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d

祂醫治了我的「不治之症」

作者:Rika Limuria       翻譯:奇奇       有聲播讀:Joya

 

2018 年 1 月,我被診斷出患有克羅恩病(局限性迴腸炎),一種炎症性腸病 (IBD)。五個月以來,我反覆感到胃部不適。最後為了徹底查到癥結,我做了結腸鏡檢查。醫生告訴我,克羅恩病無法治癒。有時候病情會緩解,病人會覺得輕鬆很多;但是,患者需要不斷採取預防措施以防止它再次複發。

我必須每天服用皮質類固醇藥丸,每個月都要去複查。感恩的是,經過幾個月的治療,我的病情確實有所好轉。六個月後,醫生告訴我,我的病情得到了控制,我可以停止吃藥了。

即便如此,知道我的餘生都必須忍受這種疾病,成為了我身體和心理上的負擔。

我無法像之前那樣享受我喜歡的食物和飲料。每次當我需要長途旅行幾個小時都沒辦法去洗手間時我都特別焦慮。我無法再像以前那樣生活了。

搬到國外

2020年10月,我從印尼移居台灣深造。由於疫情的政策,我不得不在酒店接受為期十四天的隔離。當時我很擔心我的 IBD 會複發,但幸運的是並沒。

我在台灣的頭幾個月挺順利的。我對自己吃的食物非常謹慎,因為保持IBD不複發是我的首要任務。然而, 2年半之後,我的胃部癥狀在 2021 年 1 月再次出現。

我去看了胃腸病專家,希望能拿到針對IBD 的專用藥物來防止病情惡化。但由於我沒有隨身攜帶病歷,醫生要我進行幾樣檢查。令我驚訝的是,檢查後醫生並沒有找到IBD 。然後他開了一些葯來減輕我的癥狀,這些葯讓我接下來幾周好過了一些。

當情況再次惡化時,我又去了醫院。這一次,醫生讓我進行核磁共振檢查。又一次,磁共振檢查結果顯示我並沒有IBD。然後醫生又給我開了之前的藥物就讓我回家了。這讓我非常沮喪,因為我不得忍受著胃部不適而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導致的也不知道該如何治療。

雪上加霜的是,新冠Delta 變種在 2021 年秋季襲擊了我的祖國,當病毒終於滲透到我的核心圈子時,我看到的社交媒體上的壞消息令我不知所措。最終,我最害怕的事情發生了——我失去了我最愛的人——我的祖母。

當我為這個消息傷痛哭泣時,我的胃部不適更加嚴重了。醫生開給我的葯已經不能緩解我的癥狀了。我又去看了醫生,在給我開了類似的葯後,他讓我在病情好轉並且新冠病例減少後預約一次結腸鏡檢查。正是在這段時期,我意識到每當我感到難過時,我的病情似乎就會惡化。

意識到心靈如何影響身體

我決定尋求幫助。我與家人和密友交談,並告訴他們我的困境以及我需要得到專業輔導的幫助。在朋友的幫助下,我得以預約到一個主內輔導中心。我還和我的教友和一位教會牧師談了話。疲倦軟弱之中,我得到了家人、朋友和主內弟兄姊妹的鼓勵和代禱。

儘管很困難,但疫情大流行和我的身體問題讓我有時間放慢腳步,花更多時間反思自己的生命。我過去常常用很多任務和活動來填滿我的日程安排,認為我必須這樣做才能算是在用上帝賜給我的才能服侍他人。但在回想自己的親身經歷後,我意識到,在服侍他人之前,我必須先花時間與祂同在來獲取力量。

耶穌自己為我們樹立了一個好榜樣:「次日早晨,天未亮的時候,耶穌起來到曠野地方去,在那裡禱告。」(馬可福音1章35節)。

在我的專業輔導師的建議下,我開始養成一個新的習慣,每天寫一篇感恩日記。因著這個新習慣,我正在學習珍惜上帝允許我生活中發生的一切事,並享受我所處的當下。寫感恩日記也讓我恢復了寫日記的舊習慣。我記得之前自己是多麼喜歡用文字來表達我的想法和感受——我的起起落落、我的焦慮以及我向主的禱告。

隨著我恢復了內在的力量,我的身體狀況也得到了改善。我最終接受了結腸鏡和內窺鏡檢查,結果非常令人吃驚;我的腸道里完全沒有炎症了。醫生告訴我可以停葯。從那以後,我再沒有吃任何葯,病情穩步好轉。

對我來說,這句箴言千真萬確:「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箴言書 17章22節)。我的身體狀況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我情緒狀況。因此,每當我胃部不適時,就提醒我要審視自己的內心,承認我的焦慮並將我的恐懼帶到主面前。正如詩篇的作者所說,「耶和華靠近傷心的人,拯救靈性痛悔的人。」(詩篇 34篇18節)。的確,祂一次又一次拯救了我。

最後,我被鼓勵要握住這個應許:「那賜諸般恩典的上帝,曾在基督里召你們得享他永遠的榮耀,等你們暫受苦難之後,必要親自成全你們,堅固你們,賜力量給你們。」(彼得前書5章10節)。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當上帝允許我最害怕的事情發生時…..

