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命日糧 : 可以出發了

讀經:以弗所書4章1-7、11-16節 

電影《關鍵少數》(Hidden Figures,或譯《隱藏人物》)講述了太空人葛倫上校在進入太空之前的準備。在1962年,電腦還是一項新發明,經常發生故障。因此,葛倫上校不相信電腦,擔心發射太空船的數據有問題。但他知道在後面的辦公室裡,有個聰明的女人會運算這些數字。葛倫信任她,並說:「如果她說這些數據沒問題,那我就可以出發了。」

葛倫口中那「聰明的女人」就是凱薩琳‧強森。她是一位教師,也是三個孩子的母親。她愛耶穌並在教會服事,上帝賜給她超凡的心智。在1950年代後期,美國太空總署發掘她,請她協助太空計劃,而她也是太空總署的「人體計算機」之一。

我們或許沒有被呼召成為聰明絕頂的數學家,但上帝對我們有別的呼召,因「我們各人蒙恩,都是照基督所量給各人的恩賜」(以弗所書 [....]

詩篇靈修50 | 不是上帝需要我們,是我們需要上帝

讀經:詩篇50篇

亞薩的詩。

1 大能者上帝耶和華已經發言招呼天下,從日出之地到日落之處。

2 從全美的錫安中,上帝已經發光了。

3 我們的上帝要來,決不閉口。有烈火在他面前吞滅,有暴風在他四圍大刮。

4 他招呼上天下地,為要審判他的民,

5 說:“招聚我的聖民到我這裡來,就是那些用祭物與我立約的人。”

6 諸天必表明他的公義,因為上帝是施行審判的。(細拉)

7 “我的民哪,你們當聽我的話;以色列啊,我要勸誡你。我是上帝,是你的上帝!

8 我並不因你的祭物責備你,你的燔祭常在我面前。

9 我不從你家中取公牛,也不從你圈內取山羊。

10 因為樹林中的百獸是我的,千山上的牲畜也是我的。

11 山中的飛鳥我都知道,野地的走獸也都屬我。

12 我若是饑餓,我不用告訴你,因為世界和其中所充滿的都是我的。

13 我豈吃公牛的肉呢?我豈喝山羊的血呢?

14 你們要以感謝為祭獻於上帝,又要向至高者還你的願;

15 並要在患難之日求告我,我必搭救你,你也要榮耀我。”

16 但上帝對惡人說:“你怎敢傳說我的律例,口中提到我的約呢?

17 其實你恨惡管教,將我的言語丟在背後。

18 你見了盜賊,就樂意與他同夥,又與行姦淫的人一同有份。

19 你口任說惡言,你舌編造詭詐。

20 你坐著譭謗你的兄弟,讒毀你親母的兒子。

21 你行了這些事,我還閉口不言,你想我恰和你一樣。其實我要責備你,將這些事擺在你眼前。

22 你們忘記上帝的,要思想這事,免得我把你們撕碎,無人搭救。

23 凡以感謝獻上為祭的,便是榮耀我;那按正路而行的,我必使他得著我的救恩。”

 

不是上帝需要我們,是我們需要上帝

作者:Jessie

有聲播讀:穆如清風

 

 

人天生就有敬拜屬性,不論是在偏遠未開化的部落,還是高知識份子聚集的大都市;不論是幾千年前的遠古時期還是現在的AI時代,都有人尋找神祗來敬拜。因為這種敬拜的渴望是創造者上帝賜予人的。然而人敬拜神常常會犯這樣一種錯誤,就是把神看成和人一樣。這也難怪,人的認知有限,僅能以人的想法和思維去臆想神。因此神親自啟示自己,要人按著正確的方式敬拜神,這正是保羅所說:“世人蒙昧無知的時候,上帝並不鑒察,如今卻吩咐各處的人都要悔改”(使徒行傳17章30節)。

詩篇50篇的場景像是上帝親自招呼敬虔人和罪人到祂跟前來聽候審判,因為無論是敬虔人或是罪人,都沒有按著真理榮耀上帝。第1-6節宣告上帝的審判絕對公義,所有人都要來敬聽。第7-15節是上帝對敬虔人的審判。這些敬虔人也就是上帝的百姓,他們是以“祭物與上帝立約”的(第5節),然而他們以為獻祭物給上帝,是因為祂“需要”那些祭物。祂也許餓了需要吃,渴了需要喝。然而上帝與世人迥異,祂作為創造天地萬物的上帝,賜生命給萬物,按時給他們提供吃喝,自己卻沒有任何需要和缺乏。祂是自有永有的(出埃及記3章14節),祂不依賴任何的人事物,反而萬事萬物都倚靠祂才能存活。14和15節清楚說明上帝要的,不是人所獻的祭物,而是人心感謝和倚靠上帝,在患難的時候相信上帝,呼求上帝拯救。這樣的信靠和順服,就是真正地榮耀上帝了。

