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d

像等候的先知以利亞,等候我人生故事的下一章

作者:Nico,馬來西亞    有聲播讀:佳音

 

我向來不是一個很有耐心的女生。少年時期的我最討厭玩拼圖。當看到其他同齡人甘願花上一段時間,津津有味地研究著一片片不完整的拼圖,耐心去拼湊出完整的圖畫時,在一旁的我總是不以為然。

「值得嗎?」我心裡問道。縱然看到最後的成品是一幅幅絢麗的風景圖,縱然看到同伴滿足的臉,我還是不理解拼圖背後的美麗。

在聖經中有一個人,每次讀到他的故事的時候,我總在想,他是否也曾問過自己「值得嗎?」當他看到以色列的王如此敗壞的時候,上帝使用他宣告上帝的話語,大發預言:「這幾年我若不禱告,必不降露不下雨。」(列王紀上17章1節)可當人們以為接下來他要干一番大事的時候,上帝卻叫他藏在溪水旁。不止如此,他還要等候烏鴉早晚給他叼餅和肉。那個人就是以利亞。

我猜測以利亞是一個敢做敢為的人。從他過後殺死巴力先知的記載就能對他的性格略知一二。可一個喜歡在前線衝鋒陷陣的人,上帝冷不防地命令他退下來,躲起來,並且讓烏鴉來餵養自己。以利亞情何以堪?我們不懂以利亞在溪水邊藏了多久,因為聖經只是寥寥幾句就帶過以利亞的等候了。「過了些日子,溪水就幹了,因為雨沒有下在地上。」(列王紀上17章7節)過了些日子……要多久,溪水才能完全乾呢?

 

 

當溪水幹了後,以利亞終於等到上帝和他說話了。我想以利亞心裡應該是滿懷期待的。可上帝卻叫以利亞去到一個寡婦的家,讓寡婦供養他。如果我是以利亞,我想我會忍不住向上帝喊道:「禰是在開我玩笑嗎?我還要等到幾時才能為你對抗亞哈呢?要等到幾時我才能為你去對付巴力呢?」然而以利亞並沒有這麼問,他在一切不確定中繼續信靠上帝的帶領,去走他的下一步。

聖經的作者只用一個章節描繪先知以利亞在溪水邊和寡婦家的日子。在列王記上十八章的時候,上帝就差遣他去見亞哈了。後面的故事就是我們所熟悉的,以利亞行神跡,大大勝過巴力先知的故事。我們,包括我自己,很容易就跳過短短的十七章,然後為十八章得勝的以利亞喝彩歡呼。可我們是不是要停下來看看,在掌聲背後,以利亞是經過試煉的火爐的。那裡充滿的是不確定的等待,甚至有時候伴隨著絕望。

「過了許久,到第三年,耶和華的話臨到以利亞說……」(列王紀上18章1節)十八章的開頭是「過了許久」。憑著短短四個字,我們無法猜測以利亞在那個過程中的心情。也許掙扎過,也許對上帝失望過,也許想要放棄。但我們可以確定,以利亞在漫長的等候中,學到了極寶貴的功課。從試煉的火爐走出來後,他對上帝的信心更大,所以上帝才能繼續使用以利亞的生命,行無數的神跡奇事。

 

 

身為上帝的女兒,我非常渴望我的生命可以被上帝大大使用,尤其是婚姻。幾年前經歷了一些感情上的挫折後,我把自己的心關起來,不讓任何人進入。可在今年,上帝讓我前後遇到了三位我極其欣賞的男生。雖然我們雙方都有好感,可前兩位因為對方不是基督徒,所以我忍著痛,把連結切斷。後來,我遇到第三位我欣賞的男生。他是基督徒,愛上帝,也愛人。那時候,我真的以為這個男生就是上帝要給我的另一半了。上帝也似乎把門打開了,讓我們有機會認識彼此。可冷不防地,上帝卻在我們之前堵起一面牆,我們誰都無法再跨進一步。

在我迫切要向對方走近一步時,上帝似乎拉住我,對我說:「等候。」

等候?要等多久?要等那位我欣賞的男生還是等另一個人?還是等自己預備好呢?那我要如何更好地預備呢?「等候」兩個字儼然是個謎語,沒有任何提示。我感覺當祂對我說完這兩個字後就保持沉默了。

