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d

來我懷裡!

 

作者:Jacky

有聲播讀:木木

 

 

在這個忙碌的時代裏面,每一個人貌似都忙得焦頭爛額,但卻毫無意義。在忙的過程中,我不禁思考,自己被很多繁瑣的事情淹沒,但似乎在這些大大小小的事情上,卻沒有上帝在其中。我的意思不是上帝沒有與我同在,而是我並沒有邀請上帝參與在其中,我並沒有先求祂的國和義,以至於這一切的忙碌都毫無意義。

 

因為過於忙碌,我發現自己的情緒開始變得焦慮,甚至有一種漸漸感受不到上帝同在的感覺。當我安靜下來,也開始發現自己對祂似乎只剩明白,卻沒有了愛。忙碌讓我不能無法像以前一樣,單純地愛祂,單純地敬拜祂。無論是工作上或是教會服事的忙碌,已經不再是純粹只因祂愛我,我愛祂那麽簡單,更像是已經習慣且不自然的勞動,以至於無法享受在其中。我意識到自己沒有了起初的喜樂,也失去了一開始的熱情,更漸漸淡化了本應該有的愛心,所以我必須學習停下來。

 

當我選擇停下來之後,上帝對我說:「來我懷裡…」,這一句「來我懷裡」,讓我感受到無比的安慰,也有一絲絲的慶幸。一直以來我覺得自己無法回到祂的懷裡,是因為有太多的愁煩憂慮。我一直認為我需要放下了這一切的忙碌,這一切的煩躁不安後,才能回到祂懷裡。但慶幸和感恩的是,我錯了,因為上帝從來沒有要求我懂得放下後,才願意擁抱我,而是祂本來就願意擁抱帶著憂慮、愁煩、不安、悲傷、痛苦、壓力的我,以至於我在祂懷裡才得以安息,才明白放下的意義。

 

以利亞不也是這樣嗎?他有許多的憂慮、許多的擔心、對於事奉的失望,在身心疲憊的時候,他需要的是停下來休息;停下來回到上帝的面前;停下來聽上帝的聲音;停下來到上帝的懷裡,把所有的擔心和煩惱交給祂。所以當我學習在忙碌的生活中停下來,先求上帝的國和義的時候,我發現自己的焦慮和擔心開始漸漸減輕,甚至是在忙碌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上帝在其中與我一起同行的平安,以至於本該有的愁煩因著神的同在而轉為喜樂,一切事物都變得更有意義。


出埃及記33章14節說 :「耶和華說,我必親自和你同去,使你得安息。」倘若我們人生中的每個決定,每個行動,都是按著上帝的心意,我們絕對可以放心地去做,毫無憂慮地去行,因為上帝應許祂必定會與我們同去,更會在這個過程中使我們得到真正的安息。所以,想要在忙碌的生活中擺脫無意義的憂慮和愁煩,就要與上帝同行,且行在祂的旨意中!我相信你也能找回起初對祂的愛心,回到祂的懷裏,得著真正的安息!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是什麽阻攔我傳福音?

 

作者:奇奇

有声播读:Joya

 

 

最近幾天去家附近的商場遛娃,到經常去的那家早教店,發現幾天的店員都是新人,覺得有點奇怪(之前大半年都是兩個已經和我們很熟悉的店員輪流上班)。直到今天上午再去遇到了其中一個熟悉的店員才知道,她另一個同事已經辭職不做了。我大概詢問了一下原因,知道原來是因著工作待遇太低而換了工作。但同時我心裏有一種很大的失落感。我沒有對方的私人聯系方式,大概之後也很難再遇到她了。而我沒有和她聊過福音。

 

在過去的9個月時間裏,我經常會帶娃來這個店裏玩,也經常能遇見她。我們也會常常聊天,聊育兒、聊生活,尤其是在疫情封鎖的那幾個月,店裏的客人非常少,就有更多時間可以聊。記得她前一陣子,有一次她就著一個有些敏感的話題和我聊了很久。但是,我卻沒有主動和她聊過信仰,跟她講過福音。我知道我的感覺是來自聖靈的責備。因為我其實是有感動要向她傳福音的,只是覺得還沒有找到最合適的時候。但如今卻沒有機會了。

 

 

想一想近幾年的狀態,我發現自己好像已經不會傳福音了。雖然有傳福音的想法,但卻總是左思右想,想要做好十足的準備。面對對方,不是感覺到關系還不夠親密還不適合開口,就是覺得時機不對,總是想要一切都預備好了才來分享。但似乎永遠都等不到這樣的時刻出現。

