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命日糧 :名副其實

讀經:馬太福音1章18-25節 

東南亞國家印度尼西亞共和國(Indonesia),又稱為印尼,源於兩個希臘語,是海和島嶼的意思。這個名字十分貼切,因為印尼本身就是由一萬七千五百餘座島嶼組成,橫跨約七十五萬平方英里,所以印尼也被稱為千島之國。

聖經中出現許多次命名的例子,有時是出生的命名,有時是成年之後,這些名字往往是用來形容他們的本質或是性格。「巴拿巴」的意思是「勸慰之子」,因他總是不斷鼓舞著他所遇見的人。雅各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斷地操弄他人及環境,所以他的名字含有「謀畫者」的意思。

然而,沒有人的名字比耶穌的名字更貼切。當主的使者向約瑟說到馬利亞那即將出世的兒子時,他告訴約瑟:「你要給祂起名叫耶穌,因祂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裡救出來。」(馬太福音1章21節)

耶穌這名意指「耶和華是拯 [....]

靈命日糧 :多過應得的

讀經:詩篇103篇6-18節 

有時,當人問我過得怎麼樣時,我都回答:「比我應得的更好!」我記得有個人說:「怎麼會呢?有很多是你應得的。」對於他的一番好意,我的回應是:「那可不見得!」我心裡知道自己真正應得的,就是上帝的審判。

我們很容易就會忘記,自己罪孽深重。當我們高估自己時,就不會覺得自己不配得到上帝的救恩,也把祂為救贖我們而付上的代價大打折扣。

現在該是我們省察自己的時候了!如同詩人提醒我們,上帝「沒有按我們的罪過待我們,也沒有照我們的罪孽報應我們」(詩篇103篇10節),在上帝聖潔和公義的榮光之下審視自己,我們應得的只有地獄而已。倘若沒有基督在十架上犧牲所成就的恩典,天堂就跟我們毫不相干。即使上帝沒有作任何其他的事,單是救贖我們,已經超過我們配得的了。無怪乎詩人說:「天離地何等的高,祂 [....]

靈命日糧 :聆聽

讀經:約伯記2章11-13節 

翠思•賀格(Joyce Huggett)在她的書《聆聽他人》(Listening to Others)中,談到對於身處困境中的人,學習聆聽並適當地回應他們極其重要。她提到幾個關於聆聽人們訴苦的親身經歷,他們通常會感謝她為他們所付出的一切。她寫道:「很多時候我都沒有『做』任何事,我只是『聆聽』。所以,我很快就明白『單是聆聽』,事實上已能有效地幫助別人。」

這樣的幫助正是約伯向朋友尋求的。他們確實陪他坐在地上七天七夜,沉默不語,因為看見「他極其痛苦」(2章13節),但當約伯開始訴苦時,他們卻聽不進去。相反地,他們說個不停,但卻完全無法安慰約伯的心(16章2節),以致約伯呼求:「惟願有一位肯聽我!」(31章35節)

「聆聽」所傳達的意思是:「對你重要的事,就對我重要。 [....]

靈命日糧 :暴風雨中的錨

讀經:約書亞記1章1-9節 

桑迪颶風來襲時,麥特和潔西卡試著將他們的帆船駛進佛羅里達州的一個小灣,然而船卻觸礁了。海浪不斷衝擊著他們,他們就迅速地將錨拋下,以便穩住船身,直到他們獲救為止。他們說:「假如沒有將錨放下,我們一定會失去我們的船。」沒有了錨,他們的船就會被無情的海浪沖上岸邊,變成碎片。

在屬靈生活上,我們也需要錨來確保我們站立得穩。當摩西逝世之後,上帝呼召約書亞來帶領祂的子民時,祂賜下了應許的錨,叫約書亞在危難之時可以信靠。上帝對約書亞說:「我……必照樣與你同在;我必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無論你往哪裡去,耶和華你的上帝必與你同在」(約書亞記1章5、9節)。上帝同時也賜下律法書給約書亞和祂的百姓,叫他們可以研讀並遵行(7-8節)。上帝的話語和同在,正是以色列人面對挑戰時可以信靠的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