我之前說過,我不是個喜歡玩拼圖的孩子。可那段時間,我的心情就像打翻了的拼圖一樣。握著「等候」兩個字,我東拼西湊,卻拼不出一個上帝要帶領我走的路。「上帝,我要等到幾時呢?」

在等待的過程中,我學習到以利亞的謙卑。他之所以能在迷茫中順服上帝,因為他真的知道上帝是那位掌權的上帝。祂知道上帝看重時間點。在哪個時間點發生怎麼樣的事情,上帝都知道,並且祂的用意是要我們得到最美好的結果。如果以利亞沒有經歷第十七章的忍耐和等候,想必他的生命不能完全彰顯上帝的榮耀,上帝也就不能更好地使用他了。

可我們有時候真的很難相信,尤其像我這樣喜歡很快看到成果的人。

 

 

我雖然不喜歡拼圖,可我喜歡閱讀。因為本身愛寫作,所以我特別喜歡研究一個作者如何用不同的方式講故事。在讀一本書的過程當中, 我很自然地對故事接下來的劇情有所期待。總覺得作者既然開了這扇門的劇情, 故事就應該照我的預設發展下去。可真正厲害的作家哪會讓你這麼簡單就猜到故事接下來的方向呢?閱讀的過程中, 雖然某些我期待的情節沒有發生, 可當我耐心地看到最後一章的時候,就會突然明白這個故事的結局就是最好的。 因為那個作家比我自己更會編寫劇情。

那個時候,上帝就問我:「如果你可以耐心等待一本書的結局, 那為何你不能耐心等候你人生故事的下一章呢?」

上帝是最有才華的「作家」。 也許故事的劇情不如你我所願, 可是當我們讀到最後的時候, 我們會發現這才是這個故事該有的結局——最棒的結局。

就像以利亞。我想,以利亞年老的時候,他應該會非常感激熬煉自己的上帝。當時也許他的世界就像一幅未湊齊的拼圖。可在第十七章,他在溪水邊和寡婦家等候上帝的日子恰恰是他人生中至關重要的一片拼圖。上帝給他的命定因為這片拼圖而圓滿。

 

 

你我都逃不過等候的試煉。可聖經里多次提醒我們等待的美好。

「看哪,農夫忍耐等候地里寶貴的出產,直到得了秋雨春雨。」(雅各書5章7節)

也許你現在也在等待中。你覺得沒人看到你,就像沒有人看到那個躲在溪水邊和寡婦家的以利亞一樣。可是上帝看到你。時間一到,祂就會把你拉出來,只因你是上帝寶貴的孩子。

所以請你繼續在等待中抱著盼望,去期待接下來屬於你的精彩篇章。有期待是好事,證明我們熱愛我們的生命。可就算等不到期待的,不要忘記上帝是偉大的作家,祂總有辦法讓你的故事驚喜連連!「上帝為愛祂的人所預備的,是眼睛未曾看見,耳朵未曾聽見,人心也未曾想到的。」(哥林多前書2章9節)有一天,你會回過頭來告訴別人:「上帝的美意本是如此!」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祂給我的平和喜樂,是我打記事起就從未體會過的平安

 

作者:佐奕       有聲播讀:An An

 

 

我從小對宗教文化很有興趣。家裡供奉了文化認知中代表」平安、真善美「的觀音像,也供奉了希望能招財的」財神爺「。雖然父母並沒有在求神拜佛這方面那麼積極,但一家人總覺得世界上會有一位」老天爺「主宰著人很多的命運。

而我從書本上認識基督教,認為耶穌復活只是一個美好的想像,整本聖經也無非是叫人如何遵守上帝的禮儀。後來了解到羅馬天主教會對西方社會的壓迫,我覺得基督教是「世俗」的,代表西方文化,是到了中國之後水土不服的一種「文化「而非「宗教」。「

信耶穌,得永生」的說法在我那時的心中只是一個迷信的說法,甚至覺得有些可笑。

 

 

我的經歷曾經被很多身邊的朋友認為「勵志「。努力學習,考上了一個不錯的大學。積極健身鍛煉,減肥成功,活力向上。我性格活潑,一直也有很多朋友。可是,只有我自己知道當時我的內心是一個多麼驕傲冷漠的存在。

