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命日糧 : 照照鏡子

讀經:

雅各書1章22-27節 

心理學家用鏡子對兒童進行自我認知的測試,他問孩子:「鏡子裡的是誰?」通常小於18個月的幼兒,不知道鏡子裡的人就是自己。但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們開始明白看鏡子就會看到自己。自我認知是健康成長和成熟的重要指標。

同樣地,自我認知對基督徒的成長也很重要。雅各提到一個用鏡子所做的自我認知測試,而這面鏡子就是上帝的「真道」(雅各書1章18節)。當我們閱讀聖經時,就像在照鏡子,而我們看到什麼呢?當經文講述愛和謙卑時,我們是否能從中看到自己呢?當我們讀到上帝命令我們要去做的事時,我們是否看到了自己已採取行動?當我們審視自己的內心,並省察自身的行為時,聖經將有助於我們察驗自身的行為是否符合上帝的期望,或是需要悔改並做出改變。

雅各告誡我們,不要只是單單讀聖經,而不遵行真道,「自己 [....]

靈命日糧 : 含蓄委婉

讀經:

以弗所書4章2-15節 

美國詩人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在她的一首詩中寫道:「應說出一切真理,但要說得含蓄委婉。」她認為上帝的真理和榮耀就像強光閃電,對脆弱的人類來說實在是「太亮」了,無法一下子就理解或接受。因此我們最好「說得含蓄委婉」,以溫和、間接的方式,分享上帝的恩典和真理。因為就如詩中的結尾寫道:「真理必須逐漸明亮,否則人人都會失明。」

在以弗所書第4章,使徒保羅提出了類似的論點,敦促信徒要「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2節)。保羅解釋說,信徒以溫柔和恩典彼此相待的基礎,是在於基督恩待我們。耶穌降世為人(9-10節),以人們能接受的方式,不張揚與溫和地顯明了祂自己,讓世人可以信靠和接受祂。

耶穌持續以溫柔和慈愛的方式顯明祂自己,即按著上帝子民需 [....]

靈命日糧 : 憑著果子

讀經:

馬太福音7章15-20節 

美國有個受歡迎的電視遊戲節目《是真是假》(To Tell the Truth)。主持人會邀請三位參賽者,他們都宣稱自己是擁有某個特殊職業的人,而四位明星嘉賓則對三位參賽者提出詢問,並判斷誰講的是真話,誰講的是假話。當然,其中兩位參賽者是冒牌貨,他們會想盡辦法糊弄明星嘉賓,讓他們相信自己說的是真話。很多時候,明星嘉賓即使問了一些關鍵問題,依舊難以分辨真假,這為節目帶來非常好的娛樂效果。

基督徒要分辨「假先知」,當然不會像電視節目那樣有娛樂效果,但卻同樣具有挑戰性,而且更為重要。耶穌說「殘暴的狼」經常披著「羊皮」來到我們當中,祂警告我們,即使是聰明人也要「防備假先知」(馬太福音7章15節)。要分辨「假先知」最好的方式並不是要問關鍵問題,而是要仔細觀察,憑著他們所結的果子,就可以 [....]

靈命日糧 : 向誰求助?

讀經:以賽亞書30章12-18節 

傑克在中學的時候,同學們都很欣賞他隨和的態度以及運動技能。他最開心的事,就是在半管式滑道上騰空躍起,一手拿著滑板,並且伸出另一隻手保持平衡。

後來傑克開始參加教會,並決定跟隨耶穌。在那之前,他一直面對嚴重的家庭問題,因而使用毒品試圖麻痺自己的痛苦。在他信主後的一段時間裡,情況似乎有些好轉。但幾年後,他又開始吸毒。因缺乏他人的關心和持續治療,最後他因吸毒過量而死。

當我們面對困難時,很容易回頭尋找熟悉的事物。當以色列人因亞述即將發動攻擊而苦惱時,他們回頭去向曾經奴役他們的埃及人尋求幫助(以賽亞書30章1-5節)。上帝早已知道這決定會帶來嚴重的後果,但即使以色列人做了錯誤的選擇,上帝仍舊憐恤他們。先知以賽亞傳達了上帝的心意:「耶和華必然等候,要施恩給你們;必然興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