對於我們小區的一位阿姨也是這樣。因為遛娃認識了這樣一位阿姨,每次見面總是很友好地打招呼。但去年年底疫情大爆發之後,我有一個多月的時間都沒有再見到那位阿姨。我並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麽,因為疫情確實導致身邊有些老人去世,我就開始很責備自己,也很難過。我在想是不是這位阿姨也因為疫情不在了?她信不信主呢?而我原本有機會向她傳福音的。讓我感到安慰的是最近我又見到她了。我很開心,覺得又有機會給她分享好消息了。但之後我並沒有第一時間和她聊福音,而是又像往常一樣打了招呼就忙自己的事情去了。

 

是傳福音這件事不夠緊急嗎?我們的生命其實很短暫,隨時都有可能就沒了機會。那是什麽讓我不能夠抓緊機會傳福音呢?是什麽讓我覺得可以一直等下去,一直等到一個完美的時機呢?反思我自己,我覺得我平時太多的時間都在被生活的瑣事消耗,忙著工作,忙著帶娃,忙著家務…..或者陷在自己的問題裏面,甚至是自己屬靈的問題中,覺得自己需要在很多方面提高,自己的生命還不夠成熟等等。我工作,學習,努力做好一個妻子、媽媽,和成熟的基督徒,但唯獨忘記了傳福音,丟掉了起初的熱心。

回想剛重生信主的那一年,雖然我聖經知識很欠缺,也沒有神學基礎,生命也非常幼小,卻有非常大的熱情傳福音,巴不得要把福音分享給每一個我認識的人,甚至會為公交車上的陌生人禱告。相比之下,現在的我真是可憐無比。我若是僅僅在乎自己的屬靈成長,那我生命裏那些聖靈的果子又如何見證上帝呢?如果我今天就要面見上帝,我感到內心是無比虧欠的,背著這些福音的債我沒有辦法坦然地向祂交賬。

我想,上帝把目前這些人安排在我生命中都不是徒然的。之前的我不會有機會認識這群人,現在因著幼年的孩子我可以接觸和認識小區的寶媽們阿姨們,以及早教中心的媽媽們。我感恩祂給我這樣的機會能夠接觸到這個人群,也感恩祂借著今天的事情讓我反省。如果你也有和我一樣的反思和感動,我禱告求祂賜給你我膽量和智慧,更是賜給我們那起初的熱心,讓我們面對什麽人都能夠分享祂的好消息。讓傳福音成為我們每個人心裏面的負擔,因為祂要我們「去」。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喜樂的泉源

 

作者: 東尼叔叔

有聲播讀:枝子

 

 

尼希米記8章10節 : 「……因靠耶和華而得的喜樂是你們的力量。」

童年的喜樂,從聽故事開始

童年時 ,我很愛聽母親講故事。母親在鄉間長大,常三五成群 走在山野遊玩。 她們很調皮,從小山崗滾轉到山腳 ,一班孩童像大冬瓜轉下去,嘻嘻哈哈、自得其樂。 晚上她們走進叢林 看螢火蟲 、捉蟋蟀 ,一不小心跌在泥濘上,還不亦樂乎。 聽故事的日子,是我快樂童年的一部份 !

 

 

長大後,我就如普通人一樣,尋找夢想 和被物質世界吸引著。然而這些快樂是瞬間的,不持久的滿足。信主後,從聖經的故事,不斷被激勵,讓我真正找到喜樂的泉源 !

喜樂與快樂不同,並非建立在過去 、外界或多變的人和事上。而是從基督的愛,找著雀躍的盼望和應許。

就如聖經所說,耶穌站起來,呼喊說: 「人若渴了,可以到我裡來喝 ! 」(約翰福音7章37節)。這豈不是人生最有力的應許嗎?我相信從主耶穌那裡喝的,並不是暫時解渴的水,或我平日所愛的咖啡或綠茶。而是,上帝所賜一生伴隨愛的養份 !

 

從禱告中, 看見愛的足印和力量

以往我不斷定下每年的目標 ,總覺得若是沒有目標,活著就是沒有意義了。為此我忙碌工作、不斷突破框框, 身心逐漸變得驕傲和疲累。然而,當我認真禱告尋求上帝,天父幫助我看到以前所追求的,多是帶來個人益處,不應該是我人生的全部 !

很感恩,今天我已不用糾纏在那些目標上 。因我清楚知道,有很多事情更值得我去做 ,如投入到書寫中,寫出蒙福的人生;陪伴家人朋友、互勉互勵;為世界需要幫助的人和破碎的地方持續禱告 !

 


我相信,這樣會有更多人感受到上帝的愛。這種愛, 是澎湃奔騰 、滿有力量的。又如色彩繽紛的海洋世界 ,帶出無比的生機和活力。愛的存在,是造物主在大地上 賜予生命力的印記。

當人以全新的視野向前看,便曉得上帝的美意 。凡事禱告信靠、感恩讚美、滿足喜樂 !

