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d

癌症奪去母親,讓我在患難中看見上帝與祂的恩典

作者:Sharon Lim

翻譯:白雪子

 

原文用英文寫作,發表於YMI事工網頁: https://ymi.today/2021/06/losing-my-mum-to-cancer-seeing-the-good-god-in-suffering/

 

去年七月,癌症奪去了我的母親。她才六十歲。

她在2012年第一次被診斷出患有一種罕見的惡性腎上腺癌症。當時我們非常感恩癌症發現得早,而且並沒有擴散,所以如果做手術,成功的機會是很大的。但像許多癌症,特別是這樣的惡性腫瘤一樣,她的癌症總是反反覆復。

以後的幾年,癌症慢慢擴散到她的肺部、肝臟、甚至是骨頭。從一開始,醫生就告訴我們她這種癌症通常只能活五年。但我母親堅持下來,活了八年。然而到最後一年,當我們看到她起不了床時特別心疼。最後幾個星期,她幾乎進入無意識狀態。

我二十七年來最痛苦的事就是要眼睜睜地看著我母親去世。我從來沒有經歷過這樣的痛苦,也毫無防備。理性上我知道世上的生命是短暫的,而相信耶穌的人將有永恆的生命。我知道因為我們墮落的本性,世上的生活免不了受苦,而天堂里將沒有任何痛苦。但我從來不知道原來在聖經里閱讀約伯記和約伯的苦難,和活生生地看著這些苦難臨到自己所愛的人是何等天淵之別。

我跟我的母親關係特別親密——她不但照顧我的物質需要,也一直照顧我的心理以及靈性需要。她是我的密友、禱告夥伴、代禱者。這一切都加重了我的痛苦。

接受我母親的患難

從小上教會、認識上帝的我,完全不能明白為什麼上帝會允許我母親經歷這樣的患難——不只是疾病的痛苦,還有不容易的婚姻(我父母在溝通和關係上有著許多困難)、失去了享受她黃金年齡的機會,並且在我看來,她一生為了其他人,而不是自己而活,很是遺憾。

她去世後的幾個星期、幾個月,生活都迷迷糊糊的。我日夜回想著我母親所受的痛苦,懷疑著上帝為什麼會允許這樣的患難。我不至於感覺到憤怒,更多的是無力與沮喪。

但我心裡深處知道我不能這樣下去。畢竟,母親臨死的願望是讓我繼續親近上帝,並且在她去世後保持信心。我多年來上的主日學以及我母親到最後堅定不移的信心,讓我難以想像沒有上帝的日子。但我還是停不住問,「為什麼?上帝,為什麼?」

耶穌在馬太福音7章7節說過,「尋找,就尋見。」所以我決定在聖經里尋找答案。雖然我感到無力沮喪,我決定把我的憂傷茫然交託給上帝,祈求祂的智慧帶領我尋找答案。

雖然我不能說我完全明白我母親經歷患難的目的和深意,在過去的幾個月中我學會了幾樣功課——其中一些我比較明白了,另外一些我還在學習。

1.罪有時會造成患難,但患難不一定來自於罪

我心裡總是有一點懷疑我母親的疾病和痛苦是不是由罪造成的。會不會是因為我父母 「原不相配」,卻「同負一軛」(哥林多後書6章14節),所以她才遭遇如此不幸?還是她生活里隱藏著她不知道的罪?我的理性追求著一個可以合理的原因。但當我重讀約伯記的時候(我母親患病的時候經常提到約伯記,並且從中獲得很大的鼓舞),上帝迅速糾正了我誤解。

約伯受到撒旦一連串的打擊以後,他的朋友們來探望他,並想把他的患難合理化。他們認為約伯的患難來自於他的罪,而如果他不悔改的話他將繼續受苦。他們認為患難是上帝對罪的懲罰。但在約伯記末尾,上帝責備那些朋友對患難和罪的誤解。我覺得上帝好像也因我的誤解在溫柔地責備我。雖然罪有時會造成患難,但患難不一定來自於罪。