正是因為自己的經歷,我對自己的能力產生無比大的自信,所有人都不應該在苦難中跌倒,如果他們不站起來,就是懶惰、無用的表現。當時我的心,就像石頭一樣堅硬無比。

我開始變得非常自私,並且喜歡在背後隨意評價、攻擊別人,而當時的我認為自己只是心直口快,甚至覺得自己可愛真實。

然後,我卻發現很多朋友漸漸離我遠去,令我非常失望。我也非常容易憤怒,和父母的爭吵幾乎每周一次,關係降到冰點。

 

 

這樣的情況,到我去英國留學開始,愈演愈烈。於是在2020年初,我決定開始重新搭建自己有意義的社交網路,我也開始逐漸對自己愛評頭論足別人的習慣感到厭煩,但我沒有辦法完全解除這個習慣,我的血氣無法停止地向上涌。

後來,我到英國的一所大學念修讀碩士學位。我參加了學校舉辦的English Conversation, 也遇到了我日後的屬靈小夥伴Melissa。她當時告知我每周二在她的教堂會舉辦英語角幫助國際友人們學英語。抱著提高英語口語的心態,一個月後,我主動聯繫了她去參加活動。非常有趣的是,當天她給錯了地址,所以我去往了一個完全相反的方向。

而發現後,時間已經晚了,當天還下著雨,若是平時,我一定大聲抱怨幾句就回家了,並且不會再想著以後再去。但是,那時候的我不知道因為什麼原因,就感覺一定要去。我想是聖靈在做工,轉化了我的心。第一次英語角結束後,我就被教堂里熱情的氛圍吸引。

參加之後我覺得很有幫助,大家也很熱情,於是就一直想去參加。漸漸地,我開始發現這些志願者們的身上有很多地方吸引著我。他們的生命好像和我不一樣。他們一直是那樣的溫暖,關懷我們,樂於幫助我們,尊重我們的意見和想法。

而他們的眼神是那樣的純凈、透徹,沒有一絲絲在打量評價他人的感覺,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我說不出的溫暖和堅定。於是,我開始想更多地去了解他們的信仰。我的小夥伴之後帶我去參加了他們周日的崇拜,我加入了小組開始接觸聖經,並報名了一個生命探索項目。

 

 

我記得,第一次感受到上帝的愛的時候,是在一次小組學習里。我問我們的小組長,如果我們的父母對我們說過非常傷人的話,我怎麼可以不自輕自賤並且繼續愛他們?

他當時回答我:「要記得,上帝才是那位在最後真正審判我們的,祂對我們有著最為公正的判斷。因為祂是那樣了解我們,甚於我們的父母。」

在和他們相處過程中,我作為一個外國人感受到了真正的溫暖、理解和尊重。他們尊重我作為一個非基督徒的所有觀點,甚至有一些觀點是我現在想起來會有些冒犯他們的。

當語言不通的時候,他們也總是那樣耐心,從來沒有表現出過一絲絲的不耐煩。他們沒有通過任何的言語讓我去信教,可是他們的行為卻讓我由衷地對上帝和聖經越來越有興趣。

 

 

沒過多久,英國的疫情就開始肆虐,我被關在了家裡,內心充滿了對未來的緊張和恐懼,和室友也相處得越來越差。一天晚上,我的身體開始出現極大的不適,我躺在床上,開始懷疑自己會不會被感染,內心焦慮不堪,輾轉反側。

就在十分絕望之際,我突然閃過一個念頭,我自己在內心說「上帝啊,如果你真的存在,可以保守我這次不要生病嗎,如果你可以保守我,我就決定受洗。」

那之後我就迷迷糊糊地睡著了,內心非常平安,第二天果然精神滿滿。於是我抱著不可以說話不算話的心態,告訴我的小夥伴,我決定成為一名基督徒,從三月開始,正式開始學習聖經並且和操練每日禱告。

於是在疫情期間,在一個封閉的環境下,我和小夥伴通過每天線上的方式學習聖經,思考關於主耶穌復活,上帝為什麼允許人有苦難、聖經的真實性這樣的大問題。在這個期間,其實我還沒有辦法完全把自己交託給上帝,一直習慣靠自己的力量,去查找這些問題的答案,但是很感恩上帝的帶領,我意外買的一些書籍給了我很大的幫助。

過去從來沒耐心看完一本英文書的我,如饑似渴地開始閱讀這些非母語的主內書籍。在這個期間,我越來越可以確定,聖經中的上帝就是那位自有永有的上帝,祂就是愛。

在那段時間裡,靠借著上帝的力量,我不斷開始破碎我的老我。以前對於我生命最為重要的「運動」,在聖靈的光照下,我發現我已經把它當偶像崇拜,並且已經對我的身體造成傷害。

