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d

深刻

Jason,台灣

我從國中就很喜歡繪畫,但是機械類群的製圖與一般我喜歡的漫畫不太一樣,尤其我練習的題目是立體製圖,難度又更上一層樓。雖然完成題目的畫法有許多種,但如果不明白繪圖的先後次序、基本概念、關鍵尺寸…等等的相關知識,想要達到題目要求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在練習製圖的歷程中,難免要經歷許多次錯誤的嘗試。在今天,我突然覺得在練習立體製圖的過程中,就好像是我的成長歷程,總是在跌跌撞撞中探索一個生命的出口,不過即使跌入了死胡同也沒關係。在上帝的慈愛及應許中,我們常常能夠重新再來過。(耶利米哀歌3章23節)

直到我們尋見了那生命的出口;畫出了正確的解答之後,我們才驚覺,原來上帝要我經歷這些挫敗,是為了要讓我對正確的道路更加深刻。

「不但如此、就是在患難中,也是歡歡喜喜的,
因為知道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盼望不至於羞恥。
因為所賜給我們的聖靈、將上帝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裡。」(羅馬書5章3-5節)

人的叛逆,挑戰上帝權威

作者:歐尼斯特

你有過這樣的經驗嗎?

晚上睡不著覺,思索著自己的人生,並感到迷惘?我有過,而我也知道我並非是唯一一個有這樣感受的人。佛蘭西斯•史考特•費茲傑羅 (F. Scott Fitzgerald) 這樣描述這種經歷:「靈魂最黑暗的時刻,像是淩晨三點鐘,日復一日。」

事實上,大多數人都過著一種虛空的生活。很少有人會意識到這一點,我們總是忙這忙那的。一旦挪開這些事情,有空靜心思考生活時(也許是在淩晨三點鐘?),我們可能終於發現,對於生命的意義,我們根本是毫無頭緒的。我們忙於各種事情,追求各種目標,以至於沒有時間停下來去想,自己這樣做到底是為了什麼。這是罪所造成的空虛感。我們拒絕了上帝的規則,也不屈服於祂的掌管之下。

如果我們掌控自己的生活,有著自己的方向,那唯一的結果就是空虛的心靈。令人悲傷的是,很少人會意識到我們的靈魂其實是在黑暗中徘徊。幸好,這並非終點,因為上帝已經將祂的愛子賜給我們,將我們帶出黑暗,進入祂奇妙的光明中。感謝上帝!

我們是否還在黑暗中徘徊?或正沐浴在上帝榮耀的光中?

(此篇文章譯自透心糧英文網站

隱形的福氣

作者:劉嘉盈,19歲,馬來西亞

你們哪一個能用思慮使壽數多加一刻呢?
——馬太福音6章27節

我在馬來西亞檳城的一個牙醫診所裡找到了一份當助理的兼職工作。一天,牙醫休假,我被指派去弄一堆藥用棉花準備一些指頭大小的小棉捲。當我坐在椅子上觀察高級助理示範如何操作的時候,我很吃驚。這個任務雖然看起來簡單,卻需要很多經驗來完成。

我當時很沮喪,覺得自己肯定做不了。高級助理教了我一個三步驟的方法後就走開了。我獨自一人面對那堆棉花,嘗試好幾次都不成功,我就放棄了。我靠在椅背上開始禱告,抱怨自己有多麼的厭煩。我求上帝以某種方式給我智慧來完成那個任務,但是我不確定上帝會怎樣幫我。祂會派下一位天使,還是使我的手指能像高級助理的一樣敏捷?不管怎樣,我還是站直起身,勉強繼續我的工作。當我擺弄那些藥棉在指間捲著的時候,我突然發現我成功了。我很驚訝,心裡讚美上帝。

這讓我意識到上帝是多麼的了不起。當我們疑惑神蹟如何在生活中發生,懷疑上帝是否會在最危難的時候幫助我們時,祂卻一直都在幫助和引導我們(詩篇23篇)。因此,讓我們信靠祂,相信祂在任何情況中都是掌權的。上帝能幫助我們,還經常會以最意想不到的方式來到我們身邊。

雖然錢不會從天上掉下來,但是上帝總能用其他方式供給我們。儘管我們也許不會看到問題立刻得到解決,但上帝當然有能力給我們提供解決問題的辦法(馬太福音6章25-34節)。信靠祂,讓祂來成就!