在約伯記里,上帝並沒有直接告訴約伯他受苦的原因。反而,約伯最後謙卑地承認,上帝的全能與權柄提醒著我們應該因著上帝是怎樣一位上帝去信靠祂,而不是從祂的作為去推斷祂(約伯記42章1-3節)。我在約伯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這讓我看到自己在為一個複雜的問題尋找簡單的答案。也許這根本是一個我沒有資格問的問題。

雖然我可能永遠不會明白我母親受苦的真正原因,我學會了下一個功課——上帝能使用患難(甚至是罪所造成的患難)讓我們得著益處、讓自己得著榮耀。

2.不要只看著自己,把視線轉移到上帝和他人身上時,患難也可以帶來益處

靠著上帝的恩典,我今年前一段時間能夠重新參加「研讀聖經團契」(Bible Study Fellowship),學習《創世記》。約瑟的故事充滿苦難和不公——他差一點就被自己的親兄弟們謀殺(創世記37章18-20節),然後被賣為奴(創世記37章26-28節),含冤入獄許多年(創世記39章6-23節)。然而,約瑟的故事最終是一個勝利與修復的故事。他受的苦並不是沒有意義的,他受的苦一直是上帝計劃中的一部分。上帝將約瑟放置到埃及,讓他得到法老的認可(創世記41章37-41節),從而得以在應對饑荒上發揮關鍵作業,保全他家族的性命(創世記47章27節)。這有著重大意義,因為耶穌正是約瑟的哥哥猶大的後代(馬太福音1章2-3節)。在上帝完美的計劃中,約瑟在多年的苦難之後,能夠再與他的家庭重聚、和好。

但看著約伯、約瑟故事的完美結局時,我總是想,那我母親的(還有我的)完美結局在哪裡呢?為什麼我母親受過這麼多苦難之後,沒有像約伯和約瑟一樣被上帝修復呢?

但在最近的一次心理輔導當中,我終於意識到我過於專註我母親的痛苦,而忘記了她痛苦所結出的好果實。在輔導當中,我想起了我母親堅定不移的信心和力量。儘管她承受著許多痛苦與患難,她依然抓緊上帝,常常為自己所擁有的(而不是所沒有的)感謝上帝。

她也是在診斷出癌症的最初幾年更親近上帝。她開始有規律地參加查經班,甚至開始服侍關照其他的癌症病人。在她生命中的最後幾年,她每次出入醫院時都給病人和護士們帶來十分的喜樂。她甚至跟我說,有一次她跟她的手術醫生講到耶穌,醫生很受感動。

我想到母親葬禮上,有陌生人來告訴我,母親曾在他們患病時為他們禱告、在他們有需要時服侍他們。在母親的病痛與苦難中,我看到她能把眼光從她的遭遇上放開,而是專註於上帝的榮耀。這讓我想起了羅馬書5章3-5節:

「不但如此,就是在患難中也是歡歡喜喜的。因為知道患難生忍耐,  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 盼望不至於羞恥,因為所賜給我們的聖靈將上帝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裡」。

最重要的是,我意識到自己這麼注重於母親的苦難和肉體的死亡,讓我看不到上帝給所有信徒的「完美結局」——永生的禮物(約翰福音3章16節)。

3.耶穌在十字架上為我們承受最終的苦難

我在新約的福音書中繼續尋找答案時,讀到了耶穌在地上的一生:祂是完全的人也是完全的上帝。讓我特別感動的是耶穌死前那一晚在客西馬尼園向上帝的祈求。

耶穌先在馬太福音26章38節向門徒述說祂的哀傷:

「我心裡甚是憂傷,幾乎要死……」

然後在39節祂向上帝呼求:「我父啊!倘若可行,求禰叫這杯離開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

想到母親的痛苦和肉體的死亡真的讓我的靈魂被哀傷碾碎。然而耶穌雖然知道自己完全無罪,仍要為我們承受十架、經歷痛苦羞辱的死亡,這哀傷何其大!

