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命日糧 : 互相寬容

讀經:

以弗所書4章1-6節 

有一天,我停在一輛汽車後方,等候紅燈轉綠。我注意到那輛車後面的擋風玻璃貼著一張醒目的貼紙,上面寫著:「新手上路,請保持耐心!」相信大家都曾耳聞或經歷過公路暴怒行為,這顯然是一個重要的提醒,讓我們對其他駕駛人保持耐心。

我看著那張貼紙,不禁心想:如果人們能隨身配戴某些標記,提醒別人他們是「新手父母」或「新信徒」,會怎麼樣呢?如果我們知道鄰居、同事或遇到的人正面對怎樣的難處,我們會更有耐心地對待他們,甚或幫助他們應對困境嗎?

我們可能匆匆度過每一天,試圖不被人打擾,但讓我們想想耶穌如何待人。祂從不焦急,祂對人充滿憐憫,並花時間安慰、教導祂所遇見的人,且向他們顯明祂的慈愛。

身為基督徒,我們「行事為人就當與蒙召的恩相稱」(以弗所書4章1節)。使徒保羅指出這 [....]

靈命日糧 : 上帝一直扶持

讀經:

以賽亞書46章3-9節 

丹麥的一項研究探討了多數人都經歷的現象:覺得自己比實際年齡更年輕。研究顯示:無論我們現在幾歲,都會覺得自己比實際年齡小20%,例如50歲的人會想像自己只有40歲。(這讓我想到一個滑稽的場景,一個小孩說:哇,我五歲了,但我覺得自己擁有四歲時的精力和樣子!)

有一個無需科學研究證明的事實:所有人都會長大變老,這是顯而易見的。聖經有許多這方面的陳述,先知以賽亞對日益老化、疲累不堪的以色列民族,說了46章3-4節這番話。但有一位聖經注釋家這麼說:「這個應許不僅是給當時日益衰老的以色列國,也適用於每一位年長的基督徒。」

先知以賽亞提醒我們,每一個對上帝忠心的人,上帝會讓他一生都得到供應。上帝說:「你們自從生下就蒙我抱,自出母胎便由我來背。」(以賽亞書46章3節,和合本修訂 [....]

靈命日糧 : 主裡的款待

讀經:

使徒行傳16章11-15節 

在美國民權運動期間,知名的紐奧良廚師莉亞.蔡斯(Leah Chase)也為此盡了一份心力。她準備食物給上街遊行的民權鬥士,餵飽這些為所有人爭取平等權利的人。她說:「我只是提供食物,他們卻是為民權而奮鬥,他們不知道出去之後會發現什麼,也不知道在街上會發生什麼事。但每次來到我這裡,他們知道我會餵飽他們,而這就是我能為他們做的事。」

有時,「款待」這種恩賜可能會被人忽略,但它與其他在基督裡彼此服事的恩賜同樣重要。使徒行傳記載「一個賣紫色布匹的」女商人呂底亞(16章14節),熱情款待保羅以及與他一起來馬其頓傳福音的同工們(11-15節)。呂底亞用她所擁有的──自己的房子為宣教隊提供幫助。她在領受福音信息之後,堅持要為保羅一行人提供安歇之處。呂底亞說:「你們若以為我是真信主的,……請 [....]

靈命日糧 : 兩難之間

讀經:

詩篇145篇1-8節 

一般人每天會查看手機約150次。讓我們對此冷靜思考一下:某樣事物吸引了我們的注意力,但未必對我們有益。谷歌前設計倫理師崔斯坦.哈里斯(Tristan Harris)也認同這一點。他在一部紀錄片中提出他的看法,片中也包含一些科技界頂尖人物的見解,而正是這些人將人們帶入社群媒體。在紀錄片中,他們不是讚揚社群媒體,而是發出警訊,一語道破我們面對的事實,正如這部影片的名稱《智能社會:進退兩難》。片中提到:「我們才是產品,我們的注意力就是那賣給廣告商的產品。」我們將注意力放在自認為有價值或看重的事物上。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所關注的正是我們所尊崇的。

兩難意味著我們面對必須做抉擇的處境。不管你是否相信,你我在屬靈旅程中,也處於兩難之間,我們每天都必須選擇:我要關注誰或關注什麼?也就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