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命日糧 : 打持久戰

讀經:出埃及記5章1-9節 

當泰明的國家發生政變時,軍隊開始恐嚇基督徒,並殺害他們農場的牲畜。在失去生計後,泰明的家人分散到不同的國家。九年來,泰明一直住在難民營裡,遠遠離開家人。他知道上帝與他同在,但在這段分離期間,他的兩個家人過世了,使他開始感到絕望。

千百年前,以色列人也面對殘酷的逼迫,上帝便指派摩西帶領他們離開埃及,而摩西勉強同意了。但他去見法老時,法老卻說:「我不認識耶和華,也不容以色列人去」(出埃及記5章2節),而且這埃及君王還對以色列人加強施壓(6-9節)。以色列百姓因此責怪摩西,而摩西則抱怨上帝(20-23節)。

最終,上帝拯救了以色列人,讓他們得到渴盼已久的自由,但卻是按照祂的方式和時間。上帝用的是打持久戰的方式,使我們認識祂的特質,讓我們為更偉大的事做好準備。

< [....]

靈命日糧 : 額外恩典

讀經:以弗所書2章1-10節 

當我們在教會為一個特別活動進行佈置時,負責的一位姐妹因我經驗不足而大發牢騷。等她走開後,另一位姐妹走近我,說:「別管她。她就是我們所說的,那種需要額外恩典的人。」

我一笑置之。自此之後,每當與人發生衝突時,我就會給對方貼上這個標籤。多年後,我坐在同一間教會的會堂裡,聽到那位「需要額外恩典」的姐妹去世的消息。牧師在悼念這位姐妹時,分享了她如何在幕後殷勤服事上帝,並且樂善好施。我聽了十分羞愧,祈求上帝饒恕我過去給她和其他人貼上標籤,論斷他們,還說他們的閒話。其實,我與其他的基督徒一樣,都需要額外恩典。

在以弗所書2章,使徒保羅提到,所有的信徒「本為可怒之子」(3節)。然而,上帝卻賜給我們救恩,這份恩典是我們不配得到,也永遠無法賺取的,「免得有人自誇」(9節)。的確, [....]

靈命日糧 : 患難中的信心

讀經:彼得前書4章7-11節 

在1965年6月,6名東加(或湯加)王國的青少年從他們的島嶼國家出發,展開探險之旅。但第一晚他們就遇到風暴,桅杆和船舵都被摧毀。他們沒食物也沒水,在海中漂流好幾天,到達了無人居住的阿塔島,15個月之後才被人發現。

為了生存,男孩們在阿塔島上互助合作,建立一個小菜園,挖空樹幹來儲存雨水,還搭了一間臨時健身房。其中一個男孩不慎摔斷了腿,其他人就想方設法用樹枝和樹葉固定傷肢。他們規定所有的紛爭都必須和解,每天以唱歌、祈禱做為一天的開始和結束。當男孩們健康地回到家鄉時,他們的家人都又驚又喜,因他們早已為這些男孩舉辦過葬禮。

在初代教會時期,相信耶穌的人很可能會被孤立。他們會因為自己的信仰而受到迫害,而且常被迫與家人分開,讓他們感到漂泊無依。使徒彼得鼓勵這些遭逼迫的信徒, [....]

靈命日糧 : 每個哀傷

讀經:啟示錄21章1-6節 

十九世紀美國詩人艾蜜莉.狄金生(Emily Dickinson)寫了一首關於哀傷的詩歌﹕「對於看到的每個哀傷,我瞇著眼睛探究衡量;看是否像我的一樣悲涼,或是有的沒那麼難擔。」詩歌反映了人們以獨特的方式,背負他們人生中各樣的傷痛。狄金生在詩歌的結尾,提到她找到了唯一的安慰。她看到在各各他那「釘痕的安慰」,看到自己的傷口反映在救主身上,她總結﹕「帶著猜測和迷茫,祂身上的創傷,有些竟和我的如此相像。」

在啟示錄裡,救主耶穌被形容為有如「羔羊站立,像是被殺過的」(5章6、12節),祂的傷口仍然清晰可見。耶穌為了背負祂子民的罪和絕望而甘願受傷(彼得前書2章24-25節),好讓他們能有新的生命和盼望。

啟示錄還提到將來有一天,救主會擦去祂兒女「一切的眼淚」(21章4節)。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