耶穌承受我們的罪和哀傷是因為祂愛我們。祂作為人並不想受苦,但作為上帝祂知道只有通過祂十架上的死,我們才可以得救獲得永生。最終,祂對上帝的順服和對我們的愛勝過了祂肉體對痛苦的厭惡。祂在十架上留血死去經歷了不可想像的痛苦。然而祂肉體的死亡最終帶來了祂的復活。

我知道我母親現在正與耶穌在天堂歡喜,永遠擺脫了痛苦患難。

我每次想到母親,心裡還是有一陣深深的痛。我不知道這痛是否會有一天離去。但也許我是時候把眼光從失去母親的痛苦上移開,專註於上帝的榮耀。

這不是道別

我知道我們會再見

開始你的生活吧

因為這不是道別

這只是一句「我愛你」

陪伴著你直到你再次回家

——《 這不是道別(This is Not Goodbye)》, 人行道先知樂團(Sidewalk Prophets)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拿到「智慧」的人才是真正的人生贏家,人生勝利組啊!

作者:可悅,中國

有聲播讀:洋瀾,中國

 

最近在《定義2021》這檔採訪里,人氣哥哥李承鉉提議為主持人易立競寫下三條她的戀愛優勢,其中一條是智慧。恰巧我的先生最近也感嘆我是一個有智慧的人。主持人易立競所擁有的智慧應該是她人生經歷與思考的積累,而我其實只是「智慧」的搬運工。我只是從《聖經》上汲取「智慧」。我先生覺得我很讓他受啟發的看法,其實只是我從《聖經》搬來的觀點。

我反觀一下我的生活,感覺自己好像沒有特別的地方,只是「空」有一些「智慧」。於是,在聽到我先生的評價後,我呆站在洗手間問上帝:「智慧有什麼用呢?」 我沒有因為有「智慧」而變得家財萬貫,也沒有因為有「智慧」而變得貌美傾城,「智慧」更沒有讓我減肥成功,受人追捧。我還是那個默默無聞,普普通通,沒有太多成就的我。有時對「智慧」的堅持甚至會讓我遭到旁人,乃至家人的誤解和阻撓。那,在人生的道路上堅持智慧有什麼用呢? 

就在我問完上帝這個問題的隔天,突然間,我認識的或聽說過的幾位功成名就、美貌傾城、或投資成功的人士都一個個遇到麻煩,突然跌入深淵。不用上帝隻言片語,我立馬明白:原來智慧這麼有用!!! 我所得到的「智慧」 或許不能讓我如社會所認可的那樣呼風喚雨,人生開掛,卻一定能讓我平安地走完此生,不至跌倒,難道這不是更有用的嗎?

《聖經》中的智慧書籍《箴言》也很直白地寫道:「得智慧,得聰明的,這人便為有福!因為得智慧勝過得銀子,其利益強如精金;比珍珠寶貴,你一切所喜愛的都不足與比較」(箴言3章13-15節)。為什麼呢?因為「她右手有長壽,左手有富貴。她的道是安樂,她的路全是平安。她與持守她的做生命樹,持定她的俱各有福」 (箴言3章16-18節)。原來,看起來「沒用」的智慧這麼有用!它會讓我有平安的生命,所經過的道路都是安穩。並且,智慧完全可以成為我生命的依靠。沒有財富、才能、美貌都沒關係,因為這些不會讓我的生命達到我以為的美好。

相反, 「智慧」卻可以做我的生命樹,給我提供源源不斷的生命力,擁有她,我的生命會變得蒙福。連長壽、富貴和尊榮都在智慧的手中。原理很簡單,因為「耶和華以智慧立地,以聰明定天,以知識使深淵裂開,使天空滴下甘露」 (箴言3章19-20節)。原來,耶和華上帝創造天地時就是用智慧來創造的,祂對世界的美好設計是由智慧鋪陳。這樣一來,拿到「智慧」不就是完全拿到人生的通關密語嗎?可以立馬少掙扎,少迷路好幾十年吧!拿到「智慧」的人才是真正的人生贏家,人生勝利組啊!

