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不表白,更待何時?

作者:晉余生

有聲播讀:Luke

 

 

我與她是去年因學生團契的服事而相識,在慢慢了解之後,互生情愫。我們一起準備聖誕節的主持,一起背聖經經文,互相分享每天的感恩記錄(數算上帝的恩典),在不能出校門的日子裏散步、看落日,經歷過許多美好,最後在牧者的監督和引導下,正式確定關系。如今回首,我們走過來的每一步都是祂親自的保守和帶領,我們的腳印裏,印著明明可知的主的恩典。在我們相識相知相戀的過程中如果要挑一件最特別的事情,當屬在表白的那一天祂的帶領。

 

當天是她的生日。但我並沒準備在這一天表白,即使我們已經從認識到現在已經將近一年,也對彼此有一定的了解。

 

 

 

準備吃晚飯的時候,剛好我們的牧者也到我們這邊打球,還有一對主內的夫妻,於是就坐下一起吃飯。吃飯時聊的是婚姻戀愛的話題。之後我們就詢問牧者,兩個人的關系要到什麽程度才可以確定呢?我們牧者說:「主要在於兩個人經歷過了解階段,也就是曖昧期後,對彼此的缺點都有了解之後,對彼此的認定。你若認定對方就是你以後的結婚對象以及另一半的話,那就可以確定關系。」(當然這是在兩個人都在主裏並且信仰沒有偏差的大前提。)這對我的戀愛計劃產生了很大的挑戰,我就將我們兩個人已經經歷過將近一年的了解後現在的情況說明了一下,並坦誠講出自己的顧慮:「一是要考研,害怕沒有時間去好好經營這份關系,二來是自己的生命還不夠成熟,還有很多的問題需要對付,希望自己以更好的狀態進入戀愛。」

 

牧者說:「首先,你可能在想著所有的事情都按照你的計劃進行,你能確保你在什麽時間能解決掉自己軟弱的問題嗎?你能計劃好你什麽時候能不軟弱能剛強嗎?顯然不能。因為做主的是上帝。你有計劃,對罪有緊迫的意識這很好。但是最終的執行和權柄不在你這裏。而是在上帝手中。記住,上帝的計劃高過你的計劃,上帝的道路高過你的道路。你可以做計劃,但你要謙卑在上帝面前,跟祂說,不要照我的意思成就,乃是要照禰的意思成就,我的計劃雖然做了,但我依舊能接受下一秒就被打破,去成就上帝的計劃。上帝是你的主,若是生命的成長和萬事都照你的計劃進行,你求上帝按照你的計劃走,那你就是上帝的主。」

 

 

「關於你考慮的時間的問題,你覺得你到考完研在研究生時期就能有更多的時間來經營一段關系了嗎?看看你的研究生學姐,她們平時有很多的時間嗎?並沒有,反而整天在實驗室裏忙得不可開交。你要到那個時候再開始嗎?我能理解你的想法,人可能都會想要追求十全十美,等我足夠好再進入一段關系,等我有足夠的準備,再結婚。有準備是很好的,也是需要的。但是若是想等自己完全準備好,那不可能。我們要做好我們自己的準備,更重要的是相信上帝的帶領,不要把你的安全感建立在你的準備上,而是建立在對上帝的信靠上。」

牧者接著講到:「以我對你們的了解,你們也認識了很長的一段時間了,除了一些只有情侶關系能做的事情,擁抱、牽手之外,可以說現在相處的模式跟普通的情侶沒有什麽差別,你們現在單獨兩個人一起吃飯,一起學習,只是沒有一個公開的關系確定。但你們現在這種長時間處於曖昧期的狀態,在教會看來並不是一種健康的關系。它沒有承諾沒有約定,卻以情侶的模式相處。所以我希望你們認真來考慮你們對對方的認定到底如何?如果確定那就可以表白和確定關系。」

 

 

經過我們牧者的一番教導,對我的戀愛觀影響頗大。於是當晚吃完飯,我和她就一起溝通了對彼此的認定,並一起禱告後,在她的鼓勵下,我告白成功啦。

 

這件事也給我以下幾點感悟:

