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詩六首-愛與意志是個悖論

 

作者:一勤

 

1、我的聲音

 

主啊,我的聲音微小,

但我的聲音情切,

在我禱告的時候,

願禰認得我的聲音。

 

2、祈禱

 

當你在祈禱時,

萬物開始靜默。

它們也在聽你的禱告,

也等著看上帝的回應。

 

3、永恆

 

如果沒有永恆,

傷感是無法釋懷的,

永恆才能使人得到安慰。

 

4、往事

 

多少往事化作心事,

有些心事滋養心靈。

與主同經歷的過往,

便如是。

 

5、愛

 

愛與意志是個悖論,

在愛面前,

意志自然地降服,

愛裡沒有自己,

愛裡消解意志。

 

6、永恆

 

永恆之事與心靈相關,

當心靈望向永恆,

正如光照在聖經,

一切正合適。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靈命日糧 : 石心變肉心

讀經:

以西結書11章14-21節 

洛克和丹尼是從小一起長大的玩伴。但他們長大之後,丹尼堅定信靠耶穌,而洛克則對信仰毫無興趣。丹尼很愛他的朋友洛克,就為洛克祈禱,因他知道洛克所走的是一條黑暗無望之路。在為洛克禱告時,丹尼套用了先知以西結所說的話:「上帝啊,懇求祢除掉洛克的石心,賜給他一顆肉心」(參見以西結書11章19節)。他盼望洛克能走在上帝所喜悅的道路,得享豐盛的生命。

十年過去了,丹尼依然忠心地為洛克祈禱。終於有一天,他接到了洛克的來電:「我剛剛把生命的主權交給耶穌!」聽到洛克終於決定不再任意妄為,將生命交託給上帝,丹尼不禁欣喜若狂,熱淚盈眶。

在丹尼多年的禱告中,他專注於上帝透過以西結給以色列民的應許。以色列民行可憎的事而離棄上帝,但上帝表明會改變他們的心:「我要使他們有合一的心,也要將新靈 [....]

靈命日糧 : 互相幫助

讀經:

哥林多前書12章21-26節 

一天深夜,肯亞的一個大象保護區接到一通電話,說有一頭小象掉進了井裡。當救難人員抵達現場時,只聽見小象絕望的哭叫聲迴盪在黑暗中,他們還發現這頭小象的鼻子有三分之二已經被鬣狗咬斷了。他們將小象救起送入保護區後,幫牠取名為「隆咕嚕」,意思是「被切掉」。雖然隆咕嚕只有三分之一的象鼻,但牠的傷口已經痊癒,而且還被保護區內的象群所接納。大象天生就知道牠們需要彼此,所以牠們會互相幫助。

在哥林多前書12章,使徒保羅強調,我們這些信徒都是基督的身體,而這身體中的各個肢體要互相幫助。保羅以人的身體以及其各個部位作為比喻,說明上帝要祂的子民接納所有人的所有恩賜,因為基督的身體需要不同的人和恩賜以發揮作用(12-26節)。接著,使徒保羅提到如何在這多元化的身體中實現合一:「上帝配搭這身子,把加倍 [....]

安靜等候——祂在喧囂時代的低語

 

作者:Steven Wierenga

翻譯:奇奇

 

我們被上帝安排生活在這個快節奏、令人眩暈且日益失序的網路時代。每週總有某個時刻,我的手會不自覺地伸向手機,就像西部片中的警長在對峙中摸向腰間的左輪手槍。但越來越明顯的是:當手機贏得這場較量時,受傷的總是我。

然而每天我仍會無數次掏出手機——哪怕只是把它從口袋裏拿出來,看著螢幕泛起的溫暖矽光。那光芒彷彿海妖的歌聲,誘惑著我去檢視可能的好友申請、Instagram上的點贊或報喜郵件。僅僅是觸控手機,就能點燃我的熱情,驅散我週一清晨或週三午後的倦怠。

這是我們許多人的寫照。我們心知肚明又深惡痛絕,卻依然無法自拔。滑動手機帶給我們多巴胺的衝擊,甚至歸屬感的錯覺。但這種習慣加速了本已疾馳的社會節奏——每次我們開啟Instagram時,熱搜榜單早已更換過多次了。


這種更迭製造出緊迫感與即時性的幻覺。它不僅許下諸多承諾,更狡猾地只需我們付出微小的代價:誰不想要90天速成課?通往幸福的五個步驟?吃素牛肉的三大理由(第二條絕對讓你震驚!)?我們的大腦逐漸適應了這種資訊攫取的速度,卻讓心靈土壤日益貧瘠。我們囤積知識,卻從不留出踐行的空間。

快節奏的社會生活對我們的靈性衝擊是深遠的。與上帝反覆強調誡命時西奈山上的雷鳴不同的是——這次祂對我們說的話更像在風中的低語:”要安靜等候”

自人類踏出伊甸園起,整本聖經就指向和渴望著萬物的更新;如今這渴望仍在延續——在眾人心中如微火搖曳,在基督徒心中如烈焰升騰。那麼,主為何遲遲不動?為何祂似乎在我的生命中靜默不語?