那麼,明明拿到了比一切都寶貴的「智慧」的我,為什麼會突然向「智慧」的源頭髮問「智慧」的效力呢?回過頭來看,我發現自己還是不小心被世界的教導模糊了視角。我們的文化和社會讓我們不知不覺相信財富、美貌、個人魅力、能力才是最有價值、最值得追求,最能體現一個人價值的東西。但其實仔細看一看,仔細想一想,就會發現這些恰恰是最不穩固,最無法承受生命之重的東西。頂流可以一夜從神壇掉入監獄;投資大咖可以一夜變成負債纍纍;傾國傾城也很有可能「一手好牌打個稀巴爛」。這些讓人引以為傲的東西,都可能瞬間消失殆盡。

世界不會告訴我們這個真相,暫時的繁華與熱鬧讓這些東西看起來閃閃發光,值得人用生命追求。然而,《聖經》卻清楚地告訴我們:「愚昧人背道,必殺己身;愚頑人安逸,必害己命。唯有聽從我(智慧)的,必安然居住,得享安靜,不怕災禍」(箴言1章32-33節)。並且,「智慧必使你行善人的道,守義人的路。正直人必在世上居住,完全人必在地上存留。唯有惡人必然剪除,奸詐的必然拔出」(箴言2章20-22)。

相比於做一個「成功」的人,「優秀」的人,「身型健美」的人,還是做個「智慧」的人,更為重要。因為,其他的定義是會隨著時光流走的,而「智慧」卻可以做我們終生平安的依靠。願你我,都不要迷失焦點,持守智慧,平穩一生,不懼怕,睡得香甜。

「我兒,要謹守真智慧和謀略,不可使他離開你的眼目。這樣,他必做你的生命,頸項的美飾。你就坦然行路,不致碰腳。你躺下,必不懼怕;你躺卧,睡得香甜。忽然來的驚恐,不要害怕;惡人遭毀滅,也不要恐懼。因為耶和華是你所倚靠的,祂必保守你的腳不陷入網羅」(箴言3章21-26節)。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多發性硬化症也沒能阻止我們開放新家,接待他人

 

作者:NG Jing Yng

翻譯:Nancy,中國

 

還有兩周就是婚禮了,一切都如Jacob和Jaclyn期盼的一樣在按部就班地進行。他們的新家正在裝修。Jaclyn在泰國清邁宣教的姐姐也在趕回家的路上。

29歲的Jaclyn在樟宜機場的登機門外興奮地等待著姐姐,這時她的電話響了。是Jacob打來的。他因腿忽然不能動彈被送入急診室,顯然,他的多發性硬化症複發了。多發性硬化症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導致腦幹和脊髓區域的神經受損。

「我當時就在急診室外面哭。」Jaclyn回憶起那次可怕的事故時說:「我的心碎了一地,我一直在想『如果我們不能辦完婚禮怎麼辦?』」

34歲的Jacob因著事態的突然轉變而痛苦不已。儘管他從2013年就被診斷出患有多發性硬化症,但畢竟預後蠻好的。最近幾年,他甚至完成了全程的馬拉松比賽。

但現在,他的病情惡化了,他面臨著一系列的併發症可能,如麻木、抽筋和泌尿功能受損——包括腸道功能失調、核心力量和肌肉控制受損以及手部僵硬等。

所以他們必須決定是否繼續舉行婚禮。這對夫婦在禱告過後,決定遵照計劃,舉行婚禮。

Jaclyn知道她將要面對的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未來。她回憶說,她父親出於擔心問她是否準備繼續舉行婚禮。

但是在兄弟姐妹中排老三的Jaclyn說:「即使面臨這樣的困境,我也從來沒有想過不嫁給他。」

經歷火煉

2016年,Jacob 和Jaclyn在清邁的一次短宣之旅中相遇。在那裡,他們因為對宣教的共同之愛而相熟相知。

Jacob在一個基督信仰家庭中長大,他在「沒有什麼期待」的情況下參加了這次短宣之旅。然而,Jaclyn一年前才開始信主,但她決定前往清邁旅行,因她想去找她在那裡做宣教士的姐姐,以尋找更多關於她新信仰的答案。

