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d

小小耶穌得自己學翻身,這是個什麼概念?(有聲中文)

作者:Charmain S.,新加坡
翻譯:奇奇, 中國
語音播讀:Zel , 新加坡
背景音樂:Discovery House

這個月,我當媽媽一周年了!也就是說,我的寶寶一歲了!這一年我真是經歷了太多!我知道這有點老生常談,但那些關於當媽媽的說法真是千真萬確:又累,又難耐,又漫長……但不得不說,每一刻都值得!

我最開心的事就是見證兒子的每一次進步。看他學會坐、第一次站立、第一次拍掌,和說出人生中第一個字,我都欣喜若狂。看着這樣一個小生命一點點長大真是無比美妙的經歷。

更棒的是,做媽媽的過程中,我也更多經歷了上帝。我得到了很多的屬靈操練並且有很多的看見,今天,我集中分享其中一點。

眾所周知,聖誕節是慶祝耶穌降生的日子,大家比較熟悉的是耶穌誕生的場景——馬麗亞和約瑟跪在地上,牧羊人和三博士站在他們身後,所有人都圍繞着馬槽中酣睡的小小耶穌。

可是之後怎麼樣了呢?

每當我兒子達到一個成長里程碑,或者做成了某件特別的事時,我都忍不住想:耶穌也有這樣的經歷嗎?祂也經常哭嗎?祂也會在打嗝的時候吐奶嗎?祂也會不願睡覺嗎?祂多大開始爬和走呢?祂斷奶后的第一頓飯吃的是什麼呢?祂說的第一個字是什麼?祂既是完全的神又是完全的人,那耶穌在小寶寶狀態的時候就知道祂自己是誰了么?

如果耶穌在長大成人之後會感到飢餓,疲憊和傷心(如四福音書中描述的那樣),那我相信祂在小嬰兒時期也和其他的孩子並無兩樣——當然了,祂是一個完全的嬰孩。但是,祂仍然還是一個嬰孩。

有幸撫養自己的親生孩子讓我更加無法理解偉大的上帝為什麼會自願成為一個無助的嬰孩。耶穌完全可以直接把自己弄暈,上個十字架,然後一切就大功告成了。然而,祂卻沒有這麼做。祂以一個小嬰兒的身份來到這個世界,降卑自己成為祂所造的人類的樣式。並且祂經歷了一個人在成長中所要經歷的一切,好能夠成為可以完全體恤我們軟弱的大祭司。(希伯來書4章15節)

但祂做的遠比體恤我們多得多。腓立比書2章6-8節描述了耶穌如何為我們放棄了一切(祂對我們的愛簡直讓人不敢相信):

祂本有神的形象,不以自己與上帝同等為強奪的, 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象,成為人的樣式; 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

今年,我意識到耶穌的事工並非始於30歲,而是從祂出生的時候,在祂接受各種限制成為人的樣式的時候就開始了。上帝自己學翻身這個畫面讓「反倒虛己」這句經文異常真實和深入我心。

現在我更能感恩我們的主為我們而來這個事實了。以馬內利——「上帝與我們同在」,現在對於我而言具有了更深層次的含義。因此,當這個聖誕節大家都在慶祝耶穌降生之時,我要為祂對我們的愛(那為我們虛己和舍己的愛)讚美祂。祂理應得到一切的榮耀!我禱告 「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穌的名無不屈膝, 無不口稱耶穌基督為主,使榮耀歸於父上帝。」(腓立比書2章10-11節)

*作者與家人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一起來慶賀)

為信仰,可不可以再勇敢一點!(有聲中文)

作者:Daniel Ang,印度尼西亞
翻譯:曉晴, 中國
語音播讀:劉弟兄, 中國
背景音樂:Discovery House

我對大學最鮮活的記憶就是每周日早晨的禮拜。我在當地教會的詩歌敬拜中負責演奏大提琴,所以每周日早晨7點我就會起床去參加排練,為早堂禮拜做準備。很感恩,我們有一群出色的演奏者和一位認真負責的指揮,他能將經典旋律和傳統讚美詩做出絕美的編排。悅耳動聽的音樂,加上牧師針針見血又給人啟發的佈道,每次禮拜結束后我都意猶未盡。感覺接下來一整周需要的基督徒生活補給都被充滿了。