作者:Roxanne Sevilla    翻譯:奇奇    有聲播讀:佳音

 

「親愛的孩子,要勇敢。」

這是2015 年剛開始時上帝對我的耳語。當時我不明白是什麼意思,但我一直握著祂在約書亞記 1章9節中的應許——不要懼怕,因為祂與我同在。

我當時根本不知道自己最害怕的事情即將發生。

今年早些時候,我父親因心臟病發作幾次住院。醫生說他的心臟只剩下 12%還能運作。儘管生存的機會渺茫,上帝還是讓他多活了幾個月。

但在我 23 歲生日的前一天,我父親被緊急送往急診室,之後醫生說他可能撐不下去了。我記得當時我懇求上帝延長他的生命。就在那時,主在我心中留下了羅馬書 8章28節的經文:「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上帝的人得益處。」

在我生日過去兩周後,上帝將我父親抱在了祂慈愛的懷抱中——正好有足夠的時間讓我們對彼此說「對不起」和「我愛你」,並做最後的告別。在父親生命的最後幾天里,他也通過探望他、為他禱告的人們感受到了上帝的愛。

我父親去世後,上帝繼續在各個方面供應我們——從醫院賬單到喪禮的安排。我周圍的人,家人和好朋友們紛紛向我們伸出援手,慷慨地給予,儘管我們從未要求過。

靠著上帝的恩典,我們得以為父親舉行主內追悼會,我們曾希望這能幫助我們向親戚們傳福音。我們的一些親戚看到了主如何在我們家做工,並想更多地了解祂。因著祂的恩典,他們後來接受了耶穌成為他們的救主。

也是在這個時候,我母親開始更多地了解耶穌。儘管我們前面的道路很艱難,但靠著上帝我們得以繼續前行並保持我們的信仰。

下一個障礙

2019年,我發現自己陷入了抑鬱和焦慮的深淵。這也是我發現自己是被收養的時候,這個消息加重了我的抑鬱。黑暗的思想和情緒不受控制地朝我湧來;有一次,我因為恐慌症發作而服用了過量的抗抑鬱藥物。

但上帝讓我看到,我的生命掌握在祂的手中。當我意識到自己過量服藥時,我真的特別睏倦,但還沒有失去知覺。所以我立即打電話給我最親密的朋友和教會的牧者,他們馬上來把我帶去醫院。他們還幫助通知我的家人並一直與我保持密切聯繫以確保我得到了相應的支持。

經歷了住院和急診室的幾次磨合,我很感激自己周圍有一群能夠支持和幫助我的主內家人們——無論是工作上的還是教會裡的,他們都與我一同禱告並陪伴我走過這段旅程。我還去看了另一位精神科醫生,並開始服用新的藥物幫助我緩解抑鬱和焦慮。

儘管如此,仍然有很多時候我發現自己既恐懼又焦慮,快抓不住自己僅存的一點信心。

但正是在這段困難時期,我的母親堅定了她的信仰,每天都迫切地為我祈禱。在我因恐慌症發作而醒來的夜裡,她會睡在我旁邊,為我禱告,並抱著我直到我重新入睡為止。她的禱告給了我非常多的安慰和平安;每次她禱告時,我都能感覺到我心中的沉重感在消退。

隨著我媽媽在信仰上的成長,她也被感動,將她所有的偶像都交給了上帝。

我媽媽曾經有一座滿是偶像的祭壇。當她接受耶穌時,牧師和輔導們向她解釋了完全放棄這些偶像的重要性,但當時她很難做到。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最終一位牧師到我們家來為她解釋和禱告,才幫她徹底放棄這些偶像。之後就發生了很多變化,當她開始禱告和閱讀聖經時,她對上帝的愛變得越來越深。

即使如此,上帝提醒我要堅強

2020 年初,「不要害怕,站起來!」是我們教會禱告和禁食運動的主題。我的這一年始於約書亞記中上帝明確的承諾和提醒,要堅強勇敢——這與上帝在 2015 年給我的承諾相同。

