,所以我們禱告,我們也計畫,並信靠全知的上帝會曉得我們所有無法預測的事。這就是為什麼我很喜愛詩篇46篇10節的應許:「你們要休息,要知道我是上帝!我必在外邦中被尊崇,在遍地上也被尊崇。」

人生是不可預測的,太多事情是我永遠無法確知的。但我深知有一位全知的上帝,而且祂深切地愛我。因為認識祂,所以我能「休息」,能享有平安。

— 柯貝爾

今天我有哪個計畫需要完全交託給上帝的呢?

在萬變的人生中,上帝的看顧永遠不變。



全年讀經:
詩篇74-76篇;羅馬書9章16-33節


靈命日糧:無名糾察隊

讀經: 腓立比書1章1-11節


我所禱告的,就是要你們的愛心⋯⋯多而又多。-腓立比書1章9節


如同許多人一樣,每當閱讀報紙或雜誌時,我總會注意到語法和錯別子(你也注意到了,不是嗎!)我並非故意挑剔,而是這些錯誤就是那麼明顯!通常我的反應是批評出版者或作者:「為什麼他們不先檢查一遍,或找人幫忙校對?」

對你自己在行的領域,你或許也有類似的經驗。好像我們懂得越多,就越常去批判他人的錯誤,在我們的人際關係中也可能是如此。

但腓立比書1章9節表達了一個不同的態度。保羅寫道:「我所禱告的,就是要你們的愛心,在知識和各樣見識上多而又多。」上帝的計畫是讓我們知曉得越多,愛就越多。與其挑剔批判,或視而不見,或事不關己,不如培養更多的同理心,並以憐憫取代批評。

相對於自己變成找錯誤的糾察隊,主反而呼召我們「靠著耶穌基督結滿了仁義的果子,叫榮耀稱讚歸與上帝」(11節)。

當主充滿我們的心時,我們就能忘記他人的錯誤、保留批評,並愛其他人,無論我們有多認識他們!

— 麥大衛

主,求祢施恩,用祢待人的愛與憐憫,取代我挑剔批判的態度。

人孰無過?心存寬恕,唯靠上帝。─亞歷山大·蒲柏



全年讀經:
詩篇72-73篇;羅馬書9章1-15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