而與此同時,我心中那個要靠「運動」去填滿的黑洞,那份空虛感慢慢感覺開始被填滿了。我不再會和運動、食物和我的身體之間做那麼多的鬥爭了。我也開始逐漸不在那麼在意別人對我的目光。

 

 

後來,我決定回國。我開始擔心會不會找不到一個合適的教會,因為我對國內教會的情況一點也不了解。但非常感恩的是,我參加了一個營會。原本我並不想參加,但經過禱告和印證,我決心要去參加。原本只打算去一節的營會,卻給了我莫大的幫助。

在這個營會上,我得到了各種各樣實際的幫助,包括對於團契的聯繫,海歸志願者們對於家庭、職場的經驗分享、讀經的方法等。也在這個營會上,我願意把自己完完全全的交託在上帝的手裡。

我感受到主耶穌對我們所有人的愛,祂是可以完全信靠的,是我們即使面臨那麼多困境,但還是可以使我們內心喜樂、平安的救主。回國之後我也沒有太多的不適應,每一天,我都感受到聖靈在我心中的運行,每天都感到暖心和平安。

歸國隔離期間,面對網路癱瘓,長途飛機後出現的各種不適,我又開始懷疑,難道主把我給忘記了嗎?難道祂會藉著讓我感染新冠考驗我嗎?在這段時間裡,我能做的是不斷地向祂禱告,向祂坦白我自己的心聲。也正是在那段時間裡,我在祂的帶領下,透過聽道、讀經和禱告,開始學習分辨魔鬼的謊言,也努力和那個「老我」抗爭。

在那段時間裡,我開始越來越能放手交託,把憂慮卸給上帝。禱告後就不再去多想,只要聽憑上帝對我的帶領和光照。同時我真實地感受到,如果我只願意活在象牙塔里讀經,而不是去主動服事身邊的人,在生活中去靠上帝的力量接受所有的歷練,那麼我能感受到的上帝的大愛也會越來越微弱。

現在的我在上帝的帶領下繼續成長,並開始漸漸承擔一些服事的任務。我感受到上帝對我生命的大愛,使我可以學習去包容、理解身邊的親人。

而最令我感恩的是上帝給我的那顆平和喜樂的心,是我打記事起就從未體會過的平安,那種主和我相伴的快樂。真的非常感謝上帝,未來的路還很長,但我知道祂會一直牽著我的手,帶領我去活出生命最美好的樣式。我們是憑信心活著的!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處在黑暗中的他,尋找靈魂的歸宿

 

作者:稻草人     有聲播讀:Moses

 

1991年,他出生在一個農村家庭。那一年風調雨順、桔園豐收,全家十多口人圍著這個鮮活的新生命打轉,他成為了家庭的祝福。他在家人的關懷中茁壯成長。他常去遠方的姨媽家度過。在瀰漫著稻香的夜晚,他和姐姐們數著流星漸漸長大。

初一的時候,他們搬家了,本來就不富裕的家庭更加拮据。因此母親到了遙遠的地方打工,家中似乎缺少了什麼。青春期的他越來越叛逆,他學會了抽煙,有時候拿父親給的零花錢,有時候也跟同村的大孩子到附近廢棄的工廠偷一些銅鐵之類的破爛。

偶爾他會和同村的大孩子一起看黃色視頻,剛開始他好像什麼都不懂;偶爾一次他手淫了,雖然當時的他並不知道,但是到後來他知道的時候已經為時已晚,他漸漸陷入了這個黑暗的陷阱無法自拔。

初二的時候,他迷上了上網,一有錢就去網吧玩遊戲,內向遲鈍的爸爸看著叛逆的兒子,除了用棍子打之外也開始管不住他。而他因著家庭關係的不和睦,不再關心外面的世界,沒有錢就找爸爸要,要不就去偷東西,甚至因此還被警察送回家。但是爸爸除了打一頓之外就再也沒有什麼其他的安慰。當時的家裡並沒有電話,所以媽媽在遙遠的地方偶爾會寄回來一些信。他也會給媽媽寫回信,這是他那時最期待的事情。

 

 

高中的時候,由於經濟壓力,爸爸也去了遙遠的地方打工,沒有父母沒有朋友的他雖然考上了當地最好的高中,但是卻並沒有覺得開心。上課的時候除了看小說就是睡覺,似乎只有在小說和遊戲的世界當中他才能夠獲得安慰和生活當中所沒有的友情。就在生活似乎就這樣平淡下去的時候,高一暑假的一個電話驚醒了活在自己世界中的孩子。