然而,當我回到學校吃早餐時,氣氛立即大反轉。餐廳里到處都是剛睡醒的同學,一些穿着睡衣,一些穿着開派對的衣服,——顯然還沒從前一晚的狂歡中完全清醒過來。有一次,一個朋友問我為什麼在周日穿得這麼正式,我回答說我剛從教會回來,她皺起眉頭問:「教會?你去教會?」

她看上去有點疑惑——沒有敵意也不反對,僅僅就是疑惑。很明顯,在我的大學里,大家已經不再把「星期天」和「教會」聯繫在一起。我感覺自己剛從教會的聖潔中走出來,踏進了世俗世界,在這裡,沒有人談論聖經、上帝或是永生。

這就是我之前的學校:一所位於北美東部的著名文科大學。學校里大家對宗教沒有明顯的敵意,但誰也不會提起,主流的態度就是「別問也別講」。校園裡的這種氣氛壓抑到一個程度,以至於我的一個朋友還專門為此做了一個研究,訪問大家個人信仰層面在學校的經歷和體會。一位受訪者講述他曾經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那時他還不了解學校的這種社交風俗,於是跟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天主教信仰以及信仰在他生命中所起的作用,最後他得到的回應是大家的面面相覷和尷尬的沉默。

回顧我的大學時光,這讓我想起了聖經中的但以理。但以理年少時被迫離開家庭和民族,被帶到了巴比倫的皇宮,被迫學習伽勒底文字和文化,以便為巴比倫王所用(但以理書1章)。然而,雖然身處異文化,但以理還是勇敢地堅守了上帝吩咐以色列人遵循的信仰和傳統。他拒絕食用皇宮提供的巴比倫食物,堅持只吃蔬菜和喝水。儘管知道有禁令,他依舊每天三次向上帝禱告(但以理書6章10節),以至於被扔在獅子坑中。但上帝救了他的性命

我自己的經歷雖不像但以理般驚險,但也有相似的地方。在上大學之前,我大多數時間都生活在基督教的環境中:我的學校是基督教學校,大多數朋友也來自基督教家庭。在這種環境下,我每天都跟上帝打交道,但也因此把這一切當做理所當然。身邊的每個人都說著基督徒特有的語言——常常讚美上帝並談論上帝在各自生命中的旨意。身為一名基督徒,對這樣的環境我簡直輕車熟路。事實上,在當時,談論上帝也是我討父母和老師歡欣的捷徑。

然而,到了大學后一切都變得不一樣了。僅僅是跟大家說你「去教會」都是一件奇怪的事。雖然我們有關於宗教的課程,但是如果你談起自己的信仰經歷,別人還是會皺眉頭。當然並沒有誰會公開抨擊宗教信仰,只是大多數人完全不關心屬靈層面的事情,他們只關心物質層面的事——可以說是一種實用主義的不可知論。

與此同時,我們學校還是有一個很活躍的基督教團契的。我偶爾會參加他們的聚會。在那兒我驚訝地發現我的一些朋友竟然也是基督徒。之前我們也彼此聊過很多,卻從沒有談到過信仰,感覺我們就像是一群「地下基督徒」。

我發現一些基督徒在遇到此類情況的時候,會選擇只和基督徒抱團。雖然這是可以理解的,但當時我不認為這是最好的解決辦法。因此,我嘗試去認識很多新朋友,不論他們的信仰是什麼。正因如此,我有了一次在餐廳極其難忘的交談。

那時我正在和一些同是數學物理專業的同學吃晚餐,通常,我們交談的話題是最近最難的作業和物理、科學方面的話題。然而這一次,不知怎麼的,我們的交談轉移到了上帝這個話題上。有人評論到:「如今還有誰相信上帝嗎?」說著他搖了搖頭。