上帝再次提醒我要堅強,因為我很快就會再次面對又一個我最大的恐懼。

2020 年 10 月,在我父親去世五年後,我母親去世了。

在母親兩次卧床不起的那兩個月里,我被恐懼和擔憂吞噬了。但上帝通過以賽亞書 43章1-3 對我說:「你不要害怕,因為我救贖了你;我曾提你的名召你,你是屬我的。」隨著時間的流逝,媽媽的身體越來越虛弱,最終醫生髮現了腫瘤。她被診斷出患有第四期肺癌。

母親去世的那天晚上,我因恐懼和痛苦而無法動彈。然而,能夠見證我母親對上帝的信仰感動我也要保持對祂的信心。她的遺言是:「謝謝你,上帝」;在她平靜地離世之前,她還在迫切地禱告。

再一次,上帝信實地滿足了我的每一個需要,並為我帶來了提供幫助、安慰和禱告的家人和朋友們。

如今已經過去一年多了,當然我還是特別想念我的父母,到言語無法形容的程度。我單身,是家裡的獨女,父母就是我生命的全部。當他們去世時,我不禁覺得我的生活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

但是今天,我正在慢慢地學會接受生活並沒有就此結束。我正在努力重新審視我的人生目標和呼召,尋找新的興趣,磨練我的優勢,重拾對生活的熱情。

現在,我正在尋找新的房子,這樣我就可以搬出我童年的家。我的父母永遠在我心中,但我也知道我的父母都希望我過上充實美好的生活。

上帝可能沒有回應我希望他們得醫治的禱告,但祂保守了我並賜予我平安,因為我知道我的父母現在都在最好的地方。我的很多朋友在這次疫情大流行中也失去了親人,因為我所經歷的,我能夠理解他們的痛苦並陪伴他們走過這段時期。

上帝用我最大的恐懼讓我看到了單單依靠祂和透過祂才有可能實現的最深的信心是怎樣的。我正在學習體會下面這句經文的涵義:「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約伯記 1章21節)。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拒绝比较

作者:雪倫,馬來西亞

 

不知不覺2022年已經邁入第3個月了。恰好最近,我終於有時間可以跟一位姐妹聊聊近況。聊天當中,我們談到了關於「比較」這件事情。到了我們這個年齡段,發現好像只要打開社交媒體,時常會看到朋友里誰買了新車,誰買了新房,誰結婚了,誰又升職了這類的消息。確實,當我們看到他人的生活似乎比自己「成功」時,難免會覺得羨慕,然後不知不覺就陷入比較——為什麼他有,我沒有。

然而「比較」能幫助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還是會使得我們失去自己?就我個人而言,每當我跟他人比較時,常常帶給我的是不快樂。因為它會讓我覺得自己不足,不夠好,自我價值感低。而且比來比去也比不出好來,更不會讓我變得懂得感恩。比較會讓我變得越來越不知足,忽略自己已經擁有的。比著比著,不再是讓自己成長,成為更好的自己,而是陷入要比別人好,別人有的我也要有的驕傲情緒里。

最後,就生出嫉妒。

箴言14章30節告訴我們嫉妒是骨中的朽爛。一開始外表看不出來,可當發現時,已由內往外都爛了。嫉妒是一個很可怕的負面情緒,甚至聖經當中第一個殺人案就是由嫉妒所造成的。由此可見,與他人比較是有一定的潛在危險。可身處在這個告訴我們 「你所沒有的會使你快樂」 謊言的世代中,我們要怎麼拒絕比較呢?

1、誠實面對自己的感受

每個人都有可能會經歷過跟他人比較的時候,所以不用特別去否認這個情緒。反而是當發現自己有這樣的感受時,好好地去面對它,並嘗試找出原因。我念高中的時候,常將自己跟一位同社團的好朋友作比較。我們倆私下玩得很好,但只要對方在社團的表現比我好,我就會默默地感到不開心。在一些比賽或活動中,我都特別不想輸給她。直到有一次,我們倆一起競選社團社長之位時,對方當選了。我當下覺得特別生氣,非常嫉妒,為什麼是她不是我。我也為此冷落了對方一段時間。好在後來我倆把話說開了,我才得以反思自己一直以來為什麼要跟對方做比較。我為什麼會害怕對方表現比我好。原來,因為我們是「好朋友」,所以我就認為我們應該是要「一樣」的,然而當發現對方可能比我優秀時,我無法接受,也害怕跟她一起會顯得我比較差。結果,我不僅沒有在「比較」中獲得成長,反而還傷害了跟朋友之間的友誼。

2、把焦點放在自己的成長上

那麼,我們只能靠跟別人比較才能變得更好嗎?不是的。只有一個人,我們可以跟他比較,那就是自己。上帝創造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別人擁有看起來固然很好,但我們有的也不差,所以無需跟他人比較,來提高自我價值。然而我們可以選擇自我提升,各方面學習,把焦點放在自身的個性、生活、人際關係,或靈命的成長上。花些時間思考,今天的我是否比舊我成長了一些呢?