「你的爸爸生病好幾天了,但是現在什麼都沒有留下,離家出走了。」媽媽啜泣的聲音從電話那頭傳來。那時正在舅舅家過暑假的他突然覺得世界開始破碎。幾天後他們回到家中開始準備後事,迷茫的他想像著父親縱身前的樣子,外表平靜的他內心卻無比的絕望。他似乎跳脫出自己的軀殼,默默地看著自己,似乎這所遭遇的事情並不是發生在他自己的身上。

又過了幾天,母親帶著爸爸的骨灰盒回來了。那一刻,他被迫成為家裡唯一的男人。他感受著懷中瘦弱的母親,下定決心要像個男子漢一樣支撐起整個家。與家人商討後,他決定跟姑父學門手藝來養家糊口。這時已經是基督徒的媽媽也表示理解並且尊重他的決定。

 

 

之後的日子,他時常覺得非常壓抑,偶爾心情不好的時候他會在無人的地方大叫來發泄心中的情緒。他也會「跳脫」出自己的軀殼看著這一切,那些好像戲劇一樣忙碌著的人們。

他也覺得「世界與我無關」。其實他的內心是逃避著的。他逃到了一個「新的世界」(網路遊戲《魔獸世界》),裡面有各種各樣的種族、絢麗的技能和魔法,還有龐大的劇情。這個世界讓他覺得很真實。但他依然在黑暗的陷阱中打轉,他在無邊的黑暗中不停逃避。但就像是漆黑的房間當中有一線曙光,他開始尋找靈魂歸宿。

三年後媽媽再婚了,繼父對他很好,他並沒有覺得有什麼開心和不開心的;他只想要回到魔法的世界,但還在學藝的他並沒有多少錢來玩遊戲。半年後,迷茫的他突然覺得這並不是自己想要的靈魂的歸宿。他想要去遙遠的地方看看!

迷茫中的他去了繼父為他聯繫的新城市。他看著新城市的一切,學習著新的工作,在忙碌的閑暇也會思想:人活著究竟是為了什麼??但他依然在黑暗的陷阱中打轉。輾轉半年後他回到了市裡,那裡有他在網上遇見的愛情,這個陌生的城市對這個年輕人並不友好,他們相處得並不太順利。

他無助地回到家中。恰巧遙遠的地方來信說有新的工作機會,那是他做夢都想去但是卻又不敢去的地方。經過一番思索,他還是在初戀並不怎麼願意的情況下去了。他覺得常把「分手」掛嘴邊的初戀並不是自己想要找的靈魂。

半年後他經過某座橋,聽說父親就是從這裡縱身的;他曾無數次想要站在上面,但是沒有勇氣的他始終沒有站上去。他似乎不再為失去父親而傷心,他覺得是父親的離開喚醒了沉眠著的他。

 

 

輾轉幾年之後他回到了家鄉。母親偶爾會跟他講一些聖經中的故事,十災、摩西帶以色列人過紅海的神跡等等,他也只是出於對母親尊重當作故事聽一聽,並沒有往心裡去思想。

後來某年夏天,母親幫他報名了市裡的大學生主日學夏令營。他第一次看到了受難的耶穌,第一次看到這麼多年齡相仿的人在唱詩歌,第一次聽到「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傳道書1章2節)。雖然他覺得講得非常有道理,但其實在心底里卻並不太接受,覺得要自己相信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

再後來,一直想要遠行的他在謀劃半年之後獨自一人到了一個完全陌生的城市。突然離開家人的他在覺得自由的同時也會覺得孤單。他想起母親在自己離家前的叮嚀:「在外面一定要找教會,那裡是我們屬靈的家。」在孤單中他邁向了教會。

在第一次聚會的時候,他懵懂地站起,又茫然地上台被帶著做了決志禱告。接下來的幾個月,他跟其他人一起學習了《豐盛的生命》。但他依然覺得上帝是媽媽的上帝,和自己並沒有太大的關係。這時候的他依舊在黑暗的陷阱中徘徊,他雖然想過上帝可能會幫助他離開這個罪惡,但是他卻從來沒有想過要離開。

