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命日糧 : 如基督的付出

讀經:羅馬書12章1-3節 

在1905年,美國作家歐亨利(O. Henry)發表了膾炙人口的聖誕故事《博士的禮物》(The Gift of the Magi)。那時,他雖然正努力要從自己的困境中回歸正軌,但仍寫下這動人的故事,描繪出那有如基督一般的美好品格──犧牲。故事描述在某一年的平安夜,有個貧窮的婦女賣掉自己美麗的長髮,為她丈夫買了一條金錶鏈。但過後她卻發現,她丈夫賣了自己的懷錶,為她美麗的長髮買了一套梳子。

他們給對方最棒的禮物是什麼呢?犧牲。他們兩人的舉動都展現了深刻的愛。

作者用這故事代表了在聖子耶穌降生後,幾個博士獻給耶穌愛的禮物(參閱馬太福音2章1、11節)。然而,耶穌長大之後,有一天祂將為世人犧牲自己的生命,祂的付出遠勝於博士所獻的禮物。

在每日的生活中,基督徒 [....]

靈命日糧 : 聖尼古拉

讀經:馬太福音1章18-25節 

我們所知道的聖尼古拉(Saint Nicholas)大約於公元270年,出生在一個富裕的希臘家庭。不幸的是,父母在他小時候就去世了。他跟叔叔一起生活,叔叔疼愛他,並教導他要跟隨上帝。傳說尼古拉年輕時,聽聞有三姐妹沒有結婚的嫁妝,即將落入悲慘的境地。尼古拉想要遵行耶穌關於幫助窮乏人的教導,便拿出自己繼承的財產,給這三姐妹一人一袋金幣。往後多年,尼古拉不斷把自己其餘的財產分給窮人,照顧許多人。在往後的數百年裡,尼古拉因慷慨給予而受到尊崇,也讓人們想像出「聖誕老人」(Santa Claus)這個人物。

雖然浮誇的商業行銷可能會扭曲聖誕節的真諦,但送禮物的傳統確實與尼古拉有關。尼古拉的慷慨是出自對耶穌的忠誠。他明白基督的慷慨超乎想像,基督帶給我們最寶貴的禮物,那就是上帝,因耶穌就是 [....]

感恩一切的障礙,使我更加信靠

 

作者:主悅

有聲播讀:Joya

 

 

今年2月的一個早晨,我收到小組發來的一則特會通告,是一位很有名的牧師來我的教會辦講座。這位牧師特別有恩賜,青年事工也做得很好。我看過他的文章,聽過他的講道,心裡更是期待有日能親身蒞臨現場與他交流,。一顆種子便在此刻種入到了我的心房:我想參與。我向上帝尋求帶領,也相信這是上帝給的渴望和期待。於是我問了至親是否有興趣一起參與,至親聽了搖搖頭,我便暫時把這個特會的事擱置一旁。

後來,一位弟兄在群裡問有誰去這個特會。看到這裡,心中那團想要參與的火重新燃燒了起來。因為交通問題,我遲遲沒敢報名。看著這場講座早鳥優惠的截止日期,我再三考慮,直到優惠期前一天,我勇氣大發,報了名也把錢給交上了。此時我心裡一半舒暢,一半忐忑。舒暢是因為我終於了名,忐忑則是我從來沒有跟父母(他們都是非信徒)提起過,更沒有他們的同意。

我把這件事告訴了教會裡的傳道人,他知道了以後,為了讓我能順利參與特會,便想盡一切的辦法為我安排交通。由於特會地點離家有一定的距離,而且晚上才結束,因此我需要在外留宿,第二天早上才啟程返家。終於,傳道人找到了願意載我去的姐妹,但回程需要自己解決。我感謝上帝,祂開了第一條路。後來,我想起依賴一位好友也參加了這次特會,感恩的是,上帝開了第二條路,我可以她的搭順風車回家。事已至此,我只剩下最後一件事——得到父母同意。

