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命日糧 : 我們是寄居的

讀經:利未記19章32-37節 

他們從戰亂的祖國來到這個新的國家,一切都感覺截然不同,新的語言、學校、風俗、交通與天氣,這對夫婦不知道自己到底能不能適應。附近一間教會的會友們陪伴在他們身邊,幫助他們在這片陌生的土地上展開新生活。佩蒂帶著這對夫妻到菜市場購物,讓他們看看有哪些食品,以及如何購買各種產品。在逛菜市場時,這對夫婦看到他們在家鄉最喜愛的水果紅石榴,眼睛登時發亮,開心極了。他們給家裡每個小孩都買了一顆,還放一顆在佩蒂手中以表示感謝。小小的水果與新的朋友,讓他們在這片陌生的土地上得到極大的安慰。

上帝藉著摩西向以色列百姓頒布了一套律法,其中包括一條誡命,就是要對待他們當中的外地人「如本地人一樣」,而且上帝還命令他們「要愛他如己」(利未記19章34節)。耶穌將此稱為第二大誡命,居於愛上帝之後(馬太福音2 [....]

靈命日糧 : 效法偉大的老師

讀經:路加福音6章37-42節 

在網路上瘋傳的一段影片裡,一個穿著空手道白帶的3歲小女孩正認真地模仿她的教練。小女孩帶著激情,堅定地跟著她的教練大聲朗誦學生信條,接著,這個可愛且精力充沛的小傢伙便以從容和專注的態度,認真模仿教練所說和所作的每一件事,至少她做得挺好的!

耶穌曾說:「學生不能高過先生;凡學成了的不過和先生一樣」(路加福音6章40節)。祂告訴門徒當效法祂的樣式,包括慷慨、有愛心、不論斷人(37-38節),而且耶穌也要他們認清自己跟隨的對象,因為「瞎子豈能領瞎子,兩個人不是都要掉在坑裡嗎?」(39節)祂的門徒必須看清楚,依此標準,法利賽人並沒有資格當導師,因為他們是瞎眼的嚮導,只會讓人遭殃(馬太福音15章14節)。門徒也需要明白跟隨耶穌這位老師的重要性,基督門徒的目標是要學習越來越像耶穌。對他們 [....]

靈命日糧 : 淚水中蒙賜福

讀經:馬太福音5章1-12節 

有一個住在英格蘭的年輕人寄了一封電郵告訴我,他的父親(才63歲)正在醫院裡,病況嚴重,命在旦夕。雖然我與他父親未曾謀面,但我們的工作有許多相似之處。這個年輕人想給他父親加油打氣,就請我錄製一段鼓勵與禱告的視頻,然後寄給他。當時我深受感動,便錄下一段簡短的信息,以及祈求上帝使他病得醫治的禱告。後來,我得知他父親看了影片,並豎起大拇指熱烈地回應。但令人悲傷的是幾天之後,他寄來另一封電子郵件告訴我他父親已經過世。他父親嚥下最後一口氣時,還緊握著他母親的手。

我心碎了。這般的愛,如此的傷痛。這個家庭中的妻子這麼早就失去丈夫,孩子也失去了父親。但我們很驚訝地看到,耶穌竟然堅稱,這些悲傷的人將會蒙福,祂說:「哀慟的人有福了」(馬太福音5章4節)。耶穌不是說苦難與悲傷是好的,而是說上帝的 [....]

你離開之後

作者:予希

有聲播讀:Melody

 

 

《我離開之後》,我剛看個開頭,悲傷之情就蔓延全身。共情能力太強了也不是什麽好事,會讓自己不知不覺就陷進去。本書的作者應該也是一個共情能力強的人,不然也不會將那種失去摯親的傷痛刻面的那麽淋漓盡致!這本書也再一次將我帶回外婆過世的那段艱難時光。

因著信仰的緣故,我不能向人跪拜,而外婆去世的那段時間,也是我抑郁最嚴重的時期。母親知道我對信仰的堅守,擔心如果我去見外婆最後一面,作為外婆最喜歡的外孫女,若不向外婆磕頭,對不信上帝的人而言就是不孝順。母親害怕我到時候遭到親友的圍攻,同時也擔心我的抑郁會加重,所以勸我不要去外婆的喪禮。 就這樣這個世界上除了母親之外,另一個最愛我的人離我而去了。我沒機會見她最後一面,也缺席了她的葬禮!