他又繼續策劃著去到新的城市,沒有讀萬卷書的他想要行萬里路來開闊視野,但或許這也是一種自我放逐,是一種逃避。他獨自一人來到另一個城市。這個城市裡有他的新戀情。但這段相處的過程也很艱難。他在這個無助的時刻開始向上帝禱告。

由於工作和感情壓力,他的第一次禱告讓他淚流滿面,他拿起《聖經》開始誦讀,他越讀心裡斥責他的聲音越大,他越來越厭惡自己,甚至得了厭食症。本就沒有自信的他因此就更沒有了自信,而這個時候他的新戀情也宣告結束。他的世界就此坍塌。

人的結束是上帝的開始,三天後他想起了母親的上帝,他從心裡決定,願意相信祂。他找到了他殘破而又敗壞的靈魂,他開始讀經禱告,開始向上帝認罪,看福音電影和網上聽見證和講道(而不是玩遊戲),他開始改變,一直纏繞著他的陷阱在這個時候也瞬間破碎,他也不再喝酒。

讀經一段時間之後他的厭食症得到了醫治,如同詩篇107篇17-20節所寫:「愚妄人因自己的過犯和自己的罪孽,便受苦楚。他們心裡厭惡各樣的食物,就臨近死門。於是他們在苦難中哀求耶和華,他從他們的禍患中拯救他們。他發命醫治他們,救他們脫離死亡。」第一次,他感覺到他信的上帝是真實的上帝,是能夠幫助他的上帝。

就在這個時候他的爺爺突然去世了。在愛情的難題、生活的難題壓得他快喘不過氣來的時候,心中有聲音告訴他:「任憑死人埋葬他們的死人,你跟從我吧!」(馬太福音8章22節)。他知道這是上帝在對他說話。隨著靈命的成長與上帝的醫治,他不再怪自己的父親,不再怪自己的母親,不再怪他的繼父,他的心中也萌生了讀神學的想法。

 

 

那時的他獨自一人禱告讀經,身邊並沒有其他弟兄姊妹,也並沒有機會參加聚會。他覺得上帝並沒有滿足他所求的。時間一長,他感覺所有的禱告詞都一樣,讀經也開始漸漸變得乏味——他的信仰正在經歷考驗。新年到了,他請假回到家中。他回到了和以前的朋友們通宵打遊戲,抽煙喝酒的光景當中。沒有了讀經,禱告的時間也變的越來越短。

過完年他又回到了城市。他停止聽講道,並且逃回魔法的世界,被理性壓制著的情慾的黑暗陷阱再次將他吞沒。他變回了以前的自己:酗酒、黃色視頻、手淫、打遊戲又再次填滿他的生活。他因著想要的愛情並沒有得到回應而離開了上帝,本就出發點錯誤的信仰就此坍塌。

他本以為上帝會用鞭子管教他回來,但上帝卻用耐心和愛使他迴轉。環境的改變讓他不再想要回到魔法世界。當他還陷在黑暗陷阱中的時候,因著要預備八月的受洗,內心裡開始有了「求禰使我的心迴轉」的聲音。他又開始讀經,禱告,黑暗的陷阱漸漸被上帝的話語填滿,情慾也因此被制服。

 

 

八月份,他受洗了。從那時候起,他經常參加聚會,偶爾也會參加服事。在他還不清楚自己呼召的時候,牧者開導了他,讓他發現自己對於家鄉教會的負擔,讀神學的種子開始深入他的心中。

後來,信仰仍舊隨著環境的改變起起落落,他也時常在犯罪和認罪間掙扎。這一次,他想要真正地弄清自己的信仰,他預備讀神學。

為此,曾經掙扎了無數次戒煙的他,在經過不斷禱告後的某一天,突然扔掉了剩下的煙和打火機。同年,他參加了一個神學的培訓班,發現原來上帝要的只是他白白地接受恩典。他打破了情慾的「營壘」。他心中想要讀神學的聲音越發的強烈,一個月後,他的意志也順服了這個聲音。

他由牧者推薦開始讀神學。對他來說,也許這趟尋找靈魂歸宿的信仰之旅程,才剛剛開始。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萬萬沒想到,感恩竟有那麼多好處

作者:Junell V. Abanid         翻譯:奇奇        有聲播讀:小七

 

 

