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命日糧:交託上帝

讀經:馬可福音10章17-22節 

對二次世界大戰後長大的人而言,彭柯麗(Corrie ten Boom)不僅是個英雄,而且還以她的敬虔與智慧流傳後世。當納粹占領荷蘭時,她和全家因救助猶太人而被抓入集中營,最後她倖存下來,說出那段倚靠著上帝度過的駭人經歷。

彭柯麗說:「我曾經擁有很多東西,然而,我又全都失去了;但是我交託在上帝手中的一切,今天我依然擁有它們。」

彭柯麗對「失去」實在再熟悉不過了。因為那些可憎的納粹黨,她失去了家人、財物,甚至她的青春歲月。然而,透過將一切交託給上帝,她學會了專注在靈命及情感上的成長。

她的經歷和學習,對我們有何意義呢?我們該將什麼交託在上帝手中妥善保管呢?從馬可福音10章那年輕財主的故事,我們知道應該將「一切」都交託在上帝手中。財主手中擁有的非常多,但耶 [....]

靈命日糧:禱告的心

讀經:詩篇27篇7-14節 

一位年輕媽媽帶著四歲及兩歲的女兒搭乘飛機,為避免女兒打擾其他乘客,她儘量不讓女兒們閒著。當機長廣播的聲音傳來,小女兒凱薩琳停下了手邊的活動,低下頭來。機長話一說完,她就低聲說:「阿們!」或許因為不久前發生了一場天然災害,才會讓她以為機長是在禱告。

我希望自己能跟那小女孩一樣,有一顆時時願意禱告的心。坦白說,我覺得詩人大衛擁有禱告的心。從詩篇27篇,當他說到要面對強敵時(2節),我們就可以看得出來。大衛說:「耶和華啊,祢的面我正要尋求」(8節)。有人認為,大衛當時是在回想逃離掃羅的日子(撒母耳記上21章10節),或是逃避他兒子押沙龍的境況(撒母耳記下15章13-14節)。大衛將禱告和倚靠上帝放在首位,並且確信上帝是他的避難所(詩篇27篇4-5節)。

我們也需要一個 [....]

選擇跟隨主

作者:Vivian,台北,21歲
Follow Lord
這次參加營隊,對我而言是個特別的經驗,與教會朋友們同工一個禮拜,整個氛圍很年輕很有活力,覺得這真是件美事。倘若人活到80歲,營隊裡的日子,在一生當中可能只占了萬分之一的時間,以一生而言,這段短暫的時光,的確看似微不足道。即便如此,當我看見大家願意放下自己手邊的事情,有人要打工、有人要實習、有人不顧自己上週參加營隊的勞累、也有人為了營隊的活動,不惜花一個禮拜的時間,全心投入規劃活動…我想,我看見的是,一顆顆願意為主犧牲的心志,或許我從來沒有真正完全明白犧牲的涵意,但我認為我已窺見了犧牲的美麗,為此我深深地向上帝獻上感恩,謝謝祂親自吸引我們來,即使有所犧牲仍是甘甜。

這次在營隊裡,原本大家各自工作,可是需要幫助時,彼此都很願意支援、互相照顧,我心深受感動。我們彼此相愛,因著有團隊及愛主的心,服事的心被更多被挑旺。就算有疲憊,看見弟兄姊妹的堅持,更是提醒自己在營隊當中的角色,也願意再堅持下去。這樣的服事讓我想起,有一個名詞,叫「突現現象」-很多時候,在各個層面上,看似需要有一個實質的領導者,分配大家的工作,其他的人就順從聽命行事。但我認為真正最美在於同工關係是大家不需要有誰發號司令,因為耶穌的緣故,我們決意一起努力,在需要上彼此補足,只有我們的主耶穌才是我們唯一真正的領導。

營會短短幾天就結束了,我很感謝上帝,在這當中,我像是從一個血液被脂肪塞住的人,每天一點點的不斷被更新,正視自己生命中的問題,那讓我喘不過氣、讓我不能竭力奔跑作主工,蒙蔽我多餘的脂肪,漸漸地離開我;愛耶穌的血,就開始變得清澈。就算營會每天的行程是忙碌的,心裡也因著上帝的話語及詩歌,仍覺得平靜。從中我得到了一個道理,人生可能因著很多的職分和責任,不得不承認我們是忙碌的,但是這個信仰,幫助我思想這一生直到永生的選擇。

另外,什麼是忠心愛主?我們在各種情況下,仍能夠堅持為主忍耐嗎?呼應這次營會神『磨』之塔的主題,我們甘願在主的全知下,被環境、被我們所無法確知的未來,獻上自己的生命被磨練,走向屬主的道路嗎?深思之後,我真的好感謝上帝,祂總是看顧我們軟弱的主,祂沒有逼著我們順服祂的話,卻不賜下能力。也使我更認識聖靈,給了我很大的幫助。上帝賜聖靈給求告祂名的人,所以我們要儆醒禱告等候,懇求上帝的靈充滿我們,一切的困難險阻都不能再抵擋我們走上順服主的道路。

最後,感謝耶穌,使我有服事祂的機會。服事的同時,我的生命也正被造就,願我的生命在營會的結束後,每天都決意嚴謹精確的走每步路,只願步步都見證上帝的榮美。

註1:突現現象(emergent phenomenon):其中並沒有位居高層帶頭或協調的成員,卻發生的現象。在此我解讀是聖靈的運行引導,在每個重要的時間點,所產生的現象。

透心糧筆記
上帝的赦免釋放我們,讓我們得以重新開始,把握今天的機會,而不須沉溺於昨日的失敗中。祂的信實和潔淨使我們得著清潔的心。
祂希望我們清楚明白祂的計畫和目的:好叫我們能愛祂、順服祂、倚靠祂。
因祂是我們的生命,我們的日子長久也在乎祂。(申命記30章20節),這是明顯可見的。

靈命日糧:怪罪他人

讀經:創世記16章1-6節,21章8-13節 

珍妮的丈夫為了另一個女人而離開她,當時珍妮發誓,絕對不跟他的新任太太見面。然而,當她發覺心中的苦毒,傷害了子女與他們父親之間的關係。她就請求上帝幫助,讓她在無法改變的處境中,仍可以邁出第一步去克服苦毒的心情。

在創世記16章,我們讀到上帝應許賜一嬰孩給一對夫婦的故事。當撒萊建議她丈夫亞伯蘭讓使女夏甲為他生孩子時,她並沒有全然信靠上帝賜孩子的應許。當夏甲的孩子出生,她就小看撒萊(創世記16章3-4節),於是撒萊便心生苦毒(5-6節)。

夏甲只是個沒有任何權利的奴僕,突然間母憑子貴,今非昔比。撒萊的反應是什麼呢?就是怪罪他人,包括亞伯蘭(5節)。14年後,以撒出生時,上帝的應許實現了。可是在慶祝以撒斷奶的筵席上,撒萊的態度又把事情搞砸了(21章8-10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