上帝是力量的泉源、 一切等待你去發掘

你是否盼望來到上帝那裡,喝那生命的源泉呢?

 


上帝說:「諸水之間要有空氣,將水分為上下。 上帝就造出空氣,將空氣以下的水、空氣以上的水分開了。事就這樣成了。」(創世記1章6~7節)

水的形態千變萬化 , 顯出上帝的浩瀚榮美 。就如氣態性的空氣, 無處不在 、循環滋潤人的心靈。而液態的水, 萬般溫柔、 撫摸我們曾受傷的患處。固態的水,更可承托你現今的重擔煩憂, 給你前進的力量 。

今日無論你在甚麼的狀態中,上帝都希望在你的身邊, 這一切都是等待你去發掘的 !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像小孩子一樣求

作者:Yasmine

有聲播讀:木木

 

 

1
我的小學和初中生活都是在小鎮學校度過的,小學升初中的考試中,我發揮得非常好,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績進入了初中。

開學之後,頂著第一名的頭銜,我代表全校學生講話、當班委、進廣播站,受到班主任和各科老師的青睞,也享受著身邊同學們羨慕和崇拜的眼光,自從我嘗到了第一名的甜頭之後,我就開始對成績異常執著。一般都是父母逼著孩子學習,我卻恰恰相反,即使是爸爸媽媽讓我出去玩我都不想去,因為我覺得有那個時間還不如爭取多做一道題目,考試的時候就能多一分拿第一名的把握。

為了維持第一名的榮譽,初中三年,我不做任何看起來與學習無關的事情。不喜歡體育課,因為不擅長任何體育活動,也討厭一群人圍在那裏嘰嘰喳喳八卦個沒完;不喜歡美術課和寫字課,因為對畫畫和寫字都沒有天賦,得不到任何成就感。

我只想在每一次的考試中拿到第一名,保持全班第一並不夠,只有拿到全校第一才是我的目標。但其實我並不能做到每次都考全校第一,因為當時我有一個「死對頭」,大部分考試的第一名都是她得的。我當時非常嫉妒她,那個女孩子比我高,比我瘦,比我朋友多,比我得人心,關鍵是她還很聰明:我每天都會帶沈甸甸一大包書回家,做題做到淩晨一點;而她學習的時間向來只限製在課堂上,從不需要把作業帶回家做,無論學什麽科目都是遊刃有余的。她不止學習成績好,連我不擅長的體育活動和美術書法,它都做得非常出色。只要是學校開展的活動,她都能得獎。

當時那個年紀,我對信仰也並不是很了解,只把上帝當成一個幫助人完成心願的「許願神」,出於對別人的妒忌和對榮譽的癡迷,我總是求上帝幫我打敗我的「死對頭」,讓我得全校第一名。所以每次考試之前我都會禱告,求上帝幫助我得償所願。

2
我想很多基督徒在小的時候都會有跟我類似的這種「求上帝賜好成績」的經歷。長大後,我們知道禱告要先求上帝的國和義,我們總會考量自己的禱告是否符合上帝的心意,我們所求是出於人意還是出於愛上帝的目的,上帝是否會祝福我們這樣的禱告。在對上帝公義與聖潔的屬性略有了解之後,我開始不敢再將自己的「真心話」講給上帝聽:不敢跟祂說我想考第一名;說我想換個大房子;說我想賺更多錢;說我想疾病得醫治;也不敢說嫉妒與恨惡別人的事情;不敢跟上帝說……甚至最後自甘墮落,連禱告也不再想做了。

我自己也有過這樣的經歷,每次禱告的時候遮遮掩掩,顧慮這又顧慮那,什麽都不敢求,什麽都不敢要,只說讓上帝赦免自己的罪,但又不說自己犯了什麽罪。但事實是,並不是我們自己不說,上帝就不知道我們想要什麽,耶利米書23章24節已經講明:「人豈能在隱密處藏身,使我看不見他呢?」;「 掩蓋的事沒有不露出來的,隱藏的事沒有不被人知道的」(路加福音12章2節);「因為人所做的事,連一切隱藏的事,無論是善是惡,上帝都必審問。(傳道書12章14節)。

大家總說:人越長大就會越虛偽,虛偽的面具可以保護自己免受傷害,但是上帝卻厭惡虛偽的禱告,羅馬書12章9節說:「愛人不可虛假;惡要厭惡,善要親近。」馬太福音23章25節中耶穌親自指責虛偽的人:「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因為你們洗凈杯盤的外面,裏面卻盛滿了勒索和放蕩。」

 

 