在大三那年,我參加了一個關於積極心理學的研討會。演講者的開場幻燈片展示了兩個大腦的掃描圖片——一個退化的大腦和一個健康的大腦。

然後她說,這些照片實際上是同一個大腦「之前」和「之後」的對比照,而大腦的恢復沒有涉及任何藥物或手術。

所不同的只是,數周以來,患者每天晚上睡覺前都被要求列出一些他為之感恩的事情。看到感恩對大腦的影響如此之大,我立即被打動開始將它作為日常練習,尤其是在禱告中操練。

最近,在研究感恩在工作場所的影響時,我再次被提醒了感恩的好處。研究表明,感恩可以減少壓力和抑鬱,進而增加幸福感、適應力和樂觀情緒。它甚至還有心理層面之外的影響,有助於改善我們的心臟狀況、睡眠質量、情緒、並且增加我們的精力和免疫力。

知道感恩對我有好處促使我繼續儘力保持感恩的習慣,即使當我度過了糟糕的一天,或者當我筋疲力盡時,我也會特別找到那天發生的至少一件事來感謝耶穌。

 

 

每一天我們的生活中都會發生很多事情,所以找到值得感恩的事並非不可能。

我喜歡把這比作電視劇的片尾字幕,感謝一切讓故事發生的人。操練感恩提醒我承認上帝一直在我的生活中做工,我所擁有和能夠經歷的一切都來自祂。

我的感恩清單包含許多事情,例如能夠在早上醒來,有足夠的洗澡水讓我洗完澡,上下班的安全通勤,以及能夠和鄰居一起散步。

我也為我生命中非同尋常的事感謝上帝,比如在失業兩年後找到工作,在工作中結交新朋友,以及能夠完成工作中的任務。

由於疫情大流行讓找工作變得很不容易,因此失業這兩年是一段艱難的時期。在這兩年中,我有無數的絕望和沮喪的時刻。由於沒有工作,我很多時候感到很有壓力。有時我還會懷疑自己的價值和方向。

但是,我堅信,如果我深入去挖掘並尋找生活中美好的事物,那麼沒有一天是毫無意義的。我通過在日常生活中培養感恩的思想而受益頗多,真的有太多的祝福被我們忽略了。在禱告中說出我的感恩維持著我的屬靈健康,使我儘管面對未知的未來,仍能繼續前行。

 

 

當我們的生活並不常常按照我們希望的那樣發展時,要每天感恩並不容易,尤其是在生活非常艱難的季節中。然而,我們要知道生活就是有高山有低谷的。有時候,一個考驗人的季節會持續數月甚至數年(我失業了兩年零三個月),但你在這些考驗中如何回應會給你繼續前進的力量。

當我看到所有這些美好的禮物都來自於我的天父時(雅各書 1章17節),這讓我與祂更加親密,並增加了我心中的喜樂。在我的日常需要——我的事業、人際關係中,我越承認上帝,我就越能看到祂的屬性——天父、醫治者、道路締造者等等。

除了我所擁有的東西以及我獲得的人際關係和經歷之外,還有很多值得感謝的事情。當我看到自己是罪人,知道我應該受到懲罰,然而上帝卻滿有恩慈時,我就為祂無數次的赦免我而感謝祂。

 

 

帖撒羅尼迦前書 5章18節 說:「凡事謝恩,因為這是神在基督耶穌里向你們所定的旨意」。有趣的是,上帝的旨意在這裡是多麼清楚地向我們闡明的——我們要在每一件事上心存感恩,這樣才是承認祂在我們生命中的工作。

上帝將我們設計為感恩的生物。然而,很多時候,我們卻認為上帝的旨意是不可知和無法探尋的,因為我們覺得必須找到祂給我們的特定呼召,例如找到祂想要給我們的那份「工作」或「重要的另一半」。

確實有些時候我們很難讚美和感謝上帝。在「曠野」季,我會花時間承認自己感到沮喪、憤怒或筋疲力盡。但即使我承認這些感受,我也會想像自己不過是經過它們而已,這樣我就不會沉溺在其中了。

我想起詩篇 23篇4 節「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因為你與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行過」一詞表示你將走到另一側的出口。在艱難的季節,這意味著考驗也將有終點。更何況,在這些試煉中,主一直與我們同在。

承認導致不愉快情況的負面情緒是正常的。然而,我們應該觸底反彈。就像所有雖然艱難但對我們有好處的事情一樣,感恩是值得我們操練的,我們需要有意識地去實踐感恩。

 

願我們在一切可能的情況下口說恩言。我可以鼓勵你想一下今天你可以為什麼感謝上帝嗎?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