Jacob被Jaclyn孩子般單純的信仰所吸引,但是他像往常一樣,決定將一切潛在的浪漫關係交在上帝手中,而不是自己掌控。Jaclyn也很欣賞Jacob的坦率和真誠。因此,在禱告、認真考慮及聽取了他們教會領袖的建議後,他們決定開始交往。經過兩年的戀愛相處,結婚是在計劃中的事。

他們倆於2019年5月結婚,他們承認剛開始的婚姻生活滿是掙扎。除了要學會以新的身份與對方相處,他們的生活也隨著Jacob的病情發生了180度的轉變。

一個巨大的變化是他們通常的出門與朋友見面,這些看似平常的活動現在需要提前計劃——需要確保附近有衛生間,還有不要走太長的距離因,為他們很快就會精疲力竭。

在家裡,這對夫婦還必須學會願意敞開,坦誠地相互溝通。例如,Jaclyn並沒有所有事,像是給Jacob拿水,都替Jacob做,而是不得不忍住,看Jacob喜歡怎樣。Jacob在他的銷售崗位上被減薪的同時又被重新安排了工作,他也放棄了攝影等一些愛好。他不得不時時控制自己的情緒,並敞開和Jaclyn一起處理這些情緒。

Jacob說:「我開始對自己的身份提出了很多質疑……我之前都沒有意識到原來我們是用自己能做什麼來定義自己的身份的。」Jacob在與 Jaclyn戀愛前就告訴了她自己的病情和相關癥狀。但現在真正發生之後 ,想像中的恐懼變成現實的問題了。「 我擔心我們永遠無法像正常的夫妻那樣生活。即使是最簡單的事情,比如出去吃頓飯,在公園散個步,或者生養孩子。我還會擔心我現在的狀況,能否在經濟上供養我的妻子。」

Jaclyn補充道:「我看到我的朋友們過著他們正常的日常生活,我就問上帝:『為什麼我一結婚就要過這樣的日子?』」。

從灰燼中爬起來

儘管處在痛苦中,上帝卻並沒有忘記曾經給他們夫婦的夢想。天生外向的Jacob一直想創造一個「第三空間」——一個在家庭和辦公場所之外,讓人們可以簡單地聊天,屬靈生命得到滋養的地方。

另一方面,Jaclyn雖然是一個內向的人,但卻擁有室內設計的才能。因此,在他們開始戀愛的時候,這對夫婦就曾考慮過如何設計他們的新家,以便可以在其中進行團契和聚會。

Jacob補充道:「我們曾設想,從我們的新家中將會誕生一個教會或者促成某個事工。」他說,起居室和用餐區會特意設計成可供人們聚會和聊天的大空間。

然而,由於擔心錢不夠和太累而無法接待,這對夫婦很糾結不知道是否可以實現這一夢想。

但是上帝溫柔地一點點地掃除了他們的這些心理障礙,向他們展示了接待的真正含義。

上帝讓這對夫婦敞開心扉,接受他人的幫助,讓他們不再想要靠自己把每件事都做好。這意味著讓小組成員提前登門,為小組聚會準備場地和食物。這樣他們就不用那麼忙碌,生活也不會因為準備聚會而變得忙亂,這反過來又為夫妻倆和訪客之間有更多的對話提供了空間。

更重要的是,無意間,上帝利用他們的家,建立了一個信徒團契,成員每周都會忠實地聚集在一起禱告和敬拜——就像夫妻倆最初想像的那樣。

「我開始明白,上帝並沒有因為Jacob的病情就把這個夢拿走了。我們所要做的是調整自己的期待,去接受上帝的期待」 Jaclyn說。

「上帝對我說,『你只需要做你自己。剩下的我會幫你的』。反過來,我們也學會了受人祝福和接受幫助」。

他們還引用Dustin Wills和Brandon Clements關於忠實地為服侍基督而開放家庭的看法:「世界需要更多的基督徒開放他們的家,因此其他人能夠看到擁有福音的生活是怎樣的。」

與上帝同行的每一步

夫婦倆現在已經找到了婚姻生活的節奏,彼此更加熟悉,也更加了解對方的需求。雖然他們過去認為外出是一件麻煩事,但現在他們更加熟悉Jacob的病情可能帶來的各樣情況了。

