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命日糧 :美好形象

讀經:希伯來書10章19-25節 

某天,女兒在車上試戴我新買的太陽眼鏡,她還給我時說:「媽,這不是太陽眼鏡,只是時髦的鏡片。」她取笑我說:「我猜,妳買這副眼鏡,是因為妳覺得戴起來很好看吧。」

我不得不承認,女兒太瞭解我了。當時我根本沒考慮紫外線的問題,更沒有想到是否能遮擋陽光。我只是覺得自己戴了這副眼鏡看起來容光煥發。

大多數人都想擁有美好的形象,讓自己看起來事事順心,沒有掙扎或恐懼,也沒有邪念或悲傷。

然而,在屬靈的旅程上,維持完美的外表對自己和屬靈同伴都毫無益處。常與主內的弟兄姊妹彼此分享與擔當,才能利己利人。只要多一點坦誠,我們不難發現其他人也在類似的困境中掙扎。當我們的心與上帝更加契合,就更加清楚自己的軟弱與不足,那麼上帝就可以更全面地使用我們去幫助別人。

求上帝 [....]

靈命日糧 :深陷困境

讀經:詩篇16篇1-11節 

哲學家波伊提斯(Boethius)是公元六世紀的義大利人,他在宮廷擔任政治要職。後來,很不幸地,他失寵於君王,更被控叛國罪,關在監獄。在等候判決的日子,他要求得到寫作工具,好讓自己把這段時間的反思記錄下來。而對於後世,這些作品成為了不朽的經典心靈著作。

當波伊提斯坐在牢房裡,想著慘淡的未來時,他文思泉湧,寫了一段體現堅信基督的話:「無事可使人痛苦,除非自怨自艾;反之,若知足則處處是樂土。」他明白,要如何面對處境轉變的心態和知足,是出於個人的選擇。

使徒保羅也認為不管在任何情況下,我們如何看待環境才是最重要的。同樣地,保羅在監獄中也寫道:「我無論在什麼景況都可以知足,這是我已經學會了」(腓立比書4章11節)。這兩位前人都能做到知足,因為他們最終的滿足是來自永恆不變 [....]

靈命日糧 :竭力盡忠

讀經:哥林多後書11章23-31節 

根據一項統計顯示,全球總共累積了超過14兆「常飛旅客」哩數。這一切皆源自1980年代初期,航空公司為了吸引乘客再次光顧,於是開創了獎勵忠實旅客的計畫。累積的飛行哩數可換取機票、贈品或免費服務等等;自此以後,當大家計畫旅行時,除了考慮價格、班次,也考慮到可以得到的回報。

使徒保羅是第一世紀的旅行常客,但他並非為了賺取哩數或回報。他的目標是盡己所能接觸最多的人,然後把信耶穌得永生,以及罪可得赦免的好消息傳給他們。當哥林多人質疑他的權威,他便回信敘述自己傳福音所付出的代價:「被棍打了三次,被石頭打了一次;遇著船壞三次;一晝一夜在深海裡」(哥林多後書11章25節)。上帝賜給保羅恩典和忍耐,讓他願意冒著生命危險傳講耶穌,絲亳不考慮個人利益和回報。

當我們服事主時,不論遭遇 [....]

靈命日糧 :上帝大能

讀經:詩篇72篇12-20節 

我曾登上美國好幾個山峰,我可以告訴你,山頂上沒有什麼植物,只有光禿禿的石頭和青苔,當然,你也不會看到那裡有五穀茂盛的景象。

然而,詩篇72篇的作者所羅門卻向上帝祈求:「在地的山頂上,五穀必然茂盛。」以此描述他為王時富饒的景象。如果山頂上生長五穀極不尋常,那所羅門的禱告要表明什麼?是要表明即使在貧瘠之地,上帝的大能仍可令糧食出產嗎?

也許你自覺很渺小,對天國沒有什麼貢獻。你當壯膽,因為上帝能使用你 來成就豐收。上帝揀選微不足道的人來成就偉大的事情,這是在信仰上,其中一個不合常理的事。我們中間少有智者或貴族,多半是無名小卒,也不傑出。不過,我們每一個都可以為上帝所用。跟我們所想的相反,正是因為我們軟弱,才能被上帝所使用(哥林多前書1章27-29節;哥林多後書12章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