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命日糧 : 耶穌是誰?

讀經:馬可福音8章27-30節 

耶穌是誰呢?有人說,祂是個好老師,但也只不過是個人。作家魯益師寫道:「這人若非曾是、現在仍是上帝的兒子,就是一個瘋子或更糟糕的人。你可以把祂當作是個蠢人而叫祂住嘴,也可視祂為惡魔,朝祂吐口水或把祂殺死,又或者你可以俯伏在祂腳前稱祂為主、為上帝。但是千萬別用自認高明的廢話,說祂是個偉大的教師,但只不過是個人。」這番雋永精闢的論述出自《返璞歸真》,指出耶穌若謊稱自己是上帝,那祂就不會是偉大的先知,因那將是終極的異端邪說。

在前往一個村莊的途中,耶穌問門徒:「人說我是誰?」(馬可福音8章27節)門徒的答案包括施洗約翰、以利亞,以及先知裡的一位(28節)。但耶穌想知道門徒的看法,便詢問:「你們說我是誰?」彼得正確回答這個問題,他說:「祢是基督」(29節),也就是救主彌賽亞。

[....]

靈命日糧 : 受教的心

讀經:箴言1章1-7節 

許多人不僅抨擊不同的觀點,也攻擊那些抱持不同看法的人,而且很可悲地,這已成為一種「正常」現象。這種情況就連學術界也不例外。基於這個原因,當我看到神學家暨學者理查德·海斯(Richard B. Hays)寫了一篇文章,大力抨擊他自己多年前所寫的一本著作時,令我感到非常震驚!在海斯近年所寫的一本書中,他展現出極大的謙卑,糾正了他過往的觀點,藉著終生學習調整了自己的看法。

在介紹箴言這卷書時,所羅門王列出了收錄這些智慧諺語不同的目的。但在那些目的之中,他特別提到:「使智慧人聽見,增長學問,使聰明人得著智謀」(箴言1章5節)。正如使徒保羅所說的,即使他已事奉基督數十年,仍持續不斷地追求更認識耶穌(腓立比書3章10節)。所羅門王也規勸智慧人要傾聽,不斷地學習,並且持續成長。

< [....]

靈命日糧 : 真自由

讀經:哥林多前書10章23節-11章1節 

在地鐵上,美玲一邊閱讀,一邊畫下重點並在書頁的邊緣寫下讀書心得。但坐在她旁邊一對母子的談話,讓她停了下來。這位媽媽正在糾正她年幼的孩子,不可以在從圖書館借來的書上亂塗亂畫。美玲聽了這番話,立刻把筆放下,她不希望這孩子不聽媽媽的話而模仿自己的閱讀習慣。美玲知道這個小孩子還不能分辨在借來的書上塗鴉,與在自己的書上寫心得有什麼差別。

美玲的舉動,讓我想到哥林多前書10章23-24節,使徒保羅那段發人深省的話:「有人說:『我們有自由做任何事。』這話不錯;然而,並不是每一件事都有益處。『我們有自由做任何事。』然而,並不是每一件事都會幫助人。每一個人都不應該為自己的利益著想,而應該關心別人的利益。」(現中修訂版)

那時哥林多教會剛成立不久,許多信徒將在基督裡的自由視為追尋個 [....]

靈命日糧 : 彼此關照

讀經:撒迦利亞書7章4-10節 

現年77歲的荷西是一位代課老師,他已經在車上住了八年。這位老人家每天晚上都睡在他那台1997年出廠的福特雷鳥車上。他會仔細檢查汽車電池,因那是他晚上用電腦工作的電力來源。他省下租屋的開支,並將錢寄給住在墨西哥的眾多家庭成員,因為他們比他更需要這筆錢。每天一大清早,荷西以前教過的一位學生都會看到他在後車廂翻找物品。這個學生說:「我覺得需要為他做點什麼。」所以,他發起群眾募資,並在幾週後交給荷西一張支票,讓他能租房子住。

雖然聖經一再教導我們要互相照應,但有時我們會因看重自己的需要而難以實行。先知撒迦利亞責備以色列人,他們不敬拜上帝,也不彼此服事,而只「為自己吃、為自己喝」(撒迦利亞書7章6節)。他們忽視所屬的群體生活,漠視他們鄰舍的需要。因此,撒迦利亞明確地講述上帝的命令: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