當我們用虛偽的禱告企圖掩蓋自己的欲望的時候,就活成了「文士和法利賽人」了,這樣的禱告反倒不如小時候那種直抒胸臆的坦蕩:上帝哪,求禰賜我智慧,讓我可以打敗她,讓我可以考第一名!在當時的教育背景和信仰背景下,這樣的禱告是小孩子內心真實的光景。小孩子雖然不懂先求上帝的國和義,但是他們真誠,心裏想要什麽,嘴上就說出來。耶穌對小孩子也尤為憐憫,耶穌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裏來,不要禁止他們,因為在天國的正是這樣的人」(馬太福音19章14節;「所以,凡自己謙卑像這小孩子的,他在天國裏就是最大的。」(馬太福音18章4節)。小孩子不懂太多真理,但卻對上帝有一顆謙卑而真誠的心,上帝看重人的內心,因為「上帝是個靈,所以拜祂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拜他」(約翰福音4章24節)。

所以,即使禱告祈求得並不合上帝的心意,但是願意把最真實的想法暴露在祂面前的態度卻是蒙上帝喜悅的。上帝不只是公義和聖潔的,不只是全能全知的,祂也是仁慈和憐憫的。當詩篇指出祂的公義的同時也指出祂的慈愛:「耶和華在祂一切所行的無不公義,在祂一切所做的都有慈愛。」(詩篇145篇17節)。就連使徒保羅也避免不了肉體的軟弱與欲望:「故此,我所願意的善,我反不做;我所不願意的惡,我倒去做。」(羅馬書7章19節)。所以,即使我們的要求很幼稚,還是可以勇敢地告訴上帝我們自己最真實的想法,而上帝也體貼我們的軟弱,看重我們的真心。

 

3

路加福音中曾經記載了一個人寡婦和不義的官的故事,這個故事是耶穌親自講述的:說:「某城裏有一個官,不懼怕上帝,也不尊重世人。那城裏有個寡婦,常到他那裏,說:『我有一個對頭,求你給我申冤。』他多日不準,後來心裏說:『我雖不懼怕上帝,也不尊重世人,只因這寡婦煩擾我,我就給她申冤吧,免得她常來纏磨我。』」因著寡婦的「糾纏」,她的心願達成了。

剛剛提到小孩子的謙卑與真誠,每個人跟孩子打過交道的都知道,他們還有一個非常厲害的殺手鐧:磨人!即使沒有親自帶過孩子的人,也應該見過這樣一個場景:一個小孩兒站在自己喜歡的玩具面前就是不走,哭著鬧著非要家長給自己買,盡管他知道家長不給買是有理由的,但是他就是不管這些,就想要立刻得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即使被拖著回家,還是不停地在父母耳邊「絮叨」:我想要那個,我想要那個,給我買吧,給我買吧……直到最後,家長給他買回來,他才心滿意足。

其實無論是那個寡婦還是小孩子,他們都是一樣的做法,抓住要求的對象不松手,不停申訴自己的心願。耶穌設寡婦的比喻是教導人要「常常禱告,不可灰心」,相比於虛假的「文士和法利賽人」,上帝更希望我們做那個「纏磨的寡婦」,因為他們都相信那位要求的對象並且牢牢抓住不放。其實只要我們帶著真心向上帝提出自己的訴求,不論祂是否滿足我們的心願,光是這個過程就足以讓我們受益。

 

 

4
實際上我小時候絕大部分的「許願」都是失敗的,我總是考不過我的「對頭」,但是上帝卻在我身上施行了特殊的護理之工:盡管我求的並不合祂的心意,但是祂還是很願意帶我來到祂面前禱告,我「叩門」,祂就給我「開門」;盡管結果並不總是如我所願,但祂總能讓我恢復對他的盼望,使我雖難過,但不至於灰心絕望。隨著禱告與祈求次數的加增,我發現自己對上帝有了深深的依賴感,每當我面臨重要的考試或決定時,我總想著求問上帝,祂是我最後的保障,靠著祂我總能順利度過每一個艱難的時刻。當初那些「充滿人意」的禱告卻成就了上帝對我無比美好的旨意,我對祂越來越深的依賴與信靠,是祂對我最好的祝福。

初中階段的最後一次考試是中考,那也是整個初中階段最重要的考試,它決定了一個小鎮初中生是繼續上學還是停止讀書,繼續上學的話,讀哪所高中,進哪個層次的班級。這次考試,我終於再一次拿到了全校第一名,也考到了所能選擇的最好的高中和班級。

如今,我每一次單獨在房間做禱告的時候依然還像小時候那樣直白:「上帝哪,我想要……」,但是我會在後面加上這些話:「這是我最真實的想法,我不想隱瞞,也無法隱藏,若是可以,求禰成就,但即使成就,也求禰讓我知道這不是出於我自己的能力,而是禰的恩典與大能,即使不成,也求禰為我安排其他的出路。無論成與不成,禰的名都配受榮耀!」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