在那之前,我很少談起自己的信仰,但是我有下定決心,如果需要,我絕不會隱瞞自己的基督徒身份。

馬太福音中耶穌的一段話給我這樣的決心:「凡在人面前認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認他;凡在人面前不認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不認他。」(馬太福音10章32-33節)

因此我大聲回答道:「我相信上帝。我是一名基督徒。」

朋友不可思議地看着我說:「真的么?為什麼呢?這是怎麼回事?」

接着我開始解釋我的信仰。身為護教學的忠實讀者,我最喜歡的書是像William Lane Craig、Alistair McGrath Alvin Plantinga這一類基督教哲學家或神學家寫的——我非常高興我能有這次絕佳的機會好好使用我所學到的知識,尤其是在我們探討科學的時候。我解釋並維護了我的有神論信仰,我的目標不是傳福音,而是告訴我的朋友們是有“正常”的學生真誠地信仰上帝的。

我能看出我那些不可知論的朋友們很驚訝。此前,他們對我的認識是一名出色的數學物理學生,根本無法把我和那些「奇怪的宗教人士」聯繫到一起。

我們的交談持續了一個小時還多,最後因為餐廳要關門才不得不結束。我感覺這像是一次小小的「獅子坑」時刻:我是餐桌上唯一一名基督徒,要應對各個方面的質疑。雖然沒有人完全信服我的答案,但是最後也沒有人能反駁我。我認為我做到了「有人問你們心中盼望的緣由,就要常做準備,以溫柔敬畏的人回答各人。」(彼得前書3章15節)

最終,我和我的朋友們依舊按各自不同的生活軌道前行,但是我還是希望他們最終能夠找到上帝,或至少能夠有感動更深入地思考一下這些問題。不過最重要的是,我們的那次交談在那一刻打破了學校的冷漠氣氛,並且感謝上帝,祂給了我勇氣即便在公共場合也堅守自己的信仰。

回顧往事,我發現正是這些微小的時刻堅定了我的信心。在那樣的環境中,我做的哪怕是和基督教只有一丁點關係的每一件小事都提醒我自己的信仰是什麼。而周日的禮拜再也不是一種形式,而成為了我每周的靈命補給站。我做的任何一個細小的事情,比如每次在餐廳吃飯時公開做飯前禱告,對我來說都變得意義非凡。

最後,就像聖經中的但以理得以在巴比倫倖存一樣,我這個但以理也安然度過了自己的大學時光。儘管有些時候我認為自己本可以為信仰再勇敢一點的,但我相信我踏進世俗世界的第一步是一次成功的開端,同時我也在禱告,祈求上帝繼續加添給我力量,讓我未來不論身在何處都能堅守自己的信仰。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一起來慶賀)

還一個欠了10年的道歉,需要的不僅僅是勇氣(有聲中文)

作者:Clare H

翻譯:Joy Qi, 新加坡

語音播讀:Lesley, 中國

播讀後期製作:龐宏宇,中國

幾天前,我突然夢到了以前的一個朋友,凱特。我們已經有10年沒聯繫了。我從睡夢中驚醒,花了許久才重新入睡。

但我們還是青少年的時候,我曾深深傷害過凱特,想起這一點我便無法入睡。其實,在我認識上帝和把自己的生命交給主之前,我是個很刻薄又令人討厭的人。我對朋友們(包括我最親密的朋友)都比較沒心沒肺,經常說話會傷到他們,也背叛過他們的信任。而最糟糕是,我從來沒有跟他們道過歉。

所以,當我被這個夢驚醒的時候,我明白它和其他那些應該被立刻忘掉的夢不一樣。我強烈地感受到,上帝希望我聯繫凱特,並完成10年前我就該做的事情——向她道歉。

次日早晨,我心想,上帝的要求有多過分!我有足夠的理由忽略上帝的提醒,照常生活。畢竟,這些事都已經過去10年了!誰還會記得過去發生的事情呢?為什麼我要突然去打擾她的生活,這難道不會太尷尬了嗎?然而,內心深處,我知道,我必須這樣做,因為這是上帝在煉凈我。