3、自我肯定

就像以上所說的,上帝造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各人有各人的恩賜(羅馬書12章6節),找出自己的優點或特長,並求主幫助自己善加使用它來榮耀主。你就會發現,當我們知道自己的優點時,我們便不太會去羨慕或嫉妒別人。因為這個時候,我們的自我認同已經建構起來,那麼,別人的「不一樣」或「優秀」便不會給我們帶來任何不安全感。其實,大部分人都不希望自己會「無用」,或者有「不被需要」的感受。這些都是謊言,我們每個人都是上帝所愛的孩子,無論我們的恩賜是什麼,祂都百分百愛我們。同時,祂說我們都是祂的器皿(提摩太後書2章21節),關鍵是,我們是否願意花些時間,去把它找出來,並為主所用。

4、學習感恩

我們可以每天花一點時間寫下感恩事項。例如,每天睡前,我會寫下當天要感恩的三件事,然後向上帝獻上感恩禱告。這三件事不分大小,但每天都要操練感恩。久而久之,我們就可以看見上帝的良善,祂在我們生命中賜下許多的美好。我們越學習操練感恩,我們的目光便越可以定睛於上帝以及生命中的美好。當心中被感恩充滿時,比較和嫉妒就無法在我們的心中滋長。

5、禱告交託

最後,我們凡事都可以禱告交託主。我們可以將我們任何的負面感受以禱告交託給主,請求祂幫助我們勝過。祈求祂保守我們的心,操練感恩,數算祂的恩典,不嫉妒,不比較,學習知足,在祂裡面肯定自己。因為你我的受造奇妙可畏(詩篇139篇14節)。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今天就「關機」,得到安息

作者:Kezia Lewis      翻譯:夏天     有聲播讀:佳音

 

幾年前,我堅持不饒恕一位我認為不配得原諒的人。我沒有一天不在談論這個人得罪我的事,同時我也計劃著為自己報仇。

我不相信上帝所說的有關饒恕的話——我就是覺得這樣做似乎不太對,因為我害怕這樣會太便宜了這個人。這個不順服的決定讓我開始經歷失眠、人際關係破裂,且消耗了我許多體力。這種狀態,說疲憊有點太輕。我當時真是亟需休息。

當我們想到休息時,我們通常不會將它與順服聯繫起來,但聖經教導我們它們之間的關係。

在舊約中,我們知道以色列人的安息是應許之地(約書亞記 1章13節)。當上帝讓他們去佔領這片土地時,他們因害怕而拒絕進入。他們不信任上帝,背離了祂,因此失去了進入祂安息的機會(民數記 14章)。

多年後的現在,我們也踏上了類似的旅程。希伯來書 4章1-13節告訴我們,我們有機會進入上帝的安息,但也有可能因為不順服而無法經歷。

透過基督耶穌,上帝的安息既是此時此刻就能經歷到的,也是有待被更多顯明的。我們熱切地期盼看到安息完全實現的那一天——當我們在新天新地中與上帝同住,在安息與平安中統管萬有,正如上帝一直以來所預定的那樣。當我們允許這個異象定義我們今天的生活方式時,我們就能夠開始進入祂的安息。這也意味著要讓自己沉浸在耶穌的教導中,重新訓練我們的思想和心靈,活出耶穌的生活方式。

因此,就算是在現在,我們也可以立刻進入上帝的安息。我們在此刻就能夠得到的安息,就是上帝邀請我們,積極地相信祂為了救贖我們所做的一切已經都充份地做成了,而我們不再需要為此勞作。作為上帝國度的子民,我們現在就有自由,能在祂的救贖工作已經完成的世界裡,享受一切美好。但我們要如何才能做到呢?