首先,在這個世界中上帝的計劃總在等候中顯明。

夏娃以為自己生下的就是擊碎蛇頭的那位,其實不然。拉麥指望兒子挪亞能解除世人的勞苦,終未實現。亞伯拉罕期盼早得子嗣,然而待應許成就時他已垂垂老矣。以色列人在埃及為奴430年,得救後又因罪在曠野漂泊40年。眾先知代上帝發言,卻只能望見彌賽亞的影子。

若上帝即刻成全夏娃的期盼,若拉麥的勞苦立時消解,若亞伯拉罕未經試煉,若我們總能心想事成——我們恐怕會錯失那最重要的:與上帝同行的經歷。但這經歷需要我們學會順服,有時甚至伴隨痛楚,因祂要幫我們脫去舊人舊事,穿上新人新裝(以弗所書4章22-24節)。

或許你會說:這些道理我都懂,但我的現實困境呢?為何尋不見配偶?找不到理想工作?買不起房?為何要經歷這場病痛?

我無法回答。因為答案因人而異,有些需要經歷時間才能顯明。但多少人聽過”上帝要我們等候因祂有更好安排”的安慰?坦白說,我常對此嗤之以鼻。埃及監牢中的約瑟可曾聽見這樣的話?求死的以利亞可曾得到類似的保證?

反覆出現的等候功課貫穿著整本聖經:保羅身陷囹圄遭遇海難,司提反被亂石打死,耶穌的使命以十字架的羞辱告終。這些試煉揭示基督信仰的深邃奧祕:我們背起十字架,負起基督易負的軛,不問前路是執掌一國還是服侍至死。

上帝在你生命中的工作往往是層層遞進的:或預備你承接呼召,或重塑你歸向祂自己,或要你學習信靠祂——甚至可能是在試煉中與你同受苦難。但不要懼怕向上帝呼求,祂早在你未求以先已洞悉你的心。儘管去追問祂”主啊,為什麼?”。當下你或許不會得到答案,也可能祂未來也不會告訴你答案,但祂確實與你同在並且在傾聽你的一切呼求。你可曾見過耶和華厭煩大衛在詩篇中無數次的哀嘆嗎?

 

在這一切當中,你可以確信最重要的事實是:你是這位復活君王的朋友,祂名稱為奇妙策士、和平之君。你是耶和華的兒女,祂的名曾向一人顯明,繼而向一族,如今向萬民——包括你顯明!這雖不能消除我們的困境,卻可以讓我們用更合宜的視角來看待自己的困境。當我們懷疑和困惑時,不妨想想野地的百合花吧(路加福音12章22-31節)。

但我們常常本末倒置。汲汲於作為、奔波、成就,專注在上帝要塑造我們去成就的事工、預備我們前往的處所和將要由我們完成的任務上。這讓我不禁思索:在我們如此忙碌和分心的生活中,是否還能聽得見主的聲音?或是讓喧囂淹沒祂”當默然倚靠耶和華,耐性等候祂”(詩篇37篇7節)的呼喚?

此刻我也在等候主。我曾確信祂呼召我進入神學院服侍,如今我雖然完成了學業也積累了一些寶貴的經驗,但卻並未達到我預期的人生狀態。然而在等候中,我在學習更專注聆聽上帝的聲音,知道祂仍在動工。我學會了放慢腳步放下手機,效法百合花和麻雀,不再憂慮,而是為每件小事感恩:呼吸是恩賜,落日是禮物,晨間咖啡、棲身之所、溫暖床鋪這一切都是祂的眷顧。這些事物提醒我:縱使在我們的等候中,祂依然是良善的。

同在等候中的你會怎麼做呢?我的建議是:勿過度思慮,那樣做只會耗盡你的心力。等候的過程雖艱難,卻仍可成為祝福。正如我所嘗試的:慢下來,不去逃避這段時光,而是去追憶上帝在我生命中過往的作為。讓那些”上帝與我同在”的標記成為我們生命的錨點,並養成凡事謝恩的習慣——就在此時此刻,覺察祂的同在。

主在你生命中結的果子,或許要等到祂帶領你進入新的階段時才能品嚐。此刻祂的塑造或許正為你的將來做預備。但我們也不必執著於此,請珍惜當下——這纔是我們唯一確鑿擁有的時光。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