(此篇文章譯自透心糧英文網站

反思:危險的決定—從羅得和亞干得到的教訓

作者: 伊恩, 19, 美國

I. 決定性時刻

“我很為你高興,這就讓你說完,但是我認為Beyonce的錄影帶是史上最佳的錄音帶之一,史上最佳的錄影帶之一!”許多人記得肯伊•威斯特(Kanye West) 在09年MTV音樂錄影帶頒獎禮上一時衝動所說的話,他打斷了泰勒絲•史薇芙特(Taylor Swift) 的獲獎感言。他說應該是碧昂絲(Beyonce),而不是泰勒絲來領取最佳女藝人音樂錄影帶的獎項。

不久以後,肯伊•威斯特發現自己深陷批評。他在網上和數不清的採訪中致歉。儘管肯伊•威斯特是一個有名的藝術家,這個事件卻成為他的決定性時刻。這是一個嚴酷的提醒,錯誤的決定對一個人的生活和名譽有著嚴重的後果。

箴言2章20-22節告訴我們要防止這種失敗發生。「智慧必使你行善人的道,守義人的路。正直人必在世上居住,完全人必在地上存留;惟有惡人必然剪除,奸詐的必然拔出。」因著性格缺陷和錯誤決定而失去聲望、財富、甚至是生命的確令人不安。信不信由你,聖經也講了不少跟肯伊•威斯特相似的故事,其中有兩個人物叫做是羅得和亞干。讓我們從他們的錯誤中吸取教訓,使我們不至做出令人後悔的事情。

II.罪的影響

那麼羅得和亞干的故事是什麼呢?好,我們來讀創世紀13-14章、創世記19章中的羅得的故事。他是亞伯蘭的侄子。而亞干是約書亞記中耶利哥城攻陷之後緊接著的第七章提到的一個以色列人。儘管處在不同的時期,這兩個人有一個相同點—他們的錯誤決定給他們生命帶來了悲劇。

在創世記13章第一次提到羅得時,我們就看到了他與罪的征戰。那時,亞伯蘭和羅得居住在同一塊土地。但是由於雙方牧人的相爭,他們把土地分成了兩半。亞伯蘭讓羅得先選他想要的土地,羅得選了最滋潤繁盛的那一半,這看起來是個很自然的選擇。但是我們很快就能意識到這個選擇是出於羅得性格中的缺陷。自私和貪婪促使羅得做出這樣的選擇。而這個選擇後來被證明是災難性的。性格缺陷好像雜草—他們在被忽視時長得最快而且變得越來越難拔出。這樣的雜草我們需要在它一出現時就把它連根拔起。

另一方面,亞干的罪在約書亞記第七章一開始就很清楚了。以色列人攻陷了耶利哥以後,上帝吩咐他們不得拿城裡的戰利品歸為己有。緊接著,作者記述了亞干違抗上帝,從城裡拿了戰利品。因為我們不是很瞭解亞干,我們很容易認為這只不過是一次疏漏。但是記住:上帝才把以色列人從埃及為奴之地領出,又在沙漠裡給他們提供食物,保護他們迎戰遇到的每個仇敵,神跡一個接著一個。更不用說希伯來人已經受了割禮,象徵他們對上帝的忠誠。亞干的問題就是貪婪。他看到耶利哥的財富就心生貪念。我們可以從他得到的教訓就是,沒機會犯罪不等於罪就不在我們心裡。我們必須警覺,在心裡決意常行在上帝的旨意中。這樣,當試探來臨,我們可以在上帝的幫助下做好抵擋的預備。

III.失去生活焦點

羅得和亞伯蘭分地之後,羅得在所多瑪與蛾摩拉附近的城安頓下來。這兩個城市很富有,因此羅得為之吸引。但是他們也罪大惡極。在彼後2:6-8中,羅得被描述成一個義人,為他周圍所發生的惡行而受折磨。但是他仍舊留下來了。他在離所多瑪和蛾摩拉近的地方安頓下來是個不良之策。他被貪婪蒙蔽了眼睛。他只能關注那些他能得到的東西—利益和財富。他或許也得到了很多樂趣。在創世記14章,一場戰爭爆發了。羅得所居之地被攻擊。他所擁有的一切被擄掠走了。亞伯蘭得知這些事後,就率領318人,攻擊了其中一隻入侵的軍隊,奪回了羅得的財物。因此羅得的家被入侵,他擁有的一切被擄掠。但他仍然留在所多瑪和蛾摩拉。當常識告訴我們這不是一個好待的地方時,羅得並不理會,這是很難以理解的事。罪的欲求使我們看不清什麼才是最好的生活方式。