Jaclyn也分享她就Jacob的情況與上帝和解了。雖然她仍然希望上帝用自己奇妙的方式治癒Jacob,但她不再期盼Jacob第二天就完全康復了。

「相反,我確信上帝永遠與我同在,我在這場婚姻中看到了上帝的帶領。」

「無論Jacob和我要面對什麼,我相信都是上帝希望我們一起經歷的非常特別的事情。」她補充道。

Jacob承認,他仍在為自己的疾病與上帝理論,頻繁的劇烈疼痛和身體機能的減退使他每天仍然會問上帝很多「為什麼」,「怎麼辦」。

「黑暗的日子還沒有結束,但在這個時期里,他試著一天一天來,尋求上帝此刻對他的旨意」他補充道。哥林多後書4章16節是他為了抓住盼望而會不斷默想的經文「所以我們不喪膽,外體雖然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

儘管掙扎不斷,上帝仍繼續使用Jacob尋求上帝旨意愛人的心。隨著疫情的持續和旅行的減少,Jacob來自馬來西亞、目前居住在新加坡的堂兄弟們越來越多地來拜訪他們,與他們聊天。這為Jacob提供了一個接待並與他們一起敬拜的機會——即使在他感到無法勝任的日子裡。

「這很難,」Jacob說,「但上帝把Jaclyn賜給了我:她的耐心,她室內設計的能力。一起接待服侍,沒有比她更理想的人選了」。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認命」還是「順服」?我們該如何面對生命中的苦楚?

作者:Jessie Ng,馬來西亞

有聲播讀:枝子,中國

 

有人說,命運帶來的那些裂痕和灼傷,都是為了使我們變得更強大、更溫柔。面對苦難若抱持這樣的觀念,就可以較為坦然地解釋生命中那些難解的苦楚。也許這也是人們所說的「認命」。苦難確實是磨鍊人心志的最佳修鍊場,就連詩篇119篇也說:「我受苦是與我有益」。基督徒面對苦難災禍,不外乎是罪中的苦楚、上帝的管教、信心的考驗、或是像約伯那樣無解的遭遇。

無論哪一種,受苦對上帝的百姓而言都可以趨向好的結果,因為聖經說受苦使人進入完全。因此基督徒面對苦楚要「順服」。然而,前者所述的「認命」,與聖經所說的「順服」,究竟有什麼區別?苦難臨到一個不相信上帝的人,同樣可以將他塑造成一個溫潤如玉,遇事從和的人。從結果上來看,似乎沒什麼區別。坦然接受命運的不公和無端的災禍,與順服上帝臨到自己身上的苦楚,是不是都是一樣?

面對苦楚,我一直都認為自己是挺「順服」,卻發現自己好像是越來越「認命」。比如眼看著環境局勢如此糟糕,若有人在此刻對我說:「我們要迫切積極地求上帝拯救當前困境,若是祂願意,可以一瞬間就使新冠病毒消失,世界復原」,我必定忍不住要嗤笑。這怎麼可能呢?我相信上帝的能力,可這越來越糟糕的情勢卻越來越使我相信,上帝就是定意要如此折磨,定意要用災禍懲罰人類。再往下想,不免想到人類如此罪惡滔天,本就該承受這一切,我們哪裡還有臉面求上帝憐憫和拯救。


以我個人來說,我想上帝就是定意要讓我受苦。面對所有苦楚,我要做的就是「順服接受」。不知不覺地,上帝在我心目中成了一位嚴厲的教官,為了訓練祂的百姓成為成熟、剛強的精兵,總是讓他們經受各種苦;為了祂國度榮耀的「偉大事業」,上帝的百姓不能有埋怨也不能逃避。

最好苦難災禍多一些,使目的加速達成。這種觀念給我帶來的另一個影響,就是在禱告求上帝拯救人從困境中出來這件事上,我變得無力和無奈。因為我內心深處開始不相信上帝會拯救人,即使這樣禱告了,上帝也不會改變心意,那麼我又何須如此迫切禱告困境解除呢?乾脆就禱告受害者能夠順服接受(認命)就好了。