我知道,父母那裡肯定免不了嘮叨與臉色。股足勇氣,給父母打去電話拿同意。父母是意料之中的反對,於是我拿出殺手鐧,我已經付了報名費了。不去,錢是沒得拿回。父母也在迫於無奈之下同意了我參加此特會,加上是教友載來回,父母即便沒見過,也放心我去參與。聽到父母的同意,至親也表示沒問題了,我立馬通知傳道人,讓她幫我訂酒店,不久便收到酒店的入住通知信,心中的大石頭總算是放下了。

我以為這已經是個完美的結局,然而就在我安排好一切交通時,載我回的好友突然受傷,需要進行手術,能否出席特會也不敢說。至親知道回程沒人載,勸我放棄。父母知道沒人載,直接反對。種種的質疑聲,讓我的心瞬間崩了、碎了、迷了。明明已經安排好一切的事宜,就在這一刻全都成幻影。回程,成了此時的難題。出席,成了個迷。我不禁大聲問,為什麼?之前安排好的,為什麼就不能照著這麼辦?這特會是我預備好要來敬拜上帝的機會,上帝卻看似跟我開了個大玩笑。於是我又陸續問了教會裡是否有人參加,得到的回應都是否,我感到非常失望。無奈之下,我讓傳道幫我取消酒店的預訂。這時,我已徹底地放棄參加這次特會了。

某日下午,因著心裡的不甘,再次股足勇氣給至親打電話,討論回程的事。在此之前,我向上帝祈求,也尋求最後的印證。只要至親肯載我回,我立馬參與。禱告後,直接撥電給至親。果然,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盼望生喜樂。至親願意載我,隨後便再次厚臉皮詢問讓傳道訂回酒店,酒店哪裡也搞定了,教會還有一些補貼,我只需付一部分的費用。聽到這裡,我非常感動。我知道這一切都是上帝的安排。

“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借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上帝”。(腓立比書4章6節)這過程,雖然一路崎嶇,滿路荊棘,但更是一條恩典之路。也真是因為參加過程中許多的障礙,使得這這場特會更珍貴。

而這次特會,珍貴的不僅僅是特會裡面的節目,我更是在特會裡面得到的屬靈方面的洗滌,生命裡的更新和性格上的轉變。在特會裡,我感覺自己特別投入敬拜,感覺就像是沐浴在“敬拜的水池”裡邊。上帝通過種種的障礙陶造我的性格,使我更堅信於祂。並且,我學習到如何在困難中仍然學習感謝,徹底謙卑自己。通過感恩,藉著禱告,誠心祈求把一切想要的帶到天父的面前。在走過這條荊棘之路,我徹底明白,謀事在於耶和華,成事也在耶和華,只要這條路是天父定好的,無論多困難,祂的恩典一直都在,必會帶領我們走完這條路,甚至得勝有餘!

感謝上帝給我的試煉,讓我更體會到祂的作為;感謝上帝給我的勇氣,讓我學習勇敢。也感謝弟兄姊妹的援手,成為一種助力,使我往前行。也感恩家人們的同意,讓我能有機會參與。感恩這一路遇到的所有人,感恩為我設置障礙也替我成全的上帝。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靈命日糧 : 最大的安慰

讀經:約書亞記1章1-9節 

多年前,我們全家去四角落(Four Corners)遊玩,那是美國唯一的四個州邊界的交會點。我丈夫站在標有亞利桑那州的一角,大兒子跳進猶他州的角落,小兒子沙維爾牽著我的手,一起踏入科羅拉多州的角落。當我走到新墨西哥州那一角時,沙維爾說:「媽媽,妳怎能撇下我,把我丟在這裡!」我們雖在一起卻又彼此相隔,四個不同的州都能聽見我們的笑聲。現在兒子們都長大了,不在身邊,我對上帝的應許有更深的體會,無論祂的兒女在何方,祂都必陪伴在他們身邊。

摩西死後,上帝呼召約書亞成為領袖,並向約書亞保證,當祂擴張以色列的疆土時,祂必與約書亞同在(約書亞記1章1-4節)。上帝說:「我怎樣與摩西同在,也必照樣與你同在;我必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5節)。上帝知道約書亞成為以色列百姓的新領袖,有時會感到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