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命日糧 : 沒有墳墓
讀經:
鄉村音樂傳奇人物強尼.凱許(Johnny Cash)在即將離世時,仍然懷抱對音樂的熱情,堅持繼續創作。他的最後一張專輯《美國系列6:沒有墳墓》(American VI: Ain’t No Grave),是他在人生的最後幾個月所錄製的,專輯的主題曲是翻唱克勞德.伊利(Claude Ely)所寫的福音歌曲。這首歌讓我們瞭解他在離世前的想法,他唱出了對復活的盼望。他那著名的低沉嗓音雖因健康狀況惡化而略有遜色,但卻宣告了一個強而有力的信仰見證。
強尼的盼望不僅限於相信耶穌在復活節清晨復活,他也堅信有一天自己的身體也會活過來,他也能從死裡復活。
這是一個我們都要確信的重要真理,因為即使在使徒保羅的時代,也有人否認將來會有身體復活。保羅嚴厲指正他們的論點,他寫道:「若沒有死 [....]
靈命日糧 : 一碗好粥
讀經:
在張玲經營的小吃店裡,最暢銷的就是她熬的粥。她會非常認真地攪拌米粥,一直熬煮到滑順濃稠為止。因此當一位熟客對她說:「今天的粥跟平常的不一樣,口感不太好。」這實在令她十分詫異!
原來那天是張玲新來的助手負責煮粥,她解釋口感不同的原因:「我沒有按照食譜的指示去做長時間的攪拌,因我自己在家熬粥也是這樣。我還加了更多麻油,因為我覺得這樣味道更好。」她決定不照食譜的指示,而是按照自己的方式來做。
有時候,我也如此回應上帝的指示。我沒有完全遵從上帝在聖經中的吩咐,而是按照自己的方式來做事。
亞蘭國的將軍乃縵,差一點就犯了同樣的錯誤。當上帝透過先知以利沙要乃縵去約旦河沐浴,以治好他的痲瘋病時,這位自負的將軍竟然大發雷霆。對於如何治好自己的痲瘋病,他有自己的期望,認 [....]
靈命日糧 : 上帝掌管
讀經:
在維多利亞時期,英國工廠的環境惡劣,工人的死亡率高而且一貧如洗。企業家喬治.吉百利(George Cadbury)認為住在貧民窟的工人,根本無法擁有理想,因此他為自己蓬勃發展的巧克力事業建造一種新型的工廠,讓他的工人受益。
於是他開發了伯恩維爾村,這是個可容納300多戶人家的村莊,設有運動場、遊樂區、學校和教會,提供給吉百利的工人及其家人使用。工人不只有豐厚的工資,還享有醫療照護,這一切都是因為吉百利相信基督,遵從祂的教導。
耶穌要我們祈求上帝的旨意能「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馬太福音6章10節)。這樣的禱告能幫助我們效法吉百利,想像一下,若我們的工作場所被上帝掌管會如何?工作場所是我們賺取「日用的飲食」之地,也是經歷寬恕之處(11-12節)。對員工來說,這意 [....]
靈命日糧 : 提取記憶
讀經:
你是否曾有這樣的經歷,故事講到一半,卻不得不中斷,因為其中的某個細節,如名字或日期,你完全想不起來了。我們常將這種情形歸因於年齡增長,以致記憶衰退。但近期的研究卻並不支持這個看法。事實上,根據研究指出,問題並不是出在我們的記憶力,而是出在我們提取記憶的能力。如果沒有定期做某種回想的練習,就會更難喚起記憶。
要加強提取記憶的能力,其中一個方法就是定期安排某些活動或體驗,以喚起相關的回憶。我們的創造主也深知這一點,因此祂指示以色列民,每週都要安排一天來敬拜上帝與休息。這樣的喘息不僅能讓人們的身體得到休息,還是一個訓練頭腦的機會,讓我們回憶起「六日之內,耶和華造天、地、海和其中的萬物」(出埃及記20章11節),幫助我們記得有一位上帝,而我們並非主宰。
在忙碌的生活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