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命日糧:有影響力的人

讀經:列王紀下5章1-15節 

如果你上網搜索「具影響力的人」,會找到好幾份不同的「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人物」名單。這些名單通常包括了政治領袖、企業家和運動員,以及科學界、藝術界、娛樂界的名人。你不會找到這些人的廚師或清潔工人的名字,然而這些所謂地位卑微的人,卻經常能影響他們所服侍的對象。

乃幔是個位高權重的大將軍,他的故事涉及了兩位國王和一位耶和華的先知(列王紀下5章1-15節),但卻是因為兩個不具名的僕人的話,使乃幔的痲瘋病得醫治,這原是足以毀掉他的事業與人生的疾病。從以色列被擄來的小使女告訴乃幔的妻子,來自撒馬利亞的先知可以醫好他(2-3節)。當乃幔因先知以利亞要他去約旦河洗澡的指示而大怒時,也是他的僕人勸他聽從先知的命令。結果乃幔重獲健康,他也宣告:「如今我知道,除了以色列之外,普天下沒有上帝。」( [....]

靈命日糧:何為愛?

讀經:詩篇103篇1-14節 

說到「愛是什麼?」孩子們有一些很棒的答案。七歲的蕾蕾說:「愛是當你告訴一個男生你喜歡他的上衣,過後他就每天穿那件上衣。」八歲的曉瑞回答:「自從奶奶得了關節炎,就再也無法彎腰塗腳指甲油,所以爺爺總是為她這麼作,即使後來他的手得了關節炎,也從未停止。這就是愛。」同樣八歲的潔兒下了這個結論:「除非你很認真,否則你不要輕易說『我愛你』;但如果你是認真的,你就應該常常說,因為人們常常忘記。」

有時候,我們也須謹記上帝愛我們。我們只看到生活中的難處,心中納悶:愛在哪裡?但如果我們稍微停下,想一想上帝為我們做的一切,我們會記起上帝多麼愛我們,而祂就是愛(約翰一書4章8-10節)。

詩篇103篇列舉了上帝因愛我們而賜下的「好處」:祂赦免我們的罪孽(3節),用美好的事物使我們滿足 [....]

靈命日糧:集思廣益

讀經:哥林多前書1章18-25節 

網上如此介紹《群眾的智慧》一書:「《紐約客》雜誌的專欄作家索羅維基(James Surowiecki)在他所著的這本令人讚嘆的書中,提出了一個看似簡單的哲理:一大群人比一小群菁英分子還來得聰明,不論這群菁英分子有多聰慧,多會解決問題,更懂得創新,做出智慧決策,甚至能更準確地預測未來,也無法跟群眾的智慧相比。」

作者用了一連串的事物,從流行文化到政治,來說明這個基本的想法:群眾通常能做出正確選擇。這是個有趣的理論,但當大選的時候,或你偏愛的參賽者在新秀大賽落榜時,這個理論可能就備受爭議。

聖經中雖清楚寫明群眾智慧未必可靠,甚至可能有危險(馬太福音7章13-14節),但群體的智慧仍可能有幫助。在箴言11章14節,我們讀到:「無智謀,民就敗落;謀士多,人便安居。」成為 [....]

靈命日糧:丟棄法則

讀經:創世記50章15-21節 約翰福音8章31-36節 

在蓋兒‧布蘭克(Gail Blanke)所寫的《丟掉五十樣東西》一書中,她擬出了四條「丟棄法則」,幫助人們清除生活中充塞的雜物。第一條法則說到:「只要會讓你心情沉重、妨礙你,或讓你自我感覺不好的東西,就丟掉、給掉、賣掉、放掉,繼續前進。」

我覺得這個「丟棄法則」也可以運用在屬靈的事上:我們無須為已被寬恕的過往而耿耿於懷。約瑟的哥哥們就嚐到如此苦頭;在他們把約瑟賣為奴隸的多年後,他們想起自己殘酷的行為,也害怕遭到報復(創世記50章15節),所以他們打發人去見約瑟,懇求他的饒恕(16-17節),即便約瑟早已向他們保證過,也以仁慈的行動對待他們(45章4-15節),他們仍然這樣做。

我們許多人仍因過去的錯誤行為感到愧疚,即便那些我們可能傷害過的人已仁慈地寬恕了我們。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