我立刻聯繫了一位我們共同的朋友,詢問她是否可以幫我和凱特取得聯繫。

凱特第二天發了短信給我。稍微寒暄兩句后,我就直奔主題。因為我迫切地想完成這項任務,在短信中我坦白其實我需要為自己的過錯祈求她的饒恕。我坦言,是上帝要我這麼做的,而我必須這麼做,因為我想為上帝而活。然而,當天我並沒有收到她的任何回復。

第三天的晚上,我收到了凱特的回復。她的話令我非常震驚。簡而言之,她直言到,如果要道歉,就等到我自己想要真誠地道歉時再道歉,而不是我覺得有需要時來道歉。

不得不承認,她的回復令我大失所望。我並不覺得我有什麼錯,反而內心有一股怒氣。我自以為是地問上帝,為什麼我已經聽從祂了,得到的卻是這般回應。

第二天,我依然是滿腦子這樣的想法。雖然我知道,上帝並不喜悅我這樣。可是,就算是我努力停止想這些,忘掉這件事情,也最多只能持續5分鐘。

那天晚上,我試圖通過做家務來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可是,晒衣服的時候,那種自義的想法又回來了;而且這次變得更過分。

突然,正在晾的一件衣服掉到院子外的地上了。衣架掉落在地上的聲音迴響在我耳畔,就在那時,我知道上帝出手干預了。上帝似乎受夠了我自私自利、自以為是的狡辯,決定將我從這樣的惡性循環中救出來。

我驚呆了。與此同時,我腦中飛速閃過“妄稱”這個詞,我立刻就明白了上帝要對我說的話。“不可妄稱耶和華你上帝的名,因為妄稱耶和華名的,耶和華必不以他為無罪。”(出埃及記20章7節)

上帝讓我清楚地看到,當我告訴我的朋友我請求她的原諒是因為我想要討上帝的喜悅時,我已經不經意地妄稱了祂的聖名——想要以此來掩蓋我的自以為是。我是出於自義才向凱特尋求饒恕的,完全不是出於真正的悔悟和內心的悔改。

我意識到自己犯了罪,感到非常羞愧。 我想要躲避上帝的面,卻發現我無處可躲。於是我做了我唯一可以做的事,那就是為著自己罪惡的道歉方式和思想認罪悔改。 之後我立刻感受到了上帝的慈愛和恩典湧向我。

幾個小時后,我回復了凱特的信息,我為她的回復感謝她,並再次告訴她,我真的非常抱歉。 儘管我至今都還沒有收到她的回復,但我相信上帝會在祂的時間裡修復我們的關係。

在事發之前,我一直請求上帝點燃我的心祂燃燒,因為我希望在生命中能夠更多地經歷祂。 我相信上帝已經垂聽到了我的禱告,所以才促使這件事情的發生。 確實,想要上帝更多在我生命中掌權就需要破碎舊我,破除自義。雖然這是我生命中最難學習的功課之一,但上帝知道我需要學習,並要快些學習。

上帝想要一顆純潔的、愛祂勝過一切的心;一顆把別人放在自己之前的心;一顆因為愛而心甘情願服侍的心。 我禱告上帝每天都用祂愛的方式來管教我,繼續煉凈我。

上帝阿,求你鑒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試煉我,知道我的意念。

看在我裡面有什麼惡行沒有,引導我走永生的道路。(詩篇139章23-24節)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一起來慶賀

我獨自被推進手術室的那一天……(有聲中文)

作者:匿名,馬來西亞
語音播讀:佳音,中國
播讀後期製作:龐宏宇,中國
背景音樂:Discovery House

對於一個十多歲的少女來說,生日是一個很特別的日子。然而那一年的生日卻和以往不同。沒有生日派對,沒有禮物,更沒有美味的蛋糕。因為生病的緣故,我必須得動手術,而手術前兩個禮拜的身體檢查正好是我生日那天。本該是歡喜快樂的一天卻被醫院藥物的味道和各種辛苦的檢查所取代。