在寂靜和孤獨中休息

今天,我們擁有讓我們能夠每天24小時、每個禮拜7天不間斷與外界連結的設備。我們不停地、過多地接收對話,遊說自己去做更多的事、追求更多、為自己爭取更多。

在福音書中,我們讀到耶穌從人群中退出,即使還有「更多」可以做的事情。祂按著自己的節奏花時間與天父上帝獨處。祂並不是在任何時候都是「開機」的狀態。

在希伯來書 4章9-10節 中,上帝邀請我們也這樣做。在希伯來語中,「shabath」的意思是中止,停止。我們需要學會停下來。

我知道保持沉默和獨處並不容易。我們許多人都需要他人的陪伴。我們喜歡說話。我們躲在喧囂中。我們害怕沉默,因為周圍的靜默讓我們內心的聲音變得非常響亮。我們害怕面對我們最深的掙扎和痛苦。

但這是耶穌希望我們去的地方,因為祂可以在我們最深的渴望和傷害中遇見我們,並治愈我們。如果我們不讓自己在我們的天父和創造者面前安靜下來,我們就無法在上帝裡面得到醫治和安息。

練習靜默和獨處給我帶來了治愈,並教會我在掙扎中向耶穌敞開心扉,給耶穌機會來釋放我,能夠擺脫我一直抓住放不下的仇恨。這些練習訓練了我的心,讓我能放手,停止掌控生活和事工。

我虛心地開始了這個練習。首先,我找到一個可以讓我保持安靜和獨處至少 15 分鐘且不受打擾的空間。我坐下來輕輕地呼吸,然後向上帝發出一個簡單的釋放禱告。我把手掌放在大腿上,說:「天父,手心向下。」大約 5 到 7 分鐘的沉默後,我做了一個簡單的禱告,領受上帝預備給我的祝福。我把雙手翻過來說:「父親,手心向上。」安靜片刻後,我以感謝的禱告結束。

你可以從像這樣的小練習開始,然後用你覺得舒服的姿勢伸展身體。你可以找到許多這一類默想禱告的資源。就看你願不願意試試看了。牧師兼 BibleProject的聯合創始人Tim Mackie博士談到猶太安息日的操作時說:「它(安息日)故意要打亂你的生活,而且它的構架提醒你,這個世界上還有更重要的事情,我必需為此調整我的生活……你會意識到,上帝會在祂的時間按照祂的大能,供應並成就祂自己的旨意,而我要依據祂的故事線來調整自己的生活。」

安息在我們慷慨的上帝里面

我從小貧窮,沒有足夠的食物吃是常態;家裡常常停電,躲債也是家常便飯。

正因為如此,我吝惜付出我的時間和金錢。當我花時間娛樂和放鬆而不做任何有成效的事情時,我會感到內疚。我常常匆忙結束與家人或朋友的午餐或咖啡時間,想著我的待辦事項清單上的下一個任務。我也很難捨棄辛苦賺來的金錢,不可能做到十一奉獻或給予家人以外的人金錢。

這種心態在我的心裡產生了擔憂和根深蒂固的焦慮。我不停地工作且缺乏睡眠,總是擔心未來,害怕未來會像我的過去。直到上帝通過我生命中的一系列事件跟我說:我不應該這樣生活。

我們不需要緊緊握住我們自認為擁有的東西,無論是時間、金錢還是其他財產、甚至是他人對我們的虧欠才有安息。上帝應許會照顧我們。問題是,我們相信祂嗎?

希伯來書 4章2節 告訴我們,有些人聽到了福音,但他們聽到的信息對他們沒有用處,因為他們沒有用信心聽。

我們聽到上帝的應許,讀到祂的慷慨,並用我們口中的話來肯定這些。但實際上,我們生活得好像上帝是不可信賴的。

我們囤積,我們操控,我們為自己保留最好的。我們生活在貧困和缺乏的心態中,害怕沒有足夠的東西。

耶穌慷慨地生活,甚至到了死亡的地步。祂擁有世界上所有的財富,但祂放棄了一切。 哥林多後書 8章9節 說:「你們知道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恩典:祂本來富足,卻為你們成了貧窮,叫你們因祂的貧窮可以成為富足。」

耶穌賜給我們福音里所描述的一切豐盛,呼召我們延續祂的慷慨。

所以花時間和朋友在一起,全神貫注地專註於當下吧!與家人或朋友一起享用美食,不急著趕赴下一個行程、向人敞開你的家,展現慈愛和饒恕,就像上帝為我們所做的那樣。

我們可以相信我們的造物主。祂給了我們祂的兒子。祂不會留下任何好處不給我們。

有一節讀起來自相矛盾的經文,希伯來書4章11節說,想要持續進入上帝的安息,需要努力不懈,免得我們像不信從的人那樣跌倒和悖逆上帝。意思是我們必需有意識地進入祂的安息。我們需要在我們的生活中創造空間和節奏,讓自己沉浸在祂的教導和同在中。

在馬太福音11章29-30節 ,耶穌邀請我們負祂的軛,學習祂溫柔謙卑的樣式。祂應許我們,我們會得到靈魂的安息。當我們選擇聽從祂的教誨並遵循祂的生活方式時,就會有安息。

上帝正在邀請你參與祂的安息。你的回應是什麼呢?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