於是上帝在我心目中變得越來越冷酷。尤其是環境越來越糟糕,局勢越來越灰暗,未來越來越模糊的時候,我一邊命令自己要「順服」,一邊在內心裡漸漸失去對上帝的愛。直到聖靈在禱告中提醒,也在和人分享的時候,才發現自己原來已經不相信「上帝是慈愛的」這簡單真理!以至於當人對我說,上帝如此愛自己的百姓,祂希望自己的百姓快樂、平安的時候,我竟覺得這句話不可信,而且極其危險。


就這麼簡單的一個真理:「上帝是慈愛的」,就瞬間擊碎我這些日子為了使自己變得「強大」而對天父築起的心牆,思想至此,淚水奪眶而出。上帝的國就是祂的百姓,祂正是為了祂百姓的平安才讓自己的兒子為人而死的啊!我就是上帝國中的一員,祂豈能不愛惜?就連我的頭髮都數過了,祂怎會是那種為了成就自己「大業」就犧牲小人物的冷酷君王?我真是大大地誤解上帝了。

祂固然有希望百姓剛強的愛,但也有憐惜愛護的愛,因為聖經說:「耶和華遇見他在曠野荒涼野獸吼叫之地,就環繞他,看顧他,保護他,如同保護眼中的瞳人」(申命記32章10節)。眼中的瞳人是如此珍貴!並且上帝也曾對祂的子民說:「我知道我向你們所懷的意念是賜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災禍的意念,要叫你們末後有指望」(耶利米書29章11節)。

哦!「婦人焉能忘記她吃奶的嬰孩,不憐恤她所生的兒子?即或有忘記的,我卻不忘記你。」這是上帝親口說的(以賽亞書49章15節)。祂豈能不憐惜、疼惜自己的百姓呢?當然,上帝也說祂會熬煉自己的百姓如熬煉銀子,但那都是我們能夠承受的,「你們所遇見的試探,無非是人所能受的。上帝是信實的,必不叫你們受試探過於所能受的,在受試探的時候,總要給你們開一條出路,叫你們能忍受得住」(哥林多前書10章13節)。

最大的問題是,我原來一直在揣測和判斷上帝隱秘的旨意,在受苦的過程中認定上帝隱秘的旨意必然是如此這般(也許是因為有個原因會好受一些),卻忘了要相信上帝顯明的心意——祂是如此充滿慈愛,對全人類,也對我。


回想亞當夏娃受蛇誘惑犯罪的經過,竟如此相似。蛇暗示夏娃,上帝的命令背後還有「隱藏」的目的,那就是祂不想讓亞當夏娃和自己一樣能判斷善惡。這樣一來,夏娃和亞當就會開始懷疑上帝對他們的愛。上帝沒有告訴他們設立這條命令的目的,因此對亞當和夏娃來說這是「隱秘的事」。上帝要考驗的,正是他們是否無條件地相信上帝並且順服命令。但夏娃最終放著上帝顯明的命令不顧,選擇相信自己的判斷而不是上帝,最後墮落犯罪。

「隱秘的事是屬耶和華我們上帝的,唯有明顯的事是永遠屬我們和我們子孫的」(申命記29章29節)。原來不管什麼事,我都不該隨意判斷上帝背後的心意,而是應當相信上帝自己的啟示——祂是慈愛並且不願意人滅亡的上帝。因此面對別人或自己的困難災禍,我們當然要迫切祈求天父拯救和解決當下的困境。這不僅只是相信上帝的能力,更是相信上帝的慈愛。

上帝是慈愛良善公義的,祂不是世人所說無緣無故無情無愛的「命運」。況且對基督徒而言,上帝是他們的天父,所有臨到自己身上的苦都不至於絕望。若是因為自己的罪,那就是上帝像父親一樣的管教;若是考驗,那就是經歷上帝的方式。無論哪一種,最終都會讓我們更深地認識上帝是我們的父,和祂是如何愛我們。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