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命日糧 : 預期壽命
讀經:
在1990年,法國研究人員面臨一個電腦問題。他們在處理珍妮·卡爾門(Jeanne Calment)的年齡資料時,出現了數據錯誤。當時珍妮的年齡是115歲,超出了電腦軟體設定的年齡上限,因為設計人員並沒有預期人的壽命會那麼長!其實,珍妮後來一直活到122歲。
詩人寫道:「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詩篇90篇10節)。這是一種比喻性的說法,表明無論我們活到幾歲,就算活到像珍妮·卡爾門的歲數,我們在世上的歲月仍然十分有限。我們一生的日子都在慈愛上帝的掌管之中(5節),但在屬靈的領域裡,我們要記得上帝的時間與你我的不同,在上帝看來,「千年如已過的昨日」(4節)。
同時,在耶穌基督裡,人類的預期壽命也有了全新的意義,因為「信子的人有永生」(約翰福音3章 [....]
靈命日糧 : 各司其職
讀經:
我的朋友方萍只工作了幾年,公司就想升她為該部門的主管,使她感到有如千鈞重負。她在為此事禱告時,感到上帝指示她擔起此重任,但她仍然害怕自己無法勝任。她問上帝:「我的資歷那麼淺,怎能帶領整個部門呢?如果我注定會失敗,為何要將我放在那個位子上呢?」
後來,方萍從創世記12章讀到了上帝對亞伯蘭的呼召,她注意到亞伯蘭所需要做的是前往上帝所指示的地方,而亞伯蘭就按上帝的吩咐去了(1、4節)。這是一個不尋常的舉動,因為在古時候沒有人會像他這樣遷離家鄉。但上帝要亞伯蘭信靠祂,離開家鄉所熟悉的一切,將其餘的事交給上帝。身分?上帝必使他成為大國;供應?上帝必賜福給他;名聲?上帝會使他的名為大;目的?是要叫別人得福。雖然亞伯蘭後來陸續犯下一些過錯,但他在當時「因著信,⋯⋯就遵命出去,⋯⋯出去的時 [....]
靈命日糧 : 快樂感恩
讀經:
美國心理學家羅伯特.埃蒙斯(Robert Emmons)進行了一項研究。他將一群自願受試者分為三組,讓每一組的人每週都做紀錄。第一組要寫下五件感恩的事,第二組要寫下五件麻煩的事,而最後的對照組則要寫下五件對他們影響不大的事。研究結果顯示,感恩組的成員對生活的各方面都較為滿意,對未來感到樂觀,健康狀況也較為良好。
感恩能轉變我們對生活的看法,甚至讓我們更快樂。
聖經一直以來都宣揚向上帝感恩的益處,因為感恩能提醒我們上帝的特質。聖經的詩篇一再呼籲上帝的百姓要向上帝獻上感恩,「因為耶和華本為善,祂的慈愛存到永遠」(詩篇100篇5節),要感謝祂無盡的愛,以及祂所行的奇事(107篇8、15、21、31節)。
在寫給腓立比教會眾人的信中,使徒保羅在結尾的部分也將 [....]
靈命日糧 : 上帝的話語
讀經:
史蒂芬是位前程似錦的喜劇演員,也是個回轉的浪子。他在基督化家庭中長大,但在他的父親和兩個兄弟死於空難後,他便開始對信仰產生懷疑。在二十歲出頭時,他完全放棄信仰。後來在某個冬夜,他在芝加哥寒風刺骨的街道上,重新找回了信心。當時有個陌生人送給他一本袖珍版新約聖經,他隨手翻開幾頁。索引頁上寫著,焦慮不安的人可以閱讀馬太福音6章27-34節,那是耶穌在登山寶訓中所說的一段話。
史蒂芬翻到那段經文,耶穌所說的話就像在他心中點燃了一把火。他回憶說:「我覺得心裡的重擔卸下了。我站在寒冷的街角認真地閱讀登山寶訓,而我的生命從此再也不同了!」
這就是聖經的力量。聖經就是上帝的話語,它與其他書籍不同,因上帝的話語是活的,是有功效的。我們閱讀聖經,而聖經也剖視我們。「上帝的道……,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