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命日糧:感覺或事實?

讀經:馬可福音4章35-41節 

我們常聽到人說:「感覺即是事實。」對美國人來說,這概念大概是來自1960年的9月26日,兩位總統候選人首次在電視上進行辯論的時候。在鏡頭前,約翰‧甘迺迪泰然自若,而理查‧尼克森則顯得很緊張,所以讓大家感覺甘迺迪會是一個強而有力的領袖。這場辯論不只扭轉了選舉結果,也改變了美國政治的運作方式,感覺主導了政治。

有時候感覺確實與事實相符合,但並非總是如此,特別是我們對上帝的感覺。當耶穌和門徒在小漁船上,正要渡過加利利海時,一場突如其來的風暴差點使船傾覆。耶穌當時睡著了,門徒便陷入慌亂,他們叫醒耶穌,問祂:「夫子!我們喪命,祢不顧嗎?」(馬可福音4章38節)

他們的問題就像我曾問過的一樣。有時候,我覺得上帝似乎不聞不問,就認為祂不在乎我。但祂對我的眷顧其實超越我眼所能見 [....]

靈命日糧:上帝在乎嗎?

讀經:詩篇30篇 

米妮和喬治•雷西這對夫婦曾面對一些問題:「有耶穌就夠了嗎?我們跟基督的關係足夠支撐我們嗎?祂足以幫助我們堅持下去嗎?祂在乎嗎?」

1904年,雷西夫婦在宣教工場事奉,首先他們家的小女兒病了,接著,在短短的一年內,五個孩子全都相繼死於猩紅熱。喬治.雷西在寫給宣教委員會的信裡面,提到了他們內心的孤單和哀慟:「有時,這似乎超過我們所能負荷的。」但他補充說:「主與我們同在,而且以奇妙的方式幫助我們。」在最黑暗的時刻,他們發現耶穌在身旁,而且有祂就足夠了。

我們當中很多人也會面對這樣的時刻,讓我們質疑是否能堅持下去。如果我們的健康出現問題、丟了工作,或者失去身邊親密之人,我們是否與主有真實的關係,足以讓我們繼續向前?

詩人提醒我們上帝的同在和信實(詩篇30篇) [....]

靈命日糧:別動手!

讀經:詩篇46篇 

記得小時候,我曾玩過咬蘋果的遊戲,蘋果被懸掛在空中,我把雙手放在背後,不能動手、只能用牙齒去咬那在空中晃動的蘋果。那種經驗實在是令人沮喪,但也提醒我雙手的重要性。我們用手來吃飯、打招呼,幾乎任何攸關我們生活的事,都需要用到手。

讀到詩篇46篇10節時,我覺得很有意思,因為上帝說:「你們要休息,要知道我是上帝!」在這裡「休息」一詞,希伯來文的意思是「停止奮鬥」,或者字面上解作「把手放下」。乍看之下,這樣的建議好像有點冒險,因為我們遇到麻煩時的本能反應,就是試著掌控局勢,確保情況對自己有利。而上帝其實在說:「別動手!讓我來處理你的問題,你只要放心地相信結果在我掌控之中。」

但是真的要別動手,完全讓上帝來工作,我們可能會覺得自己很脆弱。除非我們深信上帝確實是「我們的避 [....]

靈命日糧:鑲嵌藝術

讀經:以弗所書2章10-22節 

每年秋季,有三週的時間,我們的城市會變成一座美術館;近2000位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會在畫廊、博物館、旅館、公園、城市街道、停車場、餐廳、教堂,甚至河畔,展出他們的作品。

我最喜歡的參賽作品,是那些由小片彩色玻璃組成的鑲嵌畫。2011年的獲獎作品是藝術家蜜雅•泰芬納提(Mia Tavonatti)的「耶穌受難」,這是一幅9×13英尺彩色玻璃鑲嵌畫。當我在欣賞這幅藝術作品時,聽到藝術家談及製作鑲嵌畫的過程中,曾多次因切割玻璃而割傷自己。

我凝視這幅描繪著那殘酷事件的壯麗作品,看到的不僅是一幅耶穌被釘死於十字架的畫像,我看到基督的身體,也就是祂的教會。每片玻璃都像是一個個的信徒,被基督精心塑造,配搭成為一個整體(以弗所書2章16,21節)。從這名藝術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