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靈命日糧 : 愛仇敵

讀經:馬太福音5章43-48節 

在美國南北戰爭開始引發許多負面情緒之際,林肯總統覺得應該替南方的敵軍美言幾句。但他身旁的人非常震驚,問他為何要這樣做。林肯回答:「女士,化敵為友不就是消滅敵人最好的方法嗎?」經過一世紀之後,馬丁.路德.金恩博士回想林肯總統的這段話,並且為之做了註解:「這就是救贖之愛的大能。」

金恩博士引用耶穌的教導,呼召基督徒要愛仇敵。他明白雖然信徒可能很難去愛那些逼迫他們的人,但這種愛卻是出自於我們對上帝持續且完全的降服。他說:「若我們這樣去愛,就能認識上帝,並且經歷祂聖潔的榮美。」

金恩博士還引用耶穌登山寶訓中的訓誡,說:「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這樣,就可以作你們天父的兒子」(馬太福音5章44-45節)。耶穌告誡信徒,不可隨從當時那種愛鄰舍而恨仇敵的傳統。相反 [....]

靈命日糧 : 看到上帝的信實

讀經:撒母耳記下22章1-4、48-51節 

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在位七十年間,只為一本描述自己生平的傳記寫過序言,書名為《僕人女王與她所侍奉的君王》(The Servant Queen and the King She Serves,暫譯)。這本書為慶祝女王九十歲生日而出版,書中記述女王的信仰如何引領她為國家服務。在序言中,女王感謝每一個為她禱告的人,並感謝上帝堅定不移的愛。她總結道:「我確實看到了上帝的信實。」

伊莉莎白女王這句簡潔的宣告,呼應了歷世歷代眾信徒的見證,他們都曾親身經歷上帝信實地看顧。大衛王在回顧自己的一生時,寫下了一首以此為主題的優美詩歌。這首詩歌記載於撒母耳記下22章,講述上帝信實地保護大衛,供應他所需,甚至在他面臨危險時拯救他(3-4、44節)。大衛經歷了上帝的信實,於是作了這首詩回應上帝說:「 [....]

靈命日糧 : 上帝的話改變人心

讀經:提摩太後書3章10-17節 

克莉絲汀的丈夫小胡是華人,她想為小胡買一本特別的書做為禮物,但在他們所居住的國家,唯一能找到的中文書就是聖經。儘管兩人都不是基督徒,但克莉絲汀希望丈夫還是會喜歡這份禮物。當小胡第一眼看到聖經時,他很不高興,不過最後他還是拿起來翻了翻。在他閱讀的過程中,他逐漸相信了聖經的真理。克莉絲汀對這意料之外的發展並不開心,於是她為了反駁小胡,也開始讀聖經。沒想到,她自己也因為閱讀聖經而被其中的真理所說服,最後相信了耶穌。

使徒保羅知道聖經的特點就是能改變人心。當他被關在羅馬監獄裡的時候,寫信敦促門徒提摩太要將「所學習的⋯⋯存在心裡」,因為他「從小明白聖經」(提摩太後書3章14-15節)。這裡被翻譯為「存」的希臘文,意思是「住、停留」在聖經的啟示裡。保羅知道提摩太即將面對人們的反對和迫害 [....]

靈命日糧 : 愛的循環

讀經:羅馬書13章8-10節 

我在三十歲那年相信了耶穌基督,我將人生的主權交給祂,但心中仍有許多疑惑。當我開始閱讀聖經時,我的疑問甚至更多了。我聯繫一位朋友,問她說:「我怎麼可能遵行上帝所有的命令?今天早晨,我就對我丈夫大發雷霆!」然而,朋友告訴我:「儘管繼續讀聖經,並祈求聖靈幫助妳能像耶穌愛妳那樣去愛其他人。」

如今,我成為上帝的兒女已經二十多年了,這簡單而深刻的真理仍然幫助我,讓我能接受上帝大愛循環的三個步驟:首先,使徒保羅肯定愛是基督徒生命的中心;其次,既然「在彼此相愛的事上,要覺得是欠了人的債」,基督徒就當繼續償還這欠人的債,藉此學會順服,因「愛別人的,就成全了律法」(羅馬書13章8節,新譯本)。最後,我們成全了律法,因為「愛是不加害與人的」(10節)。

基督在十字架上的犧牲,證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