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命日糧 :很久以前

讀經:馬太福音24章32-44節 

有些人說,聖經不過是一些童話故事的彙集本。裡面記載一個小男孩殺死巨人;有人被大魚吞進肚子裡;還有挪亞建造了一條大船的故事。甚至某些宗教人士也認為,這只是教導人們道德的好故事。

然而,耶穌說到約拿與大魚,以及挪亞與洪水的事時,是在談論一個真實發生的事件:「挪亞的日子怎樣,人子降臨也要怎樣。當洪水以前的日子,人照常吃喝嫁娶,直到挪亞進方舟的那日,不知不覺洪水來了,把他們全都沖去。人子降臨也要這樣」(馬太福音24章37-39節)。祂會在我們沒有預期時再度降臨。

耶穌以約拿在魚腹裡度過三天為例子,與祂將自己在墳墓裡經歷三天後復活做比較(馬太福音12章40節)。彼得更談到挪亞與洪水的景況,與耶穌再來的日子是一樣的(彼得後書2章4-9節)。

聖經是上帝賜給我們的 [....]

靈命日糧 :計畫中斷

讀經:馬可福音5章21-34節 

我和妹妹殷切期待台灣之旅,買了機票,也訂好了旅館,整裝待發。但就在出發前兩週,我妹妹接獲通知要處理一樁突發事件,而必須留在新加坡繼續工作。旅行計畫被迫中斷,確實令人失望。

當門徒陪伴耶穌趕赴一樁緊急任務時,行程卻被中斷了(馬可福音5章21-42節)。管會堂之人睚魯的女兒快死了,緊急萬分,而耶穌正在前往他家的途中。突然,耶穌停下腳步,說:「誰摸我的衣裳?」(30節)

門徒對此似乎有些不耐煩,說:「祢看眾人擁擠祢,還說『誰摸我』嗎?」(31節)但是,耶穌認為這是幫助這位受苦婦人的機會。因為當時她的疾病在宗教律法上被視為是不潔淨的,所以12年來她都不能參與群體的生活(見利未記15章25-27節)。

當耶穌與婦人說話時,睚魯的女兒死了。一切都太遲了,當時看來 [....]

靈命日糧 :平生夙願

讀經:羅馬書12章6-21節 

有位朋友告訴我,他最近夙願得償,帶了妹妹去歐洲。他已去過歐洲數次,但是妹妹從未去過。讓我感到震撼的是,他無私地將這個目標列入自己的平生夙願裡。這讓我想起,在我的願望與目標裡,有多少是為著別人,而非自己。

羅馬書12章6-21節談到,上帝讓我們在基督裡互為肢體,賜下各樣的恩賜,並教導我們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這些恩賜全都是為著造就別人,例如教導的恩賜,目的並非為了讓教師能滿足自己的願望,而是為著別人的好處。第6-8節中提到的其他恩賜也是如此。保羅勉勵我們要為人的好處而行,他力勸我們說:「愛弟兄,要彼此親熱;恭敬人,要彼此推讓。」(10節)

保羅以身作則,他的事工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眾人,並為著下一代的信徒奉獻自己的生命。他活出了樂於付出、殷勤款待、饒恕與充滿憐憫的 [....]

靈命日糧 :浮出水面

讀經:歌羅西書1章15-23節 

很奇妙的,人類可以同時體會自然與超自然──即能見的與不能見的世界。我在紐西蘭乘船出海賞鯨時,就讓我思考到這兩種世界。一隻鯨魚會浮出水面休息片刻,接著深呼吸數次,噴出的氣體,形成了壯觀的水柱,然後俯衝潛至一哩深的海裡去捕食烏賊。

雖然鯨魚有豐富的海洋生物作為食物,仍需要經常浮出水面吸取氧氣,否則就會死亡。縱使牠對海面上的世界所知不多,但為了生存仍須浮出水面來獲得那不可或缺的空氣。

有時候我覺得自己像鯨魚一般,為了存活,每隔一陣子便要浮上來吸取屬靈的空氣。但是自然與超自然之間並沒有清楚的界限。我們生活的世界並沒有將兩者清楚劃分。身為基督徒,我的各種行動如:禱告、敬拜,以及向生病、軟弱、被拘禁的人傳遞主愛,都包含了自然與超自然兩方面的體驗。

上帝創造這個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