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靈命日糧 : 祂近在咫尺

讀經:腓立比書4章4-7節 

馬尼拉的一位聲樂老師盧爾德,三十多年來一直面對面地教導學生。當她被要求透過視訊授課時,她很焦慮。盧老師說:「我不太會使用電腦,家裡的那台筆記型電腦已十分老舊,而且我不熟悉視訊會議平台。」

雖然對某些人來說這似乎是小事一件,但對她來說確實是壓力之源。盧老師說:「我一個人獨居,沒有人可以幫忙。但若不視訊授課,恐怕會流失學生,而我需要這份收入。」

因此,盧老師在每次上課之前,都會求上帝保守她的電腦能正常運作。她說:「我電腦桌面的背景圖片就是腓立比書4章5-6節,可見我是多麼需要緊緊抓住這些經節啊!」

使徒保羅告誡我們,不要為任何事憂慮,因「主已經近了」(4章5節)。我們要緊緊抓住上帝必會同在的應許,當我們確信祂近在咫尺,並以禱告將一切大小事交託給祂,祂的平 [....]

靈命日糧 : 兩難之間

讀經:箴言3章5-18節 

大偉和安琪覺得上帝呼召他們到海外宣教,隨後卓有成效的事工也證實了這一點。但他們離開家鄉卻有個不利之處,即大偉年邁的父母將孤單地度過接下來的每個聖誕節。

為了減輕父母的孤獨感,大偉和安琪提前寄送禮物並在聖誕節早上打電話給父母。但父母真正想要的是他們,而大偉的收入卻只夠他們偶爾回家一趟,怎麼辦呢?大偉需要智慧。

箴言3章可說是尋求智慧的速成班,教導我們如何藉著將自己的處境帶到上帝面前,以得到智慧(5-6節)。它描述了智慧的各種特質,例如愛和信實(3-4、7-12節),以及智慧帶來的益處,如平安和長壽(13-18節)。作者還補充說,上帝藉著與我們「親密」談話,把這樣的智慧賜給我們(32節)。上帝向那些親近祂的人,輕聲訴說祂的解決方案。

一天晚上,大偉在向上 [....]

靈命日糧 : 主內群體

讀經:使徒行傳2章38-47節 

在巴哈馬南部有一小塊土地,叫做破爛島。在19世紀,這個地方的鹽業十分昌盛,但後來由於鹽業衰落,許多人就移居到附近的島嶼。到了2016年,島上的居民只剩不到80人。儘管他們分屬於三個不同的宗派,但每一週所有人都會聚集在一個地方,一同敬拜上帝,並享受團契生活。由於島上的居民不多,因此群體意識對他們來說,尤為重要。

初代教會的信徒也迫切需要和渴望群體的生活。耶穌的受死和復活,令他們對這新認識的信仰感到興奮。但他們也知道,耶穌不會再像從前那樣與他們一起生活,所以他們極需要彼此。眾信徒專注於使徒的教導和彼此的團契,也一起守聖餐(使徒行傳2章42節)。他們在不同的家中聚會,一同敬拜上帝,舉行愛筵,並關心他人的需要。使徒行傳的作者如此描述當時的教會:「那許多信的人都是一心一意的」(4章3 [....]

靈命日糧 : 人人平等

讀經:羅馬書3章21-26節 

我和妻子在度假期間,恣意享受清晨騎自行車的樂趣。其中一條路線可行經一個豪宅社區,每棟房子都價值數百萬美元。在那條路上,我們看見形形色色的人──外出遛狗的居民、騎自行車的同好,以及許多建造新屋或維護美麗景觀的工人。那裡匯集了各行各業的人,提醒我一個寶貴的事實,那就是我們之間沒有真正的區別。無論是富足或貧窮,資產階級或勞動階級,鼎鼎大名或默默無聞,那天早上,我們所有出現在那條街上的人都是一樣的。就像箴言22章2節,說:「富戶窮人在世相遇,都為耶和華所造。」不管彼此間有何差異,你我都是上帝按祂的形象所造的(創世記1章27節)。

但不只如此。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也意味著無論我們是什麼種族,經濟狀況或社會地位,我們都是生下來就有了罪。正如羅馬書3章23節說:「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上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