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覺得渺小?

讀經: 詩篇139篇7-16節


我要稱謝祢,因我受造奇妙可畏。-詩篇139篇14節


在宇宙間微不足道的太陽系中,有一顆小星球住了七十億人,而你我只不過是其中之一。事實上,在上帝所創造的數百萬天體中,我們的地球僅是極其微小的一個小藍點。在宇宙這塊巨大畫布上,我們美麗且雄偉的地球看起來只是微塵般的一小點。

這樣的想法會使我們覺得自己極其渺小、微不足道。然而,上帝的話語所表明的卻恰好相反。這位「用手心量諸水」(以賽亞書40章12節) 的偉大上帝已經告訴我們,在這個星球上的每個人都極為重要,因為我們是按著祂的形象所造的。

舉例來說,祂創造萬物給我們享用(提摩太前書6章17節) 。而且凡接受耶穌為救主的人,上帝已賦予他們生命的意義(以弗所書2章10節) 。再者,儘管這世界廣闊無垠,上帝仍時刻關心我們每一個人。詩篇139篇告訴我們,上帝知道我們的心思意念。我們無法躲避祂,在我們出生之前,祂已計畫好我們存在這世上的目的。

創造宇宙的上帝是如此看重我們,我們再也無須感到渺小!

— Dave Branon

主啊,浩瀚無垠的天空,讓我看到了祢的無窮大能,然而祢卻從天上眷顧我,祢了解我、愛我和關心我。謝謝祢如此重視我。

創造宇宙的上帝,正是那位愛你的上帝。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下17-18章;約翰福音13章1-20節


靈命日糧:黑暗中的光

讀經: 約翰福音12章42-50節


我到世上來,乃是光,叫凡信我的,不住在黑暗裡。-約翰福音12章46節


祕魯是一個多山的國家,有許多洞穴,在我到祕魯旅行的那段期間,我到其中一個洞穴觀光。導遊告訴我們,這洞穴的探索工程已經超過15公里,而且還在不斷地延伸。走入洞穴,我們看到神祕的蝙蝠,晝伏夜出的鳥兒,以及有趣的岩層。但沒多久,黑漆漆的洞穴使人變得不安,甚至覺得快要窒息。直到我們回到地面,重見天日,我才大大地鬆了一
口氣。

這次的經歷提醒了我,黑暗給人帶來沉重的壓迫感,體會到我們是多麼需要光。如今,我們生活在一個被罪惡籠罩、四面黑暗、與造物主為敵的世界。我們需要真光──耶穌。耶穌來為要復興所有受造物,包括人類,祂是這世界的光 (約翰福音8章12節) 。祂說:「我到世上來,乃是光,叫凡信我的,不住在黑暗裡。」 (約翰福音12章46節)

在耶穌裡,這真光不僅讓我們得到救贖,而且只有祂的光,才能在黑暗的墮落世界中引領我們,因為祂是唯一的真光。

— Bill Crowder

你在何處看見上帝的光彰顯在這破碎的世界裡?你如何把上帝的光與他人分享?

我們若走在光明中,就不會在黑暗中跌倒。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下15-16章;約翰福音12章27-50節


靈命日糧:指責他人

讀經: 利未記16章5-22節


次日,約翰看見耶穌來到他那裡,就說:「看哪,上帝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約翰福音1章29節


在許多事上我因為犯了錯,所以自然會被人責怪。我的錯誤、失敗和無能,讓朋友和家人(也許還有陌生人)感到傷心、焦慮,甚至帶來不便。當然,我也曾因為那些錯不在我的事情,或我無法掌控的事情被責怪。

反過來說,我也曾責怪別人。我心想,如果對方可以做得好一點,就不會害我陷入這樣的困境。責怪他人並沒有好處。因為不論是誰的錯,試圖讓別人承擔罪責,都會浪費許多時間和精力。

對於被人責怪的課題,耶穌為我們提供一個更好的方法。即使祂無可指責,祂依然背負並除去世人的罪孽(約翰福音1章29節) 。我們常將耶穌比喻為獻祭所用的羊羔,但其實祂也是那位代罪羔羊,為世上一切的罪惡獻了一次永遠的贖罪祭(利未記16章10節) 。

一旦我們承認自己的罪,接受上帝為個人的救主,且讓祂除去我們的罪孽,我們就不須再背負沉重的罪債。那麼,我們犯錯時可以不用再責怪別人,我們也不用再成為別人的代罪羔羊,因為耶穌已擔當了我們的罪。

感謝耶穌,因祂的救贖,我們可以停止指責他人。

— Julie Ackerman Link

主啊,求祢幫助我在犯錯時能在祢面前坦承認罪,而非責怪他人。謝謝祢擔當我的罪,並為此付上代價。

坦承自己的罪能帶來寬恕。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下13-14章;約翰福音12章1-26節


Photo credit: devils rancher / Foter / CC BY-NC

靈命日糧:奇妙的恩典

讀經: 約翰福音11章32-44節


耶穌哭了。-約翰福音11章35節


老朋友的母親過世時,我打了通電話給他。他的母親和我的母親是好友,但如今她們倆都過世了。當我和這位老朋友通話時,我們的對話很容易受情緒牽動,先是因著他母親的離開而難過流淚,當我們回憶起她是一位有趣又有愛心的人時,卻又淚中帶笑。

我們許多人都曾經歷悲喜交替的情緒,上一刻還在哭泣,但下一刻卻破涕為笑。不論是悲傷或喜樂,我們都能透過哭和笑來抒發內心的情緒,這真是一份奇妙的恩典。

由於我們是按照上帝的形象被造(創世記1章26節) ,而幽默感幾乎存在於每種文化裡,因此我猜想耶穌可能也有幽默感。但是我們知道祂也了解失去摯愛的痛苦。當耶穌的朋友拉撒路死了,祂看見馬利亞哭,祂就「心裡悲歎,又甚憂愁」。之後,祂也哭了(約翰福音11章33-35節) 。

我們能透過眼淚來表達情緒,這是上帝所賜的恩典,而且祂還記錄著我們的每一滴眼淚。詩篇56篇8節說:「我幾次流離,祢都記數。求祢把我眼淚裝在祢的皮袋裡,這不都記在祢冊子上嗎?」然而上帝應許我們,有一天祂「必擦去……一切的眼淚」(啟示錄7章17節) 。

— Cindy Hess Kasper

主啊,是祢讓我們能夠歡笑、哭泣、渴望、愛,也能思念那些離世的人。求祢幫助我們能更勇敢地去愛人,並且信靠祢的良善以及祢復活的應許。

慈愛的天父洗淨了我們的罪,也將擦去我們的眼淚。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下10-12章;約翰福音11章30-57節


Photo credit: jinterwas / Foter / CC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