每一個無眠之夜,我都痛恨我自己,為什麽偏偏這個時候就抑郁加重,為什麽我就不能勇敢一點去面對現實?當我越是痛恨自己,那種負罪感就越重。慢慢地,我開始無法做飯,不能正常與人交流,因為無人能體會我的悲痛! 那段時光裏我開啟了否定模式,不光是自我否定也否定一切人事物。 甚至,我開始痛恨我的外婆,我不明白為什麽小時候她讓媽媽把我送人,難道為了一個城市戶口就可以拋棄我嗎?我開始覺得是因為外婆,才導致我到高二都過著那種分裂的生活,也漸漸在那種環境中練就了討好型人格。

我覺得似乎周圍一切不好的事情的發生都是因為我!別人可以不在乎我,但我卻常常無法拒絕他人無禮的要求,因為害怕失去那段關系。 越是痛恨過去的種種越是讓我無法饒恕自己的自卑懦弱。若不是因為基督徒不能夠自殺(因為自殺得罪的是以自己形象造人的上帝),我可能我又會像不信主的時候,面對生命中的某種幻滅,想要一了百了。

 

感恩的是今年復活節我遇見了主耶穌,祂十字架上的流血犧牲刺痛了我的心。那無條件的愛與揀選臨到我這渺小不配的罪人,那一刻一直模糊不清的真理,猶如一道大光照耀進我的心房。主耶穌被釘十字架,是祂甘心樂意的,為的是將我從死亡的毒鉤下拯救出來,進入光明的國度!祂三天後死裏復活是為了給我生的盼望,祂不光拯救我乃是要拯救我到底!

那一刻突然發現以前的自己是多麽無知,以為神學能解決我的一切,卻忘記真正的信仰乃是去學上帝,效法主耶穌基督一樣去愛上帝並愛人如己。因而使我感慨萬千:與主耶穌相遇,勝過世間一切的美好,更能抵擋人性中一切的幽暗! 被主耶穌的大愛環繞的我,也開始了與周圍一切人事物的和解之旅。

 

我開始發現原來以前看似不美好的事情,背後卻有著上帝無限的憐憫與恩典。也許三十多年來那種因著抑郁非人的生活很煎熬,但正是經歷了這種黑暗人生,當那道天光臨到,照耀我全身,溫暖我每個毛孔,直至照亮我幽暗的心房。那一瞬間呼吸的每一口空氣仿佛都是甜的!我可以安靜地看夏日早晨的清風,吹拂過小草的葉尖,它隨之搖曳多情的身姿;也可以欣賞陽光穿過樹葉的發梢,投射在水泥地上的橘黃色微光;更可以肆無忌憚地享受著,披第一道曙光在肩膀的美好暖意! 這些曾經對於一個重度抑郁,整天心神不寧驚恐萬狀的人而言,就像是一個遙不可及的童話!

如今這個童話因著信仰的大光照進現實,使那個一直活在黑暗死蔭幽谷的女孩,重新感受到活著的氣息與生的美好! 縱使這個世界依然那麽敗壞,但嘗過主恩的味道的我,仍然熱愛生活擁抱生命中的一切。 正是在這段時光我偶爾看到《我離開之後》這本書,讀完之後有感而發就寫了一個簡短的推薦語:值得一讀的人生經歷,妙趣橫生的語言魅力。談及死亡,這一刻不再是洪水猛獸,而是無盡的期盼與思念。

 

也恰在那時,我開始從外婆離世的這件事中釋懷。《我離開之後》那位母親在書中寫到:「第8天:滑旱冰,你今天要做的就是:不要思考,活在當下。尤其是在滑旱冰的時候,除非你是滑旱冰的高手,否則你肯定沒有多余的時間和精力去思考其他問題。 但如果你滑旱冰的水平跟我差不多,那你腦子裏只會想著:「完蛋了!要摔了!要摔了!要摔了!」棒極了!這麽一來,你就不會一味沈浸在不好的回憶中,被悲傷或焦慮淹沒。你也沒時間再去想:「哦,不,為什麽我在最後一次跟媽媽說話的時候,還要沖她大喊大叫。」 沒關系的,你又不知道那會兒是最後一次跟我說話。別傷心,別難過,繼續往前滑吧。」

看到這我瞬間淚目。原來面對親人的猝然離世,活著的人都是那麽脆弱,感到措手不及。同時我也被那句話深深撫慰:沒關系的,你又不知道那會兒是最後一次跟我說話。讀到這裏我崩潰大哭,淚水開始拼命往外湧。是啊,我也不知道那天早上是最後一次跟外婆正常交流,最後一次將熱騰騰的炒飯端給她,最後一次給她擰開飯前要喝的藥蓋子,最後一次將藥小心地倒在她的手心,最後一次給她倒熱水並且按需加涼水,最後一次看著她喝完藥接過茶杯……

我知道我其實並不是恨外婆當初把我送人,我深深知道她是希望我能過上更好的生活。在她那個年代的人可能骨子裏就認為城市戶口就是比農村好。 所謂的愛恨情仇都是由這個墮落的世界造成的,人在時代的洪流中只不過是一顆塵埃。但只有上帝才是真正的公平和公義,也只有在基督裏生命才有新的可能,人生才有真正的意義! 《聖經》裏面說:「若有人在基督裏,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一切都變成新的了!」(哥林多後書5章17節)是啊,真理就是這麽的簡單明了!而我只要去信靠順服上帝的帶領就好,每天盡好一個人之為人的本份。盡人事,聽上帝命! 我不知明天該如何,但我知誰掌管明天!

—————————————————————————————————————————

備註:《我離開之後》是由一位美國作者蘇西·霍普金斯所寫,同時也是由其女兒哈莉·貝特曼手繪插畫,英文副標題是「what to do when I』m gone」(中文翻譯為:一個母親寫給女兒的人生指南,以及那些來不及說的愛與牽掛)。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