1.上帝是我們一切的掌控者,是我們生命的主宰。當事情的發展沒有按照你的預想和計劃時,記得上帝依舊在掌管這一切,並且祂愛你,祂為你所預備的永遠都是最適合、最恰當的,放下自己的掌控,讓祂做主,祂也本是我們的主。

 

2.一段戀愛關系的開始最好有一位有智慧的長者參與。一位長者的參與幫助歸正我們的戀愛觀,引導提醒我們的行為原則符合聖經。最好是在兩人認識時就都認識的長者,如果是這個人還剛好是你們的牧者,那最好不過。(一方認識牧者並分享也可以)這樣你們的認識階段以及戀愛階段將都會受到智慧的教導和指引。

 

3.有瑕疵有軟弱的人也值得被愛。不必等到完美才開始一段戀愛,因為人不可能完美。只要兩個人能夠彼此認定,一起面對彼此的弱點,彼此幫助對方成為更加合上帝心意的人,那你們的關系一定會慢慢牢固。當某些缺點引發矛盾和沖突時,也記得提醒自己和對方並不是一個完美的人,都需要接納和包容。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靈命日糧 : 保守你心

讀經:箴言4章20-27節 

匈牙利籍數學家亞伯拉罕·沃德(Abraham Wald)於1938年移居美國後,在二戰中貢獻了他的專長。當時,美國軍方想方設法要保護美國戰機免受敵軍的炮擊,因此要求沃德和他在統計研究團隊裡的同僚計算要如何加裝鋼板,使戰機能更有效地防禦炮火的攻擊。一開始,軍方的作法是檢視返回的戰機,查看哪個部位受損最為嚴重。但沃德憑藉著他敏銳的洞察力,指出這些戰機雖然中彈受損但仍能倖存。他認為最需要加強防護的部位僅能從墜毀的戰機上找到。顯然地,戰機最脆弱的部位就是引擎,一旦引擎被擊中就會墜機,當然無法順利返回,更不必提檢視了。

所羅門王教導我們要保護身上最脆弱的部位,也就是我們的心。他告誡他的兒子要保守己心,因為一切皆由心發出(箴言4章23節)。上帝的教誨能引導我們的一生,帶領我們避開錯誤的 [....]

靈命日糧 : 真理與傳統

讀經:馬可福音7章8-13節 

一位年輕的媽媽在做滷水鴨時,會將整隻鴨子切成兩半之後,才將鴨子和滷料放進大鍋裡一起煮。她丈夫問她為何要把鴨子切成兩半,她回答說:「因為我母親一向都是這樣做的啊!」

然而,丈夫的疑問卻激起她的好奇心,於是她詢問母親這個傳統做法的由來。母親告訴她,因為家裡的鍋子小,所以需要將鴨子切成兩半才能放得下。這個回答令她啼笑皆非,因為她自己有許多大鍋子,將鴨子切半根本是多此一舉。

許多傳統的由來都是因著某些需求而開始的,但代代流傳卻無人質疑,最後就成了我們慣常的做法。人們想遵循傳統是很自然的事,在耶穌時代的法利賽人也是如此。當他們看到有人似乎違反宗教規條,便深表不滿(馬可福音7章1-5節)。

但耶穌對法利賽人說:「你們拘守著人的傳統,卻離棄了上帝的誡命」(8節,新 [....]

靈命日糧 : 復興臨到

讀經:歷代志下7章11-16節 

歐魯昆(Aurukun)是澳洲北部的一個小鎮,當地人口由七個原住民部族組成。雖然在100年前福音已傳至該地,但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報復行動有時還會發生。2015年,部族間的衝突加劇,緊張情勢升溫,一旦發生殺人案件,凶手的家族中就必須有人血債血償。

但在2016年初卻發生了一件奇妙的事,歐魯昆的居民開始禱告尋求上帝。隨之而來的是眾人悔改,然後集體洗禮,大復興臨到整個小鎮。居民喜樂地在街上手舞足蹈,而被害者的家屬不但沒有施行報復,還原諒了凶手的家族。很快地,教堂每個主日的聚會人數上達千人,而這小鎮僅有1,300人!

我們在聖經中也看到類似的復興,就像希西家王在位的日子,百姓喜樂地回轉歸向上帝(歷代志下30章);在五旬節那日有數千人悔改(使徒行傳2章38-47節)。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