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命日糧 : 把握機會

讀經:提摩太後書4章1-5節 

在等待大學開學的時候,二十歲的欣怡決定用三個月的空檔時間,到一個青年宣教機構服事。可是,因為新冠肺炎的防疫措施限制了人們面對面的交流,要投入青年事工似乎不是最好的時機。但欣怡很快就找到應對的方法,她分享說:「我們雖然不能像往常一樣,在街上、購物中心或快餐店與學生見面,但我們能使用通訊平台(Zoom)與基督徒學生保持聯繫,彼此代禱,並以電話聯絡那些尚未信主的學生。」

欣怡做了使徒保羅鼓勵提摩太去做的事:「做傳福音的工作」(提摩太後書4章5節,和合本修訂版)。保羅告誡提摩太說,人們會尋找迎合他們私慾的教師,這些教師只會說他們想要聽的話,而不是需要聽的話(3-4節)。然而,保羅要提摩太鼓起勇氣,「無論時機是否適合,都要常作準備」,並且「要以多方的忍耐和教訓責備人、警戒人、勸勉人」 [....]

靈命日糧 : 軟弱中的力量

讀經:士師記7章1-9節 

在我兒子快滿三歲時,我需要接受一個手術治療,而恢復期至少要一個月以上。動手術之前,我想像自己開完刀之後只能躺在床上,廚房水槽裡堆滿了油膩膩的盤子。我不知道到時要如何照顧一個活潑好動的幼兒,也無法確定自己能站在廚房爐台前料理三餐。我擔心自己虛弱的身體會影響一家人的生活作息。

在基甸的軍隊與米甸人交戰之前,上帝刻意削弱他的軍力。首先,那些害怕的人獲准離開,於是有二萬二千人離去(士師記7章3節)。接著,在剩下的一萬人中,只有用手捧水喝的人才能留下(5-6節)。雖然最後只剩下三百人,但這樣的劣勢可以讓以色列民不能再依靠自己,他們不能說:「是我們自己的手救了我們。」(2節)

我們許多人都經歷過筋疲力盡或無能為力的時刻。當這樣的情況發生在我身上時,我意識到自己多麼需要上帝。 [....]

靈命日糧 : 更深的醫治

讀經:以賽亞書53章4-6節 

在2020年的復活節主日,那俯瞰里約熱內盧的著名巴西地標救世基督像,被人們用投影的方式穿上醫師袍,以基督為醫治者的鮮明形象,向對抗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一線醫護人員致敬。這個醫生的形象讓人聯想到,耶穌常被描繪為我們最偉大的醫生(馬可福音2章17節)。

耶穌在世上傳道期間,醫治了許多人身體上的疾病,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其中有瞎眼的巴底買(10章46-52節)、痲瘋病人(路加福音5章12-16節),以及癱瘓的人(馬太福音9章1-8節)。耶穌關心祂的跟隨者的健康,除了醫治,祂也填飽他們的肚子,行神蹟使用一份簡單的食物,讓五千人都吃得飽足(約翰福音6章1-13節)。這些神蹟都顯明了耶穌的大能,以及祂對人們真實的愛。

然而,正如先知以賽亞的預言所說,這位基督最大的醫治行動體現在 [....]

靈命日糧 : 奔向耶穌

讀經:約翰福音20章1-10節 

班恩和朋友們去巴黎旅行的時候,參觀了一間著名的博物館。雖然班恩沒有學過藝術,但瑞士畫家尤金.博南得(Eugène Burnand)的一幅著名畫作卻讓他肅然起敬。這幅作品名為《復活的早晨使徒彼得和約翰跑向墳墓》,畫中只有奔跑的彼得和約翰。無需言語,他們臉上的表情和雙手的姿勢就表達了他們的情緒,能讓觀眾深刻體會他們的感受,同感他們的興奮與激動。

這幅畫根據約翰福音20章1-10節的記載,描繪出兩位門徒奔向耶穌空墳墓的景況(4節)。這幅傑作生動地刻劃了這兩位門徒矛盾的強烈情緒。雖然在那個時候,他們的信心尚未完全成熟,但他們奔跑的方向卻是正確的,最終復活的耶穌也向他們顯現(19-29節)。

兩位門徒複雜的情緒與歷世歷代以來尋找耶穌的人一樣。雖然我們沒有親眼看到空墳墓,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