在我得知自己生病了,必須動手術的那段日子,我不斷地責問上帝,我為什麼要動手術?!我為什麼不能像其他少年人一樣過着無憂無慮的生活,為什麼這事要發生在我的身上?醫生告訴我他不清楚這我得這個病的真正原因,可這句話讓我更痛心。這明明不是我的錯,為什麼上帝要讓我經歷那麼多?

這一場手術,改變了我許多。我變得整天都悶悶不樂,對很多事情失去了興緻。學校下課時,我會逃避人群,走到操場旁的梯級坐下,思考自己為什麼要經歷這一切,然後眼淚便不聽使喚地一直掉落。當時的我真的不明白,我和身邊的人常常都會禱告求上帝來醫治我的身體,可是上帝為什麼不挪去我的病痛,不讓我動手術?可再多的為什麼,也得不到一個答案。

我永遠不會忘記手術當天,因父母有工作在身無法前來,朋友也不在身邊,就這樣我一個人被護士推進了手術室,獨自去面對那可怕的未知數。我很失望也很難過,在我最需要人陪伴的時候大家都去哪了,難道上帝遺棄我了嗎?

手術順利結束了,可手術后的我,已經不再是原來單純、活潑開朗的我了。我變的不愛笑,很安靜,很冷漠,更不喜歡和別人說話。這次的痛苦經歷不只讓身體烙下了疤痕,心靈上也受到了創傷。

直到多年後,我成長了很多,也懂得思考,在靈命上成熟了許多,與上帝的關係越來越親密后,我才明白其實上帝在我生病期間並沒有放棄過我,祂一直都在我身邊陪伴我去經歷這些痛。雖然當我禱告求祂拿去我的病和疼痛時,祂沒有直接地把我的病痛挪去,但是祂透過醫生的手來幫助我,來醫治我的病。手術也是,因着祂的保守,手術才能順利平安地結束。

不只這樣,手術后,我的家人也一直守在我身邊照顧我。教會的弟兄姐妹也常來探望我為我禱告。我才感受到原來上帝很愛我,一直沒有離棄我,祂透過我身邊的人給我很多的鼓勵和陪伴。我才知道是我太自私了,以為上帝的奇妙作為就得像魔術師那樣可以立即把我的病變不見。然而上帝的作為並非跟着我的想法走,而是透過祂的計劃和旨意來向我顯明祂的同在和祂的愛。

很感恩的是,手術過後,我開始操練讀經和靈修的習慣,讓上帝進入到我的生命當中。同年,我便決定在教會受洗,在眾人面前承認自己是基督徒,讓身邊的人知道我是個蒙福的孩子。也因着這場經歷,往後每次當我遇到困難和情緒低落時,我都會選擇來尋求上帝。每當我尋求祂時,總能感受到祂給我的安慰和力量。

這場經歷也是一個被苦痛包裝過的祝福!正因為那場病痛,如今的我特別更能夠體會病痛的人的感受。我可以有機會去服侍他們,常常給予他們鼓勵和安慰,為病痛中的人禱告。想來上帝就是要使用我來祝福有同樣經歷的人吧。雖然我的身體還是會常常疼痛,而且這痛會跟隨我一輩子。但只要我想起耶穌基督為救贖我們被釘在十字架上,為我們流出的血和疼痛,我的這一點疼痛算得了什麼呢?怎麼能比得上祂所受的鞭傷和刑罰呢?

因此,當上帝允許痛苦發生在我們身上時,即或我們當下可能會不明白,甚至會憤怒、傷心,但即便如此,也願我們仍能緊抓上帝在申命記31章8節給我們的應許 「耶和華必在你前面行;祂必與你同在,必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來靠主勝過!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一起來慶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