亞干也是這樣吃盡苦頭。他失去了對上帝的忠誠,看不見他曾經見證的神跡。眼裡沒有上帝是危險的,這最終成了亞干生命中一個致命的錯誤。在第二場戰役中,有三十六個人因此喪命。我們看到亞干的貪婪打開了防洪閘門,使其他罪滲入他的心。當他看不清自己的所作所為時,自私和欺騙掌控了他。他的三十六個戰友因著他的罪行而被殺,心裡只有自己,他決定掩蓋事實。看不見上帝使他沒了良心和憐憫。

IV.脫離現實

羅得生命焦點的迷失在創世記19章達到了高峰。上帝差派了兩個天使到了所多瑪和蛾摩拉,告訴羅得和他的家人,因著這座城的惡行上帝將毀掉這個城市。當羅得發現天使,他立即邀請他們到自己家裡,堅持不讓他們睡在城市廣場上。看起來羅得突然對城裡正發生的事情感到尷尬,他不想讓天使看到這些或讓他們落在市民的手中。

我們也需要自省!羅得對看到的罪惡深感不安,但最終還是因太留戀罪(貪婪)而不願離開。當他在家門口發現兩位天使,他似乎突然恢復了理智。

另一方面,亞干似乎確信他不會被抓。在約書亞記7章14-15節,上帝命令約書亞召集所有的以色列人。按著支派進前來,上帝好親自指出哪個是犯罪的人。這個過程會按著從支派到宗族再到家室的順序進行。在整個過程中,亞干知道自己有罪。他有很多認罪的機會,但他每次都沒出聲。他的家室、宗族、支派和所有以色列人都被帶出來接受調查的事實顯然對他不重要。他使自己忽視現實,也忽視了他給自己招致的危險。

V.我們的罪傷害我們周圍的人

罪使我們無視潛伏的危險,也使我們聽不到上帝的聲音。羅得和亞幹一開始都確信他們的行為不會影響其他人。直到經歷了一番艱難,他們才意識到這個錯誤。

當所多瑪和蛾摩拉的人發現了羅得的客人時,他們要求他把客人交出來,任他們為所欲為。羅得再三懇求他們。但這使他們憤怒:一個他們文化的局外人竟在審判他們。他們宣佈將以更糟的方式對待羅得,並試圖破門而入。多恐怖的情景!羅得的貪婪和自私不僅威脅了他自己的安寧,現在也使他的客人和家人處在極大的危險中。

天使使這些人看不見,並指示羅得帶上城中所有的親戚去山上避難。上帝派他們來是要毀滅所多瑪和蛾摩拉的。羅得按照指示做了。但是他的女婿們認為他在開玩笑,他們仍舊留在城中。他的妻子在逃跑時回頭看了一眼城市。結果,她變成了一根鹽柱。藏在山洞中時,他的女兒,也許受了她們在城中所見的罪惡的影響,把父親羅得灌醉,和他同寢以存留後裔。他們的後裔就是摩押人和亞捫人,都是使亞伯蘭後裔不得安寧的人。

至於亞干,三十六個士兵戰死沙場,全以色列人都被他的罪所影響。他的支派和宗族也因著他受到懷疑。聖經上暗示他的家人也被迫共謀來掩蓋他的罪。直到上帝向約書亞指出有罪的那個人時,亞干最終才坦白承認。結果,亞干和他的家人被處死,他所擁有的也被焚燒。

VI.結語

羅得和亞干的結局是可悲的。他們容許罪掌控了他們,使他們看不清什麼是要緊的。罪招來新的罪進入他們的生命,使他們不知道自己正在傷害周圍的人們。我們該怎樣避免羅得和亞干所犯的錯誤呢?我們必須認真對待自己性格中的缺陷,並向上帝禱告:「上帝啊,求你鑒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試煉我,知道我的意念,看在我裡面有什麼惡行沒有,引導我走永生的道路」。(詩篇139篇23-24節)

此外,我們要對罪警覺,在上帝的幫助下抵擋試探。如果我們如此行,我們在決定性的時刻將會是榮耀上帝的。

(此篇文章譯自透心糧英文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