第16-22節,上帝轉而向惡人宣告審判。惡人藐視上帝的命令,反而從心裡就喜愛罪惡,甚至於姦淫有份。他在言語上譭謗、謊言和詭詐;在行為上不公不義,就連親人,自己的兄弟都出賣了。惡人在地上如此行惡,他還狂妄第認為神不會知道,或者知道了也不會理會,自己還活得很快活。然而上帝說:“……其實我要責備你,將這些事擺在你眼前。你們忘記上帝的,要思想這事,免得我把你們撕碎,無人搭救。”(第21,22節)上帝會將掩蓋的事彰顯出來,也不會姑息作惡的人和他罪惡的行徑。

最後,上帝再次宣告唯有以感謝為祭的才能榮耀祂;按正路行的就必會得著上帝的救恩。這是無比美好的應許,是上帝親自宣告的。我們也當謹慎,勿要以為我們敬拜上帝,是因為上帝“需要”被敬拜;勿要以為我們禱告是因為上帝寂寞,祂需要祂的兒女和祂說話解悶。我們親近上帝,是因為我們需要上帝,而不是上帝需要我們。而上帝要的,不是祭物,而是我們順服倚靠的心。正如《撒母耳記上》15章22節所說:“耶和華喜悅燔祭和平安祭,豈如喜悅人聽從祂的話呢?聽命勝於獻祭;順從勝於公羊的脂油。”

上帝要的從來都不是人獻上的祭物,因為人無論獻公牛或公羊都不能真正徹底地解決人的罪惡。這些祭物只是為了指向那一位真正的祭物——耶穌基督。只有祂的死能真正替我們贖罪。舊約祭司獻祭時都會把手按在公牛和人身上,表明人的罪惡轉移到了公牛身上,如此,我們的罪轉移到了基督身上,基督的義則披戴在我們身上,我們在公義的審判面前得以無罪釋放。如此大的恩典,我們都該獻上最美的感謝和尊崇!

禱告:

公義慈愛的天父,禰喜悅人順服和感謝,勝過祭物。我們不該以錯誤的方式來敬拜禰,以為那些外在的行為能滿足禰的需要。是我們需要敬拜禰,我們需要尋求禰,我們需要倚靠禰。求禰使我們常常以感謝為祭獻給你,因為我們是靠著基督與禰立約的百姓。以上禱告是奉主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反思問題:

  1. 人很容易會按著自己的想法敬拜上帝。我們該如何避免這種錯誤,正確地敬拜上帝呢?
  2. 耶穌基督是真正的贖罪祭,我們是否謙卑地倚靠祂的救恩?

靈命日糧 : 在耶穌家中

讀經:約翰福音14章1-7節 

「沒有任何地方比得上家!」桃樂絲一邊說,一邊敲敲她紅色鞋子的鞋後跟。在《綠野仙蹤》的故事中,桃樂絲只須做這個動作,她和小狗托托就會很神奇地從奧茲王國,回到他們在堪薩斯州的家。可惜不是每個人都有這麼一雙鞋。雖然許多人都像桃樂絲一樣渴望回家,但要找到一個讓人有歸屬感的家,談何容易啊!

生活在這個瞬息萬變且流動性高的世界裡,我們難免會產生疏離感,不知是否能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歸宿。這樣的感受可能也反映了一個深刻的事實,就如作家魯益師說:「如果在我內心有一種渴望,是這世上任何經驗都無法滿足的,那麼最可能的解釋就是,我是為另一個世界而造的。」

耶穌在被釘十架的前一晚,明確地告訴祂的朋友們有這麼一個家。祂說:「在我父的家裡有許多住處;若是沒有,我就早已告訴你們了;我去原是為你 [....]

靈命日糧 : 深知所需

讀經:馬太福音6章25-34節 

蘭多是馬尼拉的吉普尼(菲律賓的公共交通工具)司機,他正在路邊攤大口喝著咖啡。隨著新冠疫情趨緩,解封後上班族逐漸回流。他心想:今天的體育賽事應該會有更多乘客,這樣就能彌補先前的損失,我終於不必憂慮了。

當他正要去開車時,突然看見清道夫羅尼滿面愁容地坐在附近的長凳上,看起來像是需要有人陪他說說話。蘭多心想:分秒必爭。載客愈多,收入就愈多,我得趕快出發。但他感覺到上帝要他去關心羅尼,於是他就這樣做了。

耶穌明白「不要憂慮」對你我而言是多麼困難(馬太福音6章25-27節),因此祂向我們保證,天父完全知道你我的需要(32節)。聖經提醒我們不要擔心,而是要信靠上帝,並盡心竭力地去做祂要我們做的事(31-33節)。當我們接受並遵行祂的旨意時,我們可